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聚焦:挖掘產業優勢 推進鄉村振興
挖掘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建設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拓展農(nong) 村電商等新興(xing) 業(ye) 態,發揮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群聯農(nong) 帶農(nong) 優(you) 勢……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依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特色資源,因地製宜選準產(chan) 業(ye) 發展的突破口,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下堅實基礎。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形形色色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chuan) 家的文化傳(chuan) 統,都是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獨特土壤。
記者從(co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了解到,2022年我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農(nong) 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新建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200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基礎進一步夯實,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產(chan) 業(ye) 帶動、就業(ye) 拉動下,去年全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33元、實際增長4.2%。
全環節升級、全價(jia) 值提升、全產(chan) 業(ye) 融合……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依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特色資源,開發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挖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因地製宜選準產(chan) 業(ye) 發展的突破口,把鄉(xiang) 村資源優(you) 勢、生態優(you) 勢、文化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下堅實基礎。
補齊基礎短板
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
春暖花開,江西省鷹潭市上清鎮上清村板栗種植基地,鄉(xiang) 親(qin) 們(men) 正忙著清理雜草、施肥作業(ye) 。“上清板栗個(ge) 頭大,口感脆甜。”正在施農(nong) 家肥的種植大戶童慶鋒介紹,目前他種植板栗260多畝(mu) ,年產(chan) 量超10萬(wan) 斤。
據介紹,上清鎮板栗種植麵積達5000多畝(mu) ,累計帶動1200多戶農(nong) 民增收,其中包括53戶脫貧戶。“當地的小板栗成長為(wei) 大產(chan) 業(ye) ,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童慶鋒坦言,原先出村的路不好走,運輸時間長,加上沒有冷鏈物流車,好多板栗爛在半路上,損耗很大。加上板栗在11月份集中成熟,保鮮期很短,儲(chu) 運壓力很大。
“政府積極協調,解了我們(men) 的燃眉之急。”童慶鋒介紹,近年來,上清鎮加快補齊道路、物流等基礎短板,不斷增加冷庫庫容,讓板栗“住”進了安全艙。隨著倉(cang) 儲(chu) 冷藏設備不斷完善,板栗銷售期從(cong) “一季賣”拓展到了“全年賣”。
基礎不斷夯實,鏈條持續延長。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糧食烘幹、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做大做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2022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72%,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營業(ye) 收入超過19.14萬(wan) 億(yi) 元、增長3.6%左右,支持各類經營主體(ti) 建設1.6萬(wan) 多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冷藏保鮮設施。
延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是關(guan) 鍵。在江蘇省泗陽縣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每天都有一輛輛滿載食用菌的貨車,開往上海、北京等地。去年,華綠公司江蘇基地的7家菌菇工廠共銷售鮮菌菇約12.5萬(wan) 噸。以占地1平方公裏的精深加工板塊為(wei) 核心,當地持續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nong) 產(chan) 品,到2022年,累計10家以上企業(ye) 入駐精深加工板塊。
“延鏈、補鏈、壯鏈、強鏈,是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主攻方向。”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認為(wei) ,未來應當向前端延伸帶動農(nong) 戶建設原料基地,向後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進一步向產(chan) 地下沉,加工產(chan) 能向縣域布局。
應用前沿技術
拓展新興(xing) 業(ye) 態
“大家好,瞧瞧這剛摘下來的西紅柿,口感酸甜,營養(yang) 豐(feng) 富,現在下單,下午就能發貨咯……”手機這頭,主播邊品嚐、邊講解;屏幕那頭,消費者紛紛點讚下單。振東(dong) 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黃傑能介紹,借助直播帶貨,這段時間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日均發貨量達3000件,年產(chan) 值預計達到500多萬(wan) 元。
在黃傑能的家鄉(xiang)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dong) 縣,大部分農(nong) 村地處偏遠山區,以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一直麵臨(lin) 銷售難、價(jia) 格低的困境。“把山裏的果子賣出去,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黃傑能說。
