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海洋經濟生產總值逾9.46萬億
去年海洋經濟生產(chan) 總值逾9.46萬(wan) 億(yi) 我國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本報北京4月13日訊(記者 黃曉芳)自然資源部13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經初步核算,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chan) 總值9462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9%,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為(wei) 7.8%。
我國海岸長度約3.2萬(wan) 公裏,有1.1萬(wan) 多個(ge) 海島,300萬(wan) 平方公裏主張管轄海域,是一個(ge) 海洋大國。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國內(nei) 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國海洋經濟顯現出較強韌性和潛力。自然資源部綜合司司長杜官印介紹,2022年我國海洋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4345億(yi) 元,占海洋生產(chan) 總值4.6%,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34565億(yi) 元,占海洋生產(chan) 總值36.5%,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55718億(yi) 元,占海洋生產(chan) 總值58.9%。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表示,消費需求激發了海洋經濟發展潛力。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升級,海洋水產(chan) 品需求日益增長,產(chan) 量持續增加。
2022年,全國海洋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增長2.4%,水產(chan) 品進口額同比增長40.6%,遠洋漁業(ye) 產(chan) 品運回國內(nei) 銷量占比不斷提升,高端水產(chan) 品供給支撐我國水產(chan) 品消費結構更加多元化。
投資推動海洋經濟穩步增長。海洋固定資產(chan) 投資平穩增長。隨著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的迭代升級,跨海橋梁、海底隧道建設持續推進,甬舟跨海鐵路、杭州灣跨海高鐵大橋正式開工建設,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
船舶製造和港口運輸規模發展壯大。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第一造船大國,其中出口船舶占比八成以上。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我國的港口占7席。
海水淡化、海洋電力業(ye) 、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ye) 等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持續增長,增加值達192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9%。截至2022年末,海上風電累計並網容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9.9%,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沿海地區風電增量的比重近30%。
與(yu) 此同時,海洋生態不斷改善。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複,成為(wei) 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麵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2022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初步匯總結果顯示,全國共有紅樹林2.9萬(wan) 公頃,較2001年增加了近7000公頃。
4月10日,我國首個(ge) 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完成遠程遙控生產(chan) 改造與(yu) 調試,成為(wei) 世界首個(ge) 具備遙控生產(chan) 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chan) 儲(chu) 油平台。專(zhuan) 家表示,超深水大氣田的成功開發意義(yi) 重大,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生產(chan) 能力實現了從(cong) 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曆史性跨越,進入“超深水時代”。
過去幾年,我國油氣增量絕大部分來自海洋,海洋石油增量占全國原油增量近80%。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dong) 進表示,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仍處於(yu) 初期階段,增儲(chu) 上產(chan) 前景廣闊。當前,我國南海鶯歌海、瓊東(dong) 南、珠江口3個(ge) 盆地總體(ti) 探明天然氣儲(chu) 量近8000億(yi) 立方米。在珠江口盆地先後發現多個(ge) 深水油田,實現了深水原油勘探重大曆史性突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