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紀錄片與“書”有約

發布時間:2023-04-12 10:0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影視銳評】

  作者:張延利(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

  四月是書(shu) 香彌漫的時節,4月2日是國際兒(er) 童圖書(shu) 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shu) 日,所以書(shu) 籍的相關(guan) 話題成為(wei) 這段時間輿論的焦點,以書(shu) 籍為(wei) 表現內(nei) 容的紀錄片也受到大眾(zhong) 關(guan) 注。隨著媒介融合的推進與(yu) 受眾(zhong) 碎片化閱讀習(xi) 慣的形成,書(shu) 籍與(yu) 紀錄片的相互作用成為(wei) 推進二者進一步實現大眾(zhong) 傳(chuan) 播、發揮社會(hui) 效應的良機——作為(wei) 人類精神家園的書(shu) 籍,為(wei) 紀錄片帶來了豐(feng) 富而深刻的創作素材,而紀實影像的視聽體(ti) 驗與(yu) 品讀拓展能力也為(wei) 書(shu) 籍提供了全新的傳(chuan) 播渠道。近年來,很多優(you) 秀國產(chan) 紀錄片以書(shu) 籍為(wei) 表現對象,讓原本或束之高閣、或無暇端詳、或深奧難懂的書(shu) 籍進入大眾(zhong) 視野,使那些承載著曆史文化的文字鮮活起來,使在這些書(shu) 籍背後辛勤勞作的人和真摯感人的事浮出水麵。

  “書(shu) 籍”概念涵蓋的範圍比較寬泛,確定一個(ge) 明確的視角能夠快速鎖定選題素材。所以,以書(shu) 籍為(wei) 原點,拓展與(yu) 其相關(guan) 的文化主體(ti) 與(yu) 符號,並由此為(wei) 切入視角展開藝術化處理與(yu) 影像化演繹,成為(wei) 近年來很多書(shu) 籍類紀錄片常用的選題策略。從(cong) 時間維度上看,很多創作者穩紮穩打,以某個(ge) 時期或某種類型文學名著、曆史文獻為(wei) 主要內(nei) 容,讓經典借著影像為(wei) 更多人所知,發揮書(shu) 籍承古啟今的作用。紀錄片《讀書(shu) 的力量》講述東(dong) 西方著作形成的偉(wei) 大故事,表現書(shu) 籍與(yu) 文明史的深刻關(guan) 聯。《古書(shu) 複活記》等從(cong) “古籍”視角入手,記錄古籍保護工作者修複古籍的過程,講述這些高冷文字背後生動有趣的古代故事,以及它們(men) 給現代人帶來靈感、啟迪,在今天以新的形式延續生命、煥發光彩的過程。從(cong) 空間維度上看,出版社、書(shu) 店,作家、編輯的書(shu) 房、書(shu) 桌,作為(wei) 人與(yu) 書(shu) 籍形成關(guan) 聯的重要空間,成為(wei) 書(shu) 籍類紀錄片的關(guan) 注重點之一。《書(shu) 店,遇見你》等紀錄片聚焦發生於(yu) 書(shu) 房、書(shu) 店的故事,深入挖掘這些故事背後讀書(shu) 人、寫(xie) 書(shu) 人、作書(shu) 人的生活態度與(yu) 人生理念。《書(shu) 迷》則拓展出設計書(shu) 、淘書(shu) 、販書(shu) 等書(shu) 與(yu) 人之間更加多元的關(guan) 係,追溯一本書(shu) 從(cong) 設計到傳(chuan) 遞、翻閱的全過程,展現書(shu) 籍對人的全方位影響。影像的再現與(yu) 詮釋使書(shu) 香氣息逐漸融入生活,閱讀之美不斷浸潤心靈,形成一幅有溫度、有厚度的人文畫卷。

  在互聯網時代,紀錄片傳(chuan) 播平台更加多元。在原有的電視綜合頻道、專(zhuan) 業(ye) 紀實頻道,電影院線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視頻網站、短視頻平台等新渠道。為(wei) 了適應這些網絡傳(chuan) 播平台受眾(zhong) 群體(ti) 的新需求,紀錄片在體(ti) 裁、風格、類型等方麵進行多種探索。具體(ti) 到書(shu) 籍類紀錄片領域,創作者開始向互聯網化和年輕化靠攏,從(cong) 以往的以我為(wei) 主、自說自話轉變為(wei) 以平視姿態與(yu) 大眾(zhong) 互動交流,創新敘事手法或切入視角,營造人書(shu) 互動的活躍空間。紀錄片《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跡啊》推出“旅讀”的拍攝模式,由嘉賓各自攜帶一本書(shu) ,深入異國他鄉(xiang) 的街頭巷尾,從(cong) 二次元、飲食、建築、設計等角度品味異國風情,讓觀眾(zhong) 開闊眼界的同時重新認識自己,重新理解旅行的意義(yi) 和讀書(shu) 的價(jia) 值。《書(shu) 店與(yu) 菜市場》則選取“書(shu) 店”與(yu) “菜市場”兩(liang) 個(ge) 風格迥異的城市地標,一邊傳(chuan) 遞著人類心靈的溫度,一邊散發著市井煙火的味道,讓觀眾(zhong) 既能擁抱理想,也能品味生活,展現普通百姓積極樂(le) 觀且豐(feng) 富飽滿的精神世界。《文學的日常》從(cong) “友人走訪”的角度切入,通過作家與(yu) 朋友對談、體(ti) 驗、觀察的方式,來表現作家對世道人心、故鄉(xiang) 、青春叛逆等熱點話題的理解,以文學照亮日常。這些內(nei) 容激發了受眾(zhong) 對書(shu) 籍的濃厚興(xing) 趣,網友自發整理分享相關(guan) 書(shu) 單,進行閱讀。

  書(shu) 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當下實體(ti) 書(shu) 受到衝(chong) 擊的情況下,書(shu) 籍類紀錄片通過影像培養(yang) 人們(men) 的閱讀習(xi) 慣,引導閱讀偏好,彰顯書(shu) 籍和閱讀對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比如大部頭的厚重經典在體(ti) 量上讓人望而生畏。而影像可以把一本大書(shu) 拆解、打散,對其中的內(nei) 容進行深入淺出且富有趣味性的解讀,使其以更親(qin) 切的姿態展現在觀眾(zhong) 麵前。這些創新的表現方式都可以幫助人們(men) 親(qin) 近書(shu) 籍,創造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社會(hui) 氛圍。不過,書(shu) 籍類紀錄片在向年輕受眾(zhong) 、互聯網受眾(zhong) 靠攏,讓書(shu) 籍走進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不能丟(diu) 掉細膩呈現、深度挖掘、審慎思考的獨特藝術魅力,更不能忘記彰顯人文精神、傳(chuan) 播文化知識、慰藉大眾(zhong) 心靈的文化責任。在“書(shu) 、人、文化、時代”四位一體(ti) 的主題框架中,創作者應以具有人文關(guan) 懷的視角審視書(shu) 籍的價(jia) 值,對曆史與(yu) 現實、自然與(yu) 社會(hui) 進行深入分析、解剖,引領觀眾(zhong) 從(cong) 碎片化閱讀、淺閱讀向高質量、有深度的閱讀轉變,讓書(shu) 香彌漫社會(hui) 的各個(ge) 角落,為(wei) 提升中國人的文化素養(yang) 和精神力量、推進社會(hui) 精神文明建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