改變源自一根網線。最初,黃傑能在手機上做微商,有時一天純收入能有1000多元。嚐到甜頭後,他開始學習(xi) 電商運營。公司一步步壯大,員工增加到現在的20多人,實現了芒果、西紅柿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網上銷售,助力田東(dong) 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量和價(jia) 格都提高了不少。
當前,訂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商、視頻直播等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方興(xing) 未艾,各類涉農(nong) 電商超過3萬(wan) 家。2022年,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達5313.8億(yi) 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ge) 百分點,為(wei) 農(nong) 民增收創收、農(nong) 村發展創新等提供了動力。
新技術促進新業(ye) 態,新產(chan) 業(ye) 催生新融合。近年來,隨著文旅、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的跨界融合,共享農(nong) 業(ye) 、體(ti) 驗農(nong) 業(ye) 、創意農(nong) 業(ye) 等也大量湧現。
融融春光裏,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杜堂村木蘭(lan) 花鄉(xiang) 田園綜合體(ti) 人氣正旺。據統計,綜合體(ti) 建成開園以來,累計接待遊客380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5億(yi) 元,帶動就業(ye) 3000餘(yu) 人。杜堂村第一書(shu) 記葛天才介紹,下一步,還將輻射帶動周邊村共同打造村景融合示範區,帶動更多鄉(xiang) 親(qin) 共同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休閑農(nong) 莊、觀光農(nong) 園、農(nong) 家樂(le) 等達到30多萬(wan) 家,年營業(ye) 收入超過7000億(yi) 元。“融合農(nong) 文旅,做精做優(you) 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不斷拓展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說,突出綠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態田園底色、守住鄉(xiang) 土文化本色,推動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
推動人才創新
積極聯農(nong) 帶農(nong)
春意盎然,山東(dong) 省金鄉(xiang) 縣高創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的連棟溫室大棚內(nei) ,黃瓜、辣椒、茄子等長勢喜人。示範園負責人劉海方正給前來購苗的菜農(nong) 介紹:“黃瓜苗嫁接到南瓜砧木上,種苗抗病力強,采摘期還會(hui) 延長,產(chan) 量也會(hui) 提高。”
聚焦蔬菜育苗、精品采摘,建設高標準苗床及精品蔬菜種植、采摘體(ti) 驗基地;發起標準化農(nong) 業(ye) 技術管理培訓教室,每年開展高素質農(nong) 民培訓達1300餘(yu) 人次,直接帶動周邊300餘(yu) 戶農(nong) 民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蔬菜種植戶……近些年,劉海方探索多種方式帶動鄉(xiang) 親(qin) 致富。“未來我們(men) 計劃建設高標準的研學遊基地,通過植物認養(yang) 、采摘休閑、研學體(ti) 驗等方式,帶動更多鄉(xiang) 親(qin) 分享農(nong) 業(ye) 增值效益。”劉海方告訴記者。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要在聯農(nong) 帶農(nong) 上下功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說,應當引導企業(ye) 、新型經營主體(ti) 等,發揮自身優(you) 勢,在帶動農(nong) 戶、服務農(nong) 戶中發展壯大自己,加快形成和農(nong) 戶在產(chan) 業(ye) 鏈上優(you) 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目前全國每個(ge) 脫貧縣都培育了2—3個(ge) 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近3/4的脫貧人口與(yu) 新型經營主體(ti) 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guan) 係。
產(chan) 業(ye) 興(xing) 、人氣旺。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的各類人才,也是積極帶動農(nong) 戶致富的力量之一。
今年是新農(nong) 人陸文婷直播賣蜂蜜的第四年。大學畢業(ye) 後,陸文婷被浙江省麗(li) 水市的生態環境吸引,和丈夫一起奔赴山區,創辦了綠穀土蜂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走出了一條“蜂農(nong) +合作社+公司+蜂旅融合+銷售”的路子。在擁有眾(zhong) 多野生花卉資源的麗(li) 水,經過多年堅持,陸文婷養(yang) 殖土蜂4000多群,建設蜂場30餘(yu) 個(ge) ,遍布蓮都區老竹佘族鎮周邊,帶動1360餘(yu) 戶農(nong) 戶開展中蜂養(yang) 殖、蜜源植物種植、蜂箱製作、土蜂蜜銷售等,戶均增收萬(wan) 元以上。
“作為(wei) 新農(nong) 人,要用新的理念、技術,讓更多鄉(xiang) 親(qin) 品嚐‘甜蜜的滋味’。”陸文婷表示,“我們(men) 計劃將直播帶貨擴展應用到更多農(nong) 產(chan) 品,帶動更多農(nong) 戶共享數字紅利。”
據統計,2012年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數量累計達到1220萬(wan) 人。大學畢業(ye) 生到鄉(xiang) 、能人回鄉(xiang) 、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企業(ye) 家入鄉(xiang) ,各類人才創業(ye) 創新,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帶動農(nong) 村就業(ye) 空間和農(nong) 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展。(人民日報記者 常 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