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鼓勵生育,“去家庭化”政策值得探索
【閱讀提示】此地明確!三孩家庭每月補貼500元
光明網評論員:又有兩(liang) 地加入發放育兒(er) 補貼的陣營。日前,遼寧省沈陽市衛健委等印發相關(guan) 方案,明確提出對夫妻雙方共同依法生育三個(ge) 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三孩每月發放500元育兒(er) 補貼,直至孩子3周歲止。緊隨其後,黑龍江哈爾濱衛健委也就育兒(er) 補貼發放政策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擬對符合條件的二孩家庭每月發放500元育兒(er) 補貼,三孩及以上家庭每月發放1000元育兒(er) 補貼,發放至子女滿3周歲止。
為(wei) 提振生育意願,近來各地持續加碼鼓勵生育政策包。此前,已有浙江、湖南、吉林、安徽等多個(ge) 省份出台文件,明確提出建立育兒(er) 補貼製度。此外,還有多地在租房購房等方麵出台對多孩家庭更為(wei) 友好的傾(qing) 斜性政策。各地鼓勵生育政策更加頻密,向社會(hui) 傳(chuan) 遞出清晰且積極的信號。
現金補貼,這一鼓勵生育的公共政策製定邏輯並不難理解,既然3周歲以下的兒(er) 童還未能接受學前教育,就意味著家庭在這一時期承擔著較為(wei) 繁重的照料負擔,拿出真金白銀補貼育兒(er) 家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收入、減輕育兒(er) 成本,從(cong) 而達到提振生育意願的預期。
不過引人深思的是,現金補貼是以家庭為(wei) 發放單位的,作為(wei) 社會(hui) 共擔生育成本的政策嚐試,卻也在無形之中反向強化了人們(men) 關(guan) 於(yu) 家庭是主要育兒(er) 照料場所這一認知。而且鑒於(yu) 當下的性別平衡狀況及家庭內(nei) 部普遍的分工模式,這部分家庭收入增加之下,有更大的可能是女性被要求更多承擔起子女照料的責任。而對於(yu) 不少女性來說,擔心生育阻滯甚至中斷職業(ye) 發展,繼而影響到經濟收入乃至身份認同,正是她們(men) 婚育態度消極的一大原因。
必須指出的是,這並非質疑現金補貼政策的有效性,恰說明鼓勵生育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唯有多因素形成相互強化的協同效應,方能真正對家庭的生育決(jue) 策產(chan) 生積極影響,無限接近並實現政策預期。若循著“去家庭化”而非相反的方向設計鼓勵生育的公共政策,那麽(me) 增強托幼服務供給的政策優(you) 先級當提升。
發展托幼服務,讓家庭擁有更多育兒(er) 選擇,將減輕家庭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女性的照料責任。這種替代家庭照料的選擇,讓家庭成員尤其是作為(wei) 媽媽的女性可以盡可能避免陷入職場與(yu) 家庭身份的衝(chong) 突,從(cong) 而有機會(hui) 實現工作與(yu) 家庭的平衡。對於(yu) 家庭來說,可靠的“另一個(ge) 選擇”的存在,“去家庭化”的政策導向,也將有效緩解家庭育兒(er) 焦慮和壓力,進而影響家庭生育態度與(yu) 決(jue) 策。
多地的育兒(er) 補貼多針對二孩及以上孩次發放,一孩基本沒被納入政策照拂範疇,政策瞄準的也多是撬動一孩家庭的生育潛能。去年,國家衛健委公開表示,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提升至55%以上。未來如何實現一孩家庭的擴容實屬重要。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相比育兒(er) 補貼,發展托幼服務的惠及麵顯然要更大,相關(guan) 社會(hui) 資源的介入和支持,或將帶來更多的改變。
近年來,國家層麵已出台多個(ge) 文件,以加快統籌推進托幼服務發展。眼下,隨著出生人口減少,幼兒(er) 園學位資源由緊缺轉寬鬆的變化日益顯現,這不失為(wei) 發展托幼服務的一個(ge) 契機。已有不少專(zhuan) 家指出,應不失時機推進托幼一體(ti) 化,將2-3歲幼兒(er) 的托育納入幼兒(er) 園,從(cong) 而實現學前教育資源更高效的配置。如何因地製宜構建前瞻性的托幼服務體(ti) 係,如何施以差異化的細則以提高托幼服務的可及性,如何釋放生育成本社會(hui) 共擔的政策導向與(yu) 善意,是留待我們(men) 解答的嚴(yan) 肅命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