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特教教師如何強化職業角色
【專(zhuan) 家視角】
作者:郭楠、張俊玲(分別係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講師、北京聯合大學智慧城市學院教授)
編者按
2023年4月2日是第十六個(ge) 世界孤獨症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中國殘疾人聯合會(hui) 近日也發布了今年世界孤獨症日宣傳(chuan) 主題口號:“關(guan) 愛孤獨症兒(er) 童,關(guan) 注與(yu) 支持孤獨症人士的照顧者和專(zhuan) 業(ye) 工作者。”近年來,孤獨症人士呈現增長趨勢,關(guan) 愛孤獨症兒(er) 童,不僅(jin) 是醫療機構的事,還關(guan) 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hui) 教育。關(guan) 愛孤獨症兒(er) 童,不僅(jin) 是要給他們(men) 以愛和溫暖,還要給他們(men) 的家庭以支持,給服務於(yu) 他們(men) 的學校和教師以支持,從(cong) 而讓孤獨症兒(er) 童不僅(jin) 有一個(ge) 友好的生活環境,還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個(ge) 人的發展。
孤獨症特殊教育教師與(yu) 普通教育教師一樣,都承擔著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為(wei) 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hui) 和融入社會(hui) 奠定基礎這一重任,但對特教教師而言,由於(yu) 孤獨症學生的表現複雜多變,每位學生都可能需要一種適合自己身心特點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學任務的難度也呈幾何倍數增長。從(cong) 某種程度上看,雖然特教教師作為(wei) 愛的輸出者要對孤獨症學生施以關(guan) 愛,但同時他們(men) 也因孤獨症專(zhuan) 業(ye) 工作者的身份而需要得到關(guan) 注和支持。
特教教師要成為(wei) “多麵手”
在教學實踐中,孤獨症特教教師一方麵要對學生的現實情況做出及時判斷,另一方麵要對學生隨時波動的情緒予以安撫,同時還要對學生無法完成的日常生活任務進行細心照料和支持。在這樣的情境下,特教教師不僅(jin) 在課堂內(nei) 外兼顧孤獨症學生認知、情緒和行為(wei) 等各方麵的能力發展;還要成為(wei) 學生家長的專(zhuan) 業(ye) 引路人,在家校合作過程中擔任領航員;在社區內(nei) ,更要在融合教育輿論宣導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以上種種,使得特教教師的職業(ye) 角色承受著強烈的內(nei) 部壓力與(yu) 外部張力,也使得他們(men) 的職業(ye) 角色定位顯得尤為(wei) 重要。對特教教師而言,他們(men) 的職業(ye) 角色不僅(jin) 是要完成“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任務,還要成為(wei) 一名“多麵手”。
2015年教育部頒布《特殊教育教師專(zhuan) 業(ye) 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對特殊教育教師應具有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提出了三個(ge) 大類68條具體(ti) 內(nei) 容。其中提到:“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適宜的學習(xi) 環境和氛圍,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與(yu) 方法”。在日常教學情境中,特教教師需要通過運用現有資源逐漸生成屬於(yu) 自己的職業(ye) 角色。教師需要依托規範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體(ti) 係,對孤獨症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麵、充分的綜合性評估,為(wei) 製定適合學生的個(ge) 別化教育計劃做準備。在個(ge) 別化教育計劃的具體(ti) 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和學生之間的信任感,隨後通過適應學生的狀態,判斷他們(men) 的認知、情緒、行為(wei) 等信息;並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在教育計劃框架內(nei) ,靈活調整教學目標、內(nei) 容和方法,進行教學。在這一過程中,職業(ye) 角色的內(nei) 涵逐步形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特教教師在全麵接納學生、科學評估學生,並將學生視為(wei) 一種積極的教學資源和平等的互動夥(huo) 伴後,才能夠在解決(jue) 教學疑難問題的同時,明確自己的職業(ye) 角色邊界。
