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共治 基層煥發活力(基層治理新實踐)
編者按:社會(hui) 治理是一門科學,事關(guan) 國計民生、千家萬(wan) 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強調要“支持社會(hui) 組織、人道救助、社會(hui) 工作、誌願服務、公益慈善等健康發展。”
近年來,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堅持黨(dang) 建引領,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不斷創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近日,本報記者分赴多地,聚焦基層治理中社區基層黨(dang) 組織、基層群眾(zhong) 自治組織、專(zhuan) 業(ye) 服務團隊和誌願組織發揮的作用,鮮活呈現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生動實踐。
貴州貴陽南湖社區——
黨(dang) 建引領形成社區治理閉環
上午10點,在貴州省貴陽市白雲(yun) 區泉湖街道南湖社區,30名黨(dang) 員齊聚一堂,討論熱烈。
“不少黨(dang) 員有特長,但缺機會(hui) 跟平台,無法參與(yu) 社區建設。”“咱們(men) 社區大,人也多,但活動偏少,不能滿足大夥(huo) 兒(er) 需求。”……這場組織生活會(hui) 開得熱火朝天。會(hui) 上,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周元燕詳細記錄每位黨(dang) 員的發言內(nei) 容,並挨個(ge) 分類整理。在她看來,這是收集、解決(jue) 問題的有效途徑,可彌補基層治理存在的短板。她說:“暢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激活聯係群眾(zhong) 的‘神經末梢’,必須抓住基層黨(dang) 建這個(ge) ‘牛鼻子’。”
南湖社區有13個(ge) 小區、1個(ge) 商圈、1座公園,實際入住6000餘(yu) 戶1.3萬(wan) 餘(yu) 人。考慮到社區退休老人較多,還有不少暫住人口,周元燕動員支部50名黨(dang) 員,定期入戶走訪,及時掌握老人生活情況。據介紹,目前社區有17名網格員、64名聯戶長,通過第一時間排查風險、解決(jue) 問題,確保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jue) 。
今年2月,一場懇談會(hui) 讓周元燕發現了社區治理的更多可能。
“一樓的一位住戶,每半年遭遇一次管道返水,物業(ye) 卻一直沒有提前疏通,住戶一氣之下半年沒交物業(ye) 費。”周元燕說,後來社區黨(dang) 支部主動介入,要求物業(ye) 將其列入專(zhuan) 項清單,每季度疏通一次下水管道,並安排社區幹部追蹤監督,矛盾才逐漸化解。此番由社區黨(dang) 支部牽頭,物業(ye) 、居民代表參與(yu) 的懇談會(hui) ,啟發了周元燕。物業(ye) 無法按時收取物業(ye) 費,居民又覺得服務不到位……社區幹部發現,在南湖社區,八成以上的治理難題是跟物業(ye) 管理、房地產(chan) 開發公司有關(guan) 。
“我們(men) 決(jue) 定一個(ge) 月開展一次聯席會(hui) 議,由社區黨(dang) 支部牽頭,結合不同主題,分別組織物業(ye) 、學校、企事業(ye) 單位、黨(dang) 員及居民代表參加,共同提出治理難點,商議解決(jue) 對策,同時跟蹤反饋,形成治理閉環。”考慮社區規模,在社區黨(dang) 支部統籌前提下,南湖社區還推行“一小區一治理”模式,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目前,針對文化活動偏少、共建社區機會(hui) 不多等問題,周元燕正在同社區黨(dang) 支部謀劃:“社區共有400多名黨(dang) 員,我們(men) 計劃成立黨(dang) 員服務隊、公益服務隊以及青年誌願服務隊,吸引黨(dang) 員參與(yu) ,帶動群眾(zhong) 響應,把社區治理好,把大家服務好。”
黑龍江大慶前進村——
群眾(zhong) 自治釋放鄉(xiang) 村治理活力
走進村主街,數千米的文化牆和彩色圍欄讓人耳目一新,院落大門幹淨整潔。
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龍鳳鎮前進村,30多位村民們(men) 圍坐在主街道旁,你一言、我一語,商討如何修繕一條村路。
負責這片區域的村網格員王立介紹,沙果樹長在王某家的院牆外,樹幹明顯侵占路麵,已經成為(wei) 交通障礙和安全隱患;而侯某的蔥田、蒜田同樣種在院牆外,“截斷”了花草帶,容易造成管理混亂(luan) 。針對此事,村委會(hui) 正通過議事協商會(hui) 議征集意見,涉及的村民悉數到場。
“我們(men) 匯總了大家的意見,上報村議事協商理事會(hui) 進行商議。”王立介紹,村兩(liang) 委主要成員組成了議事協商理事會(hui) ,按照“接訴即商、商定即辦、辦完即反饋”的工作方法,針對村民反映的問題,由村兩(liang) 委成員、網格員、微網格員出麵開展協商對話。如問題難以解決(jue) ,必要時將提交村議事理事會(hui) 集體(ti) 協商,甚至提請鎮級主管部門搭建平台協商解決(jue) 。
幾天後,王立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薑淑香再次召集農(nong) 戶,帶來了村議事協商理事會(hui) 的意見:按照村民建議,農(nong) 戶大門由村集體(ti) 統一更換,各家的舊大門留歸村民所有;但考慮到各家院內(nei) 基本都有菜園,院牆外不能再種植蔬菜、樹木;自家院裏沒有小菜園的,村裏負責找閑置地,合理劃分小菜園。
