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大學生邁好實習這一步?
“招聘軟件裝了七八個(ge) ,一個(ge) 合適的實習(xi) 機會(hui) 也沒找到”
如何讓大學生邁好實習(xi) 這一步?
閱讀提示
當前,在求職簡曆中,實習(xi) 實踐經曆已成為(wei) 大多數求職者的“必填項”和企業(ye) 眼中的“加分項”。在就業(ye) 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實習(xi) “內(nei) 卷”也在加速,很多大學生將實習(xi) 提前至大一和大二。然而,獲得一份“高含金量”的實習(xi) 經曆並不容易。專(zhuan) 家認為(wei) ,助力大學生就業(ye) ,要先幫他們(men) 邁好“實習(xi) 實踐”這個(ge) 踏上職場的第一步。
“手機上裝了七八個(ge) 招聘軟件,海投了無數崗位,一個(ge) 合適的實習(xi) 機會(hui) 也沒找到。”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網友留言稱。
金三銀四,各地招聘活動火熱開啟,不少用人單位發布了最新的招聘啟事。在畢業(ye) 季來臨(lin) 之前,準畢業(ye) 生們(men) 精心打磨著求職簡曆,希望盡早找到一份心儀(yi) 的工作。在簡曆中,實習(xi) 實踐經曆成為(wei) 大多數求職者的“必填項”和企業(ye) 人事經理眼中的“加分項”。
然而,獲得一份亮眼的實習(xi) 經曆和求職簡曆並不容易。很多大學生反映,找實習(xi) 尤其是“高含金量”的實習(xi) 很難,如果沒有學校和師友親(qin) 朋的資源和介紹,自行尋找實習(xi) 的成本很高,收獲也很有限。受訪專(zhuan) 家表示,助力大學生就業(ye) ,要先幫他們(men) 邁好“實習(xi) 實踐”這個(ge) 踏上職場的第一步。
實習(xi) 提前至大一、大二
“實習(xi) 經曆在求職簡曆裏是‘必填項’,如果白紙一張,怎麽(me) 說服用人單位錄用我呢?”20歲的左家齊對記者說,她從(cong) 師兄師姐處得知,不少畢業(ye) 生在找工作時,都會(hui) 仔細羅列實習(xi) 經曆,以求匹配招聘單位的用人需求,這更讓她感覺到提前實習(xi) 的重要性。
在武漢讀大三的左家齊,去年暑假就在一家媒體(ti) 實習(xi) 了一個(ge) 多月。“對我認識實際工作很有幫助,接下來,希望能到‘互聯網大廠’實習(xi) ,感受與(yu) 之前實習(xi) 不同的工作內(nei) 容和氛圍,也想通過實習(xi) 考量自己的工作能力,謀劃自己的就業(ye) 方向。”她說。
近兩(liang) 年來,在就業(ye) 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實習(xi) “內(nei) 卷”也在加速,很多大學生已經將實習(xi) 提前至大一和大二。參加實習(xi) 實踐是邁入職場的“先行棋”已經在大學生中形成共識。某招聘平台發布的《在校生實習(xi) 情況調查2022》顯示,九成受訪在校生認可實習(xi) 對就業(ye) 的實際幫助,47.4%的受訪在校生在大一和大二階段已經有了實習(xi) 經曆。
實習(xi) 怎麽(me) 找?不少受訪大學生表示,渠道大致分為(wei) 3類:靠師長親(qin) 朋等熟人介紹、學校和學院幫助聯係、自行投遞簡曆尋找。
“本科階段的實習(xi) 是學校介紹的,研究生階段的實習(xi) 是我自己找的。”在北京一所高校讀博的李豔霞向記者介紹。在她看來,經學校介紹的實習(xi) ,尋找成本較低且大多專(zhuan) 業(ye) 對口,對學生來說非常需要。
“實習(xi) 經曆是求職者重要的‘加分項’,尤其是在同等學力條件下,擁有豐(feng) 富、紮實的實習(xi) 經曆者更有優(you) 勢。”資深人力資源顧問蔣巧林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花了3萬(wan) 多元,隻做了些“打雜”工作
實習(xi) 經曆雖然重要,但找到有“含金量”的實習(xi) 並不容易。
在吉林讀大四的孟曉雨學習(xi) 的是新聞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去年暑假時,家裏人托朋友給她找到了一個(ge) 在北京某電視台實習(xi) 的機會(hui) 。
“能來北京的大單位實習(xi) 對我來說很不容易,我很珍惜這次機會(hui) 。”孟曉雨說,她已經在北京住了半年,租房花費近2萬(wan) 元,加上路費、生活費,一共花了3萬(wan) 多元,收入也不及花費多,但基本就做些幫助收發文件、打印複印等“打雜”工作,沒有真正接觸到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