“多麵手”的職業(ye) 角色確立後,特教教師還要根據工作方向的逐步深入參加相關(guan) 培訓,對照《標準》提升自身的教育評估、教育教學、學習(xi) 環境創設、家庭教育指導和融合教育等方麵的能力,以豐(feng) 富角色內(nei) 涵。
為(wei) 特教教師提供教科研平台
特教教師職業(ye) 角色的形成還需要教科研平台的支持和保障。教科研平台通常由不同的層級組成,小到師帶徒,大到學科教研組、年級教研組、學校教研組、學區教研組、區教研組乃至市級教研組,教師可根據學科、專(zhuan) 業(ye) 以及學校的統籌安排參加。
“師徒製”作為(wei) 我國比較獨特的特教教師培養(yang) 方式,在核心教學技能的掌握、磨煉與(yu) 提升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位教齡二十餘(yu) 年的“老特教”談到自己的徒弟時提到,年輕老師會(hui) 逐步經曆專(zhuan) 業(ye) 思維轉變的過程,而在這個(ge) 過程中,教科研平台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初期,年輕教師通常會(hui) 認為(wei) “我教的東(dong) 西學生應該都會(hui) ”,當麵對在課堂中任意遊走、大喊大叫、答非所問、情緒和行為(wei) 都難以自控的孤獨症學生,傳(chuan) 統的教學方式和課堂規則很難執行,他們(men) 就會(hui) “發現學生在內(nei) 容和方法上都不適應”,於(yu) 是產(chan) 生自我懷疑,很難獲得職業(ye) 角色的明確感和成就感。此時,教科研平台的支持尤為(wei) 重要,在通過和師傅的溝通、討論,並綜合各級教研學習(xi) 時獲得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年輕教師通常能夠在較短時間內(nei) 調整自己原有的教學觀念,轉變為(wei) “按學生的水平教”,並且“努力開發多種學生能夠接受的教法”。
在具體(ti) 實踐中,不同層級的教研平台與(yu) 教研網絡為(wei) 特教教師打造了跨學科、跨領域的教科研交流空間,同時,跨區域教研、校際聯合教研、普校和特校聯合教研、特殊教育專(zhuan) 題教研活動以及特教教師教學基本功展示活動等,也會(hui) 有效促進特教教師和普教教師之間的深度融合與(yu) 交流。特教教師要學會(hui) 有效利用這些平台和網絡,積極參與(yu) 交流,以促進專(zhuan) 業(ye) 能力的提升,保證職業(ye) 角色的穩定發展。
提供穩定的製度空間
製度空間的要素除基本管理製度和教科研平台之外,還包括家校合作機製和獨特的校本文化等。特教教師在順利實施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還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與(yu) 學生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製度,以更好地解決(jue) 學生的身心問題。特教學校可以聯合所在社區舉(ju) 辦諸如運動會(hui) ,春、秋遊或“特奧大使進校園”等主題活動,邀請孤獨症兒(er) 童的家長們(men) 參加。這類活動為(wei) 教師幫助家長全麵認識孩子,為(wei) 家長講解專(zhuan) 業(ye) 基礎知識提供了豐(feng) 富多樣的交流平台,能夠促使家長們(men) 在非教學環境中更好地配合學校完成教學和康複訓練任務。特奧會(hui) 和殘奧會(hui) 賽季時,也會(hui) 從(cong) 特教教師中選拔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教練員和裁判員。這一群體(ti) 承擔著繁重的訓練和比賽任務,所弘揚的頑強拚搏的精神往往成為(wei) 所在學校校本文化的核心。
製度空間通過強化管理製度、完善教科研平台、促進家校合作和建立獨特的校本文化,為(wei) 特教教師提供了自我發展的良好起點,使得教師進入學校後,能夠有所依托,從(cong) 而在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逐步精細化、精準化和科學化發展,為(wei) 教師職業(ye) 角色的強化與(yu) 完善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隻有不斷深化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保障機製,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hui) 氛圍,才能使特教教師時刻保持對教學一線堅守的初心,成為(wei) 溫暖而堅固的堡壘,推進孤獨症人群與(yu) 社會(hui) 的不斷融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