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警惕!這些是孩子聽力下降的信號

發布時間:2023-03-17 10:11:00來源: 人民網

  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國愛耳日。兒(er) 童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才能讓兒(er) 童擁有健康的聽力呢?就此人民網記者采訪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er) 童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姚紅兵。

  有些家長表示,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及同齡人,說話還口齒不清。在輾轉兒(er) 保科、口腔科等科室後,最後帶孩子去耳鼻喉科做了聽力檢查後發現,竟是聽力下降。“臨(lin) 床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姚紅兵說,聽力障礙在兒(er) 童語言發育遲緩中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ge) 因素。

  姚紅兵介紹,0至3歲是兒(er) 童言語發育的黃金時期,正常的聽力是獲得言語發育的前提。聽力障礙可影響兒(er) 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妨礙其正常學習(xi) 生活。聽力篩查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減少聽力障礙影響,減輕家庭及社會(hui) 負擔。

  “家長應重視新生兒(er) 聽力篩查。一旦確診聽力障礙,應立即幹預。幹預越早,效果越好。”姚紅兵提醒,寶寶出生48小時至出院前,應接受聽力篩查(初篩)。初篩未通過應在42天左右複篩。複篩未通過的寶寶,月齡3個(ge) 月內(nei) 應轉診至聽力診治中心確診。

  有些寶寶新生兒(er) 聽力篩查未通過,但是父母“觀察”發現孩子對聲音有反應,於(yu) 是對聽力篩查結果並未放在心上。學齡期因孩子學習(xi) 成績差、發音不清楚,就醫後確診為(wei) 聽力障礙。對此,姚紅兵表示,如果孩子聽力篩查未通過,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聽得見不等於(yu) 聽得好,耳聾也分程度,並不是完全處於(yu) 無聲世界才叫耳聾。兒(er) 童即使是輕、中度耳聾也要重視,及時幹預。

  “新生兒(er) 聽力篩查通過的寶寶,在生長發育的各個(ge) 階段仍有可能會(hui) 出現聽力損失。”姚紅兵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以下表現家長需警惕,這些可能是孩子聽力下降的信號,應及時就醫。

  1.孩子耳朵皮膚異常、耳流膿、耳痛、耳悶脹感、耳癢等。

  2. 孩子有拍頭、搖頭、抓耳等動作。

  3. 孩子對聲音反應遲鈍,交談時愛重複問問題。

  4.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口齒表達不清,學習(xi) 能力下降。

  那麽(me) ,該如何保護兒(er) 童聽力健康呢?姚紅兵說,洗澡和遊泳時,應避免髒水進入耳朵、耳道異物、掏耳。遠離強噪聲,放鞭炮時要讓孩子離燃放中心2米以外,並用手捂住耳朵;聽音響和看視頻時,不要將音量調得很大,最好不要讓孩子用耳機。警惕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對於(yu) 患有化膿性中耳炎、腮腺炎、化膿性腦膜炎等疾病的兒(er) 童,要及時治療,避免影響聽力。(記者 閆妍)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