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萬源:做好茶旅融合富民文章 奏響鄉村振興和美韻律
深山藏古韻,茶香飄四方。目前在四川省達州市萬(wan) 源市30萬(wan) 畝(mu) 富硒茶園,綠意盎然、茶芽肥碩,空氣中彌漫著淡淡茶香,茶農(nong) 與(yu) 參加觀光體(ti) 驗的采茶姑娘們(men) 正穿梭其間采摘新茶,臉上寫(xie) 滿了收獲的喜悅。
一花一葉,風光旖旎的青山綠水令人向往;一杯一盞,氤氳縈繞的富硒茶香浸潤心脾……美景似歌,茶園如畫,茶旅融合讓這片位於(yu) 大巴山深處全力爭(zheng) 創“天府旅遊名縣”的沃土上的一個(ge) 個(ge) 村莊變美、變富、變強。
以茶富民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被命名為(wei) “中國名茶之鄉(xiang) ”的萬(wan) 源市出產(chan) 之茶香濃、味醇、回甘,全市年幹茶產(chan) 量達7578噸,茶葉綜合產(chan) 值達17.58億(yi) 元,擁有巴山雀舌、巴山早、一山青等20餘(yu) 個(ge) 響亮的茶葉品牌。
在海拔500多米的井溪鎮貓坪村茶園中,茶農(nong) 杜尚菊用手指夾住一簇鮮葉,指尖稍微用力便將茶葉輕鬆摘下,動作如行雲(yun) 流水,不多時,茶簍中鋪滿一層翠綠的鮮茶。
“相較往年,今年春茶的采摘提前了一周左右。采這種新茶每天收入可以達到200多元。”杜尚菊表示,去年她靠種茶、采茶收入1萬(wan) 多元,今年估計還能再往上漲一點。
大力發展茶產(chan) 業(ye) ,是萬(wan) 源市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舉(ju) 措。近年來,全市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萬(wan) 源茶葉個(ge) 性化特點,加大了石塘、舊院、固軍(jun) 等地沿線茶葉基地的改造提升。在石塘鎮瓦子坪茶葉基地進行了補植補造茶苗,對沿線茶園進行肥水管理,並通過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項目,在石塘鎮杉林灣村建成茶葉加工廠,建立茶葉大豆融合示範基地,為(wei) 精品旅遊發展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
萬(wan) 源市委書(shu) 記倪欣坦言:“茶、旅是萬(wan) 源最具特色的支柱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富民產(chan) 業(ye) 。我們(men) 以茶園為(wei) 載體(ti) ,以茶旅遊為(wei) 主題,以茶創意為(wei) 動力,持續開展‘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行動,有力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茶旅融合 繪就美麗(li) 鄉(xiang) 村
每年陽春三月,萬(wan) 源市成片的茶園就成為(wei) 周邊市民踏青的好去處。在八台鎮茶文化原鄉(xiang) ,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men) 都樂(le) 於(yu) 在這裏泡上一杯新出的春茶,愜意地品味生活。
分布於(yu) 萬(wan) 源市各個(ge) 鄉(xiang) 鎮的茶園,也會(hui) 在這個(ge) 時節迎來一批又一批踏青遊客。在萬(wan) 源市石塘鎮瓦子坪村茶園裏,一批遊客正徜徉在茶園小道中,以漫山綠茶樹為(wei) 背景,拍照留影;更遠處的茶園裏,一批遊客正親(qin) 手采下一片片茶葉,體(ti) 驗采摘樂(le) 趣。
走進三清廟村,一望無際的茶園是一道美麗(li) 的風景。茶園裏,彌漫著茶樹的陣陣清香,翠綠的茶壟隨著高低起伏的山勢綿延開來,好似一幅濃墨淡彩的山水畫。一隊來自湖北的遊客走進了千畝(mu) 茶園,茶山上頓時飄蕩著遊人的歡聲笑語,別有一番動靜相宜之美。
近年來,三清廟村已成為(wei) 萬(wan) 源市的鄉(xiang) 村旅遊知名村,尤其是每年春夏兩(liang) 季,遊客紛至遝來,體(ti) 驗采茶樂(le) 趣、踏青避暑。
萬(wan) 源山水俱佳,佳景如畫,以茶興(xing) 旅,遊人如織。近年來,全市大力推動茶旅融合,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you) 勢,以茶葉、茶村、茶山為(wei) 主體(ti) ,茶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旅遊相結合,推出色香味俱全的萬(wan) 源美食、獨具特色的茶園民宿,吸引遊客品茶、體(ti) 驗茶文化,大力延伸產(chan) 業(ye) 鏈。一個(ge) 個(ge) 茶旅融合項目如雨後春筍般興(xing) 盛起來。
豐(feng) 富業(ye) 態 助推旅遊發展
推動文旅多業(ye) 態融合發展,統籌抓好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文化培育,塑造旅遊品牌,促進鄉(xiang) 村旅遊提檔升級,是萬(wan) 源市近年來積極探索的發展新路徑。
全市以富硒茶業(ye) 為(wei) 核、以秦巴文化為(wei) 魂、以現代科技為(wei) 本,著力建設集茶葉科研、茶葉生產(chan) 、茶葉加工、產(chan) 品銷售、茶園觀光、文化體(ti) 驗、茶藝培訓、硒部論壇等多功能多業(ye) 態於(yu) 一體(ti) 的茶走廊。
三清廟村以茶文化研學實踐教育、觀光旅遊為(wei) 中心,以傳(chuan) 承發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突破口,全方位打造茶文化教育實踐基地,采取茶產(chan) 業(ye) 與(yu) 研學文化相融合的發展模式,建立巴山雲(yun) 海茶文化研學基地、萬(wan) 源富硒茶史館,將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相結合。
除了研學旅遊,當地還通過舉(ju) 辦特色采茶節等活動,大力弘揚茶文化底蘊,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將傳(chuan) 統茶文化融入民宿聚落、山地體(ti) 旅、康養(yang) 中心、農(nong) 事體(ti) 驗等旅遊觀光項目中,初步形成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農(nong) 商文旅融合發展的轉變。通過一係列組合拳,三清廟村平均年接待遊客32萬(wan) 餘(yu) 人次,直接旅遊收入約500萬(wan) 元。
深入挖掘千年茶文化底蘊,萬(wan) 源提煉形成了“以茶立德、以茶力行、以茶勵誌、以茶求同、以茶促廉”村規民約,堅持“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的發展思路,打造出3條茶旅融合旅遊環線。如今,萬(wan) 源市年接待遊客量已達500萬(wan) 人次以上,綜合收入近50億(yi) 元。全市茶旅融合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助農(nong) 增收、助推旅遊業(ye) 發展、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
如今的萬(wan) 源市正立足生態、富硒優(you) 勢,堅定“川渝陝生態文旅名城、大秦巴生態產(chan) 業(ye) 綠城、川東(dong) 北生態宜居優(you) 城、大巴山生態和美新城”建設戰略,奮力譜寫(xie) 一篇篇茶旅融合的富民文章,奏響一曲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和美韻律。(馬發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