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醫院負責人落馬 醫療反腐劍指利益輸送"新馬甲"
醫療反腐劍指利益輸送“新馬甲”。《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近期公布的多起醫療領域腐敗案例顯示,利益輸送方式更隱蔽,行賄受賄雙方躲避監管手段翻新。“兩(liang) 票製”和集采後,一些藥企轉向生產(chan) 環節套取資金以行賄賂,未納入集采範圍的藥品、醫療器械成為(wei) 醫療腐敗危險區。
受訪人士建議,新形勢下,醫療反腐需緊盯“關(guan) 鍵少數”“重點穴位”“長期不變”三個(ge) 風險點。要打擊和預防並舉(ju) ,監督前移、以醫養(yang) 醫、事後重罰,讓相關(guan) 主體(ti)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30餘(yu) 名醫院負責人落馬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名醫院院長、黨(dang) 委書(shu) 記落馬。隨著相關(guan) 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醫療腐敗路徑更隱蔽、複雜,呈現一些新特點。
利益輸送愈發隱蔽,調查取證難度大。各地加大打擊醫療領域利益輸送腐敗行為(wei) ,但仍有不少藥企和醫務工作者鋌而走險,行賄受賄手段更隱蔽。黑龍江省大興(xing) 安嶺地區呼中區人民醫院原院長賀憲偉(wei) 在收受回扣時選擇無攝像頭處、要求與(yu) 藥商單獨見麵、每次使用不同號碼,而行賄的藥商以其特殊關(guan) 係人作為(wei) “馬甲”。還有企業(ye) 以科研經費、研討會(hui) 經費、無償(chang) 捐助等名目,向醫療機構行利益輸送之實。
虛高價(jia) 格采購原料藥,套取資金用於(yu) 賄賂。多名醫療機構內(nei) 部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反映,實行“兩(liang) 票製”和集采後,藥品、醫療器械中間環節賺差價(jia) 的問題確有緩解,但一些藥企轉向虛高價(jia) 格采購原料藥,夥(huo) 同經銷商套取資金用於(yu) 賄賂。國家醫保局於(yu) 2022年8月通報,2017年至2021年5月,廣州白雲(yun) 山天心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藥企為(wei) 規避“兩(liang) 票製”,與(yu) 下遊50多家藥品代理商串通,對87種藥品用虛高價(jia) 格采購原料藥的方式套現,並向下遊代理商轉移巨額資金,其中部分資金用於(yu) 行賄醫務人員或特定關(guan) 係人,開展藥品違規促銷。
未進入集采的藥品器械仍有尋租空間。江蘇一名長期代理醫療領域商業(ye) 賄賂案件的律師介紹,對已納入集采範圍的藥品、醫療器械,藥企已無商業(ye) 賄賂推廣的需求,但在未納入集采的藥品器械領域,仍存在吃回扣等商業(ye) 賄賂現象。例如,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監測發現,冠脈支架集采降價(jia) 後,未納入集采、高達2萬(wan) 元左右的藥物球囊成為(wei) 一些醫生的新寵,雖使用總量不大,但增速很快,不排除背後有其他非正常因素。
醫療反腐需長期關(guan) 注三大風險點
醫療領域專(zhuan) 業(ye) 性較強,但貪腐手段再隱蔽,總會(hui) 留下痕跡,人、財、物管理仍是重點廉政風險點。
“關(guan) 鍵少數”腐敗隱患大。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各地累計有55名院長、書(shu) 記被查,今年以來已有30多位醫院負責人被查,大多來自縣級醫院,也不乏高層級醫院。醫院管理權限集中於(yu) “一把手”,在缺乏針對“一把手”的監督下,容易異化為(wei) “一把手”說了算,廉政風險非常大。“醫生和院領導收受回扣是在看不見的角落裏流行的‘潛規則’,加之長期以來公立醫院紀委書(shu) 記多是從(cong) 醫院內(nei) 部成長起來的,公立醫院內(nei) 部監督乏力。”東(dong) 部某地紀委監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打擊醫療腐敗要防止形成以“一把手”為(wei) 中心的關(guan) 係網、利益鏈,避免權力固化滋生腐敗。
“重點穴位”易滋生腐敗。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公開通報的多起醫療腐敗案件,不少與(yu) 醫院工程建設相關(guan) 。2023年1月,山東(dong) 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濱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原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侯月智因違規幹預和插手工程建設、醫療設備采購項目招投標活動等被開除黨(dang) 籍和公職。疫情防控優(you) 化以來,公立醫院迎來一波新基建潮,加上互聯網醫院、信息化建設帶來的醫院係統更新等項目,都可能滋生新一輪招標腐敗。雖有招投標製度,但披著合法外衣圍標串標牟取非法利益仍具有較大操作空間。設備科、基建科與(yu) 信息科恐將成為(wei) 新“高危”科室。
“長期不變”需重點關(guan) 注。由於(yu) 醫療行業(ye) 專(zhuan) 業(ye) 性強、技術壁壘高,存在大量信息差,滋生出一些“隱性腐敗”,如由處方權、手術權誘發的腐敗等,往往難以發現和治理,有時就連其他科室醫生也難以察覺。浙江省玉環市紀委監委負責人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辦理醫療腐敗案件,“長期不變”是重要突破口,如從(cong) 醫療機構長期合作的藥企、常年不輪換的崗位、頻繁存在的外出培訓等細節入手,著重分析通話單、賬單,圍繞重點崗位輪崗、科研學術活動、職工借款欠款等異常數據,梳理倒查利益輸送,往往能發現腐敗問題。
打擊和預防並舉(ju)
係統治理醫療腐敗
業(ye) 界呼籲,治理醫療領域腐敗亂(luan) 象,行業(ye) 主管部門和紀委監委在保持打擊醫療腐敗高壓態勢的同時,應探索預防機製、注重源頭治理,從(cong) 製度設計上讓相關(guan) 主體(ti)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紀檢監督前移構建防範機製。無錫市紀委監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為(wei) 形成靠製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製,建議紀委監委在各公立醫院設立常駐機構監察專(zhuan) 員辦公室,與(yu) 醫院紀委合署辦公,各醫院紀委書(shu) 記兼任監察專(zhuan) 員,由市紀委監委直接任命、直接管理、直接考核,可推動破解醫院內(nei) 部監督“寬鬆軟”問題。同時,公立醫院“一把手”應實行輪崗任職製度。
“以醫養(yang) 醫”體(ti) 現醫療服務價(jia) 值。多名接受采訪的公立三甲醫院醫生反映,集采後醫療服務定價(jia) 調整滯後,醫療服務價(jia) 格未合理上升。他們(men) 建議,及時、科學調整醫療服務價(jia) 格,使醫務人員醫療服務價(jia) 值得到體(ti) 現,減少尋租衝(chong) 動和醫療腐敗行為(wei) 。
建立“黑名單”及從(cong) 業(ye) 禁止處罰製度。專(zhuan) 家建議,探索建立“醫療衛生係統行賄、受賄不良記錄數據庫”,建立和完善對行賄人、受賄人的從(cong) 業(ye) 禁止處罰製度。將違法違規的醫務人員列入“黑名單”,情節特別嚴(yan) 重的,強製性永久退出醫療衛生領域,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醫療機構人員違法犯罪成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