記者發現,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大學生留下了與(yu) 孟曉雨相似的感慨——“學校不推薦實習(xi) ,需要海投簡曆等待麵試,往往回應寥寥無幾”“以往沒有實習(xi) 經驗,在第一次找實習(xi) 時,感覺更難”“一些實習(xi) 沒有工資,基本屬於(yu) 貼錢實習(xi) ,勞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
還有大學生反饋,“一些好的實習(xi) 崗位,需要托關(guan) 係才能進。”有的同學為(wei) 了履曆漂亮些,會(hui) 選擇與(yu) 所學專(zhuan) 業(ye) 不太對口的崗位。2022年《上海市大學生實習(xi) 實踐狀況調查》也顯示,超過七成的上海大學生需要自己找實習(xi) 單位,實習(xi) 方向完全與(yu)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僅(jin) 為(wei) 40.86%,六成學生能夠接受與(yu) 專(zhuan) 業(ye) 無關(guan) 或者輕微相關(guan) 的實習(xi) 。
如何評估實習(xi) 的“含金量”?蔣巧林指出,需要考量企業(ye) 品牌力、求職者與(yu) 所聘崗位的匹配度、實習(xi) 的參與(yu) 度與(yu) 完成度等。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劉俊振表示,目前,頭部企業(ye) 實習(xi) 機會(hui) 有限,小企業(ye) 的實習(xi) 保障不完善,學生自行找實習(xi) 時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此外,勞動力市場中的中介機構存在的不規範經營、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等因素,都增加了學生找到有“含金量”實習(xi) 的難度。
多方出力解決(jue) 實習(xi) 難
采訪中,不少受訪學生表示,他們(men) 對就業(ye) 市場信息了解有限,希望學校、企業(ye) 、政府等能夠更多介入,指導、幫助有需求的學生更好地獲知實習(xi) 信息,與(yu) 有需要的企業(ye) 對接。
“目前,校企合作滿足了很多職校學生的實習(xi) 需求,但對於(yu) 普通高等學校來說,與(yu) 企業(ye) 之間的合作模式尚不成熟。”劉俊振認為(wei) ,對企業(ye) 來說,可能無暇專(zhuan) 門設計、組織、安排大學生到崗實習(xi) ,學校可以主動做一些工作。例如,邀請企業(ye) 進校開展座談,促進學生的實習(xi) 需求與(yu) 企業(ye) 的用人需求對接;設計與(yu) 企業(ye) 關(guan) 係更緊密的創新型合作模式,開設更多社會(hui) 實踐、企業(ye) 實踐類課程,讓企業(ye) 課題走進課堂,幫助大學生走出校門。
同時,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產(chan) 教融合需要更多支持,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傾(qing) 斜或給予補貼,鼓勵企業(ye) 建立更多實習(xi) 崗位。
事實上,在2022年,為(wei) 了給高校畢業(ye) 生提供充足見習(xi) 機會(hui) ,提高就業(ye) 見習(xi) 的規範性和吸引力,人社部、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推出了“百萬(wan) 就業(ye) 見習(xi) 募集計劃”。為(wei) 了鼓勵企業(ye) 吸納見習(xi) 人員,每個(ge) 月2500元的見習(xi) 補貼由政府承擔70%。
蔣巧林則認為(wei) ,學校應關(guan) 注行業(ye) 趨勢變化、加強就業(ye) 市場研判,在課程設計等方麵精準對接就業(ye) 市場人才不足的情況。同時,企業(ye) 應為(wei) 實習(xi) 生的培養(yang) 做好規劃,簽訂實習(xi) 協議,確保他們(men) 能真正學到本領、提高能力。
“找準定位、主動出擊。”蔣巧林建議,大學生要盡早明確自己的職業(ye) 方向,通過參加線下招聘會(hui) 、搜索線上信息等多種渠道積極尋找專(zhuan) 業(ye) 方向對口的實習(xi) ,“不要過於(yu) 迷戀大公司,可以適時選擇中小企業(ye) 實習(xi) ,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機會(hui) 。”(記者 趙琛 王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