達成共識後,議事協商結果隨即貼上村公示欄,工程也很快推進。經村民評定,本次議事協商村民們(men) “十分滿意”。
薑淑香介紹,前進村製定了《前進村議事協商章程》和《前進村鄉(xiang) 規民約》,為(wei) 村級議事協商工作提供規章製度保證。為(wei) 防止出現“議而不決(jue) ”的情況,村裏還建立了議事協商裁決(jue) 委員會(hui) ,形成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議事協商格局。
如今的前進村,是“全國議事協商示範村”“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文明村”,處處呈現出和諧溫馨的氛圍。
浙江杭州運河商務社區——
法律服務點護航新業(ye) 態發展
“主播工作時間不固定,經常一播四五個(ge) 小時。合同要兼顧員工、企業(ye) 雙方利益。”在浙江杭州拱墅區運河商務社區,新就業(ye) 形態法律服務點的律師姚佳條分縷析,向前來谘詢的企業(ye) 建議。
拱墅區運河商務社區是典型的新就業(ye) 群體(ti) 集聚區,社區主要負責人周蜜介紹,樓宇內(nei) 現有新就業(ye) 形態企業(ye) 156家,其中的103家主要從(cong) 事直播帶貨、短視頻後期製作等自媒體(ti) 業(ye) 務,“不少初創直播公司規模不大,有限的資金往往用在主要業(ye) 務發展上,缺少法務崗位。”調研數據顯示,商務社區88%的企業(ye) 都曾遇到過法律糾紛,95%的企業(ye) 都認為(wei) 需要專(zhuan) 業(ye) 人士提供法律服務,於(yu) 是,首個(ge) 新就業(ye) 形態法律服務點在拱墅區應運而生。
“我們(men) 依托區域內(nei) 浙江省律協、拱墅區司法局等樓宇黨(dang) 建聯建單位力量,集結了轄區內(nei) 13家律所402名律師,為(wei) 區域內(nei) 新業(ye) 態企業(ye) 提供公益服務,律師服務的時間計入‘律師年檢考核公益服務時限’。”周蜜說。
幾天前,位於(yu) 運河商務社區綠地5號樓的某直播企業(ye) 負責人急匆匆來到新就業(ye) 形態法律服務點。“我們(men) 和一名員工原先簽訂合同時,明確公司獨家代理他的全部直播和演藝事業(ye) ,並對直播收益進行分成,但去年11月起,他就開始拖延支付分成,還認為(wei) 公司沒有給他培訓、包裝,要求解除合同。”該負責人說。
當天坐班的杭天信律師事務所律師廖思雨了解基本情況後給出建議:“證明公司已經付出的履約成本是關(guan) 鍵,直播類公司必須細化合同內(nei) 容,落實好對接流程。”在廖思雨的指導下,該企業(ye) 迅速梳理出前期為(wei) 徐某拍攝的引流視頻、安排連麥PK等一係列證據資料,最終挽回經濟損失百餘(yu) 萬(wan) 元。
除了提供法律谘詢和援助,該法律服務點還在社區“午間一小時”活動中安排模擬小法庭,用辯論賽等方式為(wei) 企業(ye) 員工科普法律常識;每月定期開展法律沙龍,用身邊人、身邊事為(wei) 素材現身說法;在線上開辟“墅小法說法”專(zhuan) 欄,邀請律師針對企業(ye) 需求以案說法,受到企業(ye) 歡迎。
陝西西安——
誌願服務提質激發參與(yu) 熱情
初春的西安陽光明媚。
在西安市小火柴誌願者服務中心的組織下,來自西安文理學院的5名大學生誌願者來到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駕坡街道啟迪社區,為(wei) 老人們(men) 講解智能手機操作方法,並發放特別製作的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手冊(ce) 。
“這些年輕娃娃真有耐心,講得特仔細。”在現場學習(xi) 的羅阿姨說。“下周社區服務中心裝修完成,我們(men) 準備舉(ju) 辦一次講座,請誌願者為(wei) 老人們(men) 係統地上一堂教學課。”啟迪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煥利說。
西安市小火柴誌願者服務中心是一家民辦非營利性社會(hui) 組織。宣傳(chuan) 垃圾分類、高考送水服務、春運愛心服務……近年來,誌願“紅馬甲”們(men) 活躍在社會(hui) 治理的方方麵麵。
“一頭是熱心群眾(zhong) ,一頭是不斷精細化的社會(hui) 服務需求,我們(men) 就是‘搭橋人’。”西安市小火柴誌願者服務中心理事長賈永康介紹,中心為(wei) 誌願者們(men) 搭建了一個(ge) 便捷的平台,目前已經與(yu) 20多個(ge) 高校進行合作,平台注冊(ce) 誌願者達3800多人,每年開展誌願服務2000多場。
“以前,我們(men) 學校的誌願服務主要是在校內(nei) 開展。自從(cong) 與(yu) ‘小火柴’合作後,同學們(men) 參與(yu) 誌願服務的範圍擴大了,誌願服務熱情越來越高。”西安文理學院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會(hui) 長李喆說。
與(yu) 此同時,誌願服務也給社區工作減了壓、添了活力。“我們(men) 隻有8名工作人員,去年跟‘小火柴’合作,他們(men) 有不少好點子,在宣傳(chuan) 垃圾分類知識時設計了小遊戲,讓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互動,效果特別好。”郭煥利說。
不久前,一家養(yang) 老服務公司聯係上賈永康,提出要為(wei) 老人提供上門助浴服務。“我們(men) 在多個(ge) 社區摸了個(ge) 底,沒想到需求量很大。這給了我們(men) 一個(ge) 新思路。”賈永康說,“近年來誌願者隊伍不斷壯大,但還存在著服務內(nei) 容同質化、創新不足等問題。應當更好地對誌願服務組織進行科學引導和管理,提高其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水平,以有效銜接誌願服務的需求和供給。”
(本報記者 蘇 濱 張藝開 竇瀚洋 原韜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