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警惕偽國學培訓陷阱

發布時間:2023-04-19 10:23: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近段時間,互聯網上出現一批打著國學培訓幌子,傳(chuan) 授占卜算卦等內(nei) 容的培訓機構,通過懸掛虛假頭銜的國學大師,以各種所謂的成功案例對學員“洗腦”,以圈錢斂財。例如,癌症患者不省人事,醫院已經下了病危通知書(shu) ,但經某國學培訓班學員調理後,病人第二天就清醒了,還能吃飯;參加國學培訓擁有算卦占卜技能,每月增收三千到五千元;能否考上大學、研究生、公務員等,可以提前測算出來……此類國學培訓的“奇效”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不過是披著國學的外衣,通過傳(chuan) 播封建迷信,做詐騙斂財的勾當。

  據消費者舉(ju) 報和記者調查,當前這些偽(wei) 國學培訓呈現出以下新特征:第一,培訓方式從(cong) 線下轉到線上;第二,培訓對象涉及學生和中老年群體(ti) ;第三,培訓教師大多捏造頭銜,利用虛假身份把自己包裝成國學大師;第四,培訓內(nei) 容幾乎都是測八字、算吉凶等占卜之術;第五,培訓模式大多通過免費試聽吸引新學員,然後誘導學員繳納高額學費;第六,培訓結果是消費者上當受騙。這種偽(wei) 國學培訓不僅(jin) 直接造成消費者的財產(chan) 損失,更為(wei) 惡劣的是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鼓吹封建迷信,傳(chuan) 播扭曲、錯誤的價(jia) 值觀。這是對傳(chuan) 統國學教育的褻(xie) 瀆,對科學文化知識的無視,對社交網絡環境的侵蝕,對清朗社會(hui) 秩序的挑戰。

  值得反思的是,為(wei) 何仍然會(hui) 有人上當受騙?其原因大抵包括但不限於(yu) 以下方麵:其一,“暈輪效應”。在對授課教師信息了解非常有限的階段時,消費者容易受感覺、知覺的表麵性、局部性影響,為(wei) 虛假的頭銜遮蔽雙眼。其二,“幸存者偏差”。用所謂的成功案例對學員“洗腦”是培訓機構慣用的營銷伎倆(lia) ,是培訓機構經過利己的篩選,誤導消費者關(guan) 注篩選產(chan) 生的結果,而忽略篩選的過程。事實上,培訓機構宣稱的成功案例大多來自於(yu) 一些偶然或巧合,實屬小概率事件。其三,意願未能實現的心理弱點。求神問卜大多是人們(men) 在遇到生活困境走投無路時的無奈衝(chong) 動之舉(ju) ,意在通過占卜、風水、算命實現知命改運。當前的偽(wei) 國學培訓就是利用消費者對權威人士的盲從(cong) 、對成功案例的盲信、對個(ge) 人需求的極度渴求,達到圈錢斂財、欺詐哄騙的目的。

  全社會(hui) 應警惕偽(wei) 國學培訓的陷阱。首先,政府相關(guan) 部門應加強監管、持續治理。針對偽(wei) 國學培訓中的諸多不良問題,政府相關(guan) 部門應嚴(yan) 厲打擊借國學旗號傳(chuan) 播迷信、詐騙斂財的行為(wei) ,重點加強對風水等內(nei) 容的監管,從(cong) 源頭上遏製違法違規活動,持續推進治理工作。其次,互聯網平台應加強管理、規範審核。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要嚴(yan) 管網上國學培訓亂(luan) 象,禁止互聯網關(guan) 於(yu) 占卜、風水等內(nei) 容的宣傳(chuan) 引流,多宣傳(chuan) 權威的國學解讀,讓偽(wei) 國學原形畢露。再其次,個(ge) 人應樹立正確價(jia) 值觀,遠離封建迷信。成功離不開個(ge) 體(ti) 腳踏實地、不懈奮鬥,那些旁門左道和封建迷信隻會(hui) 使人誤入歧途,甚至走上不歸路。

  國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唯有弘揚正規國學教育,方使偽(wei) 國學培訓無處遁形。也唯有不斷提高一代又一代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素養(yang) ,方能提升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網絡信息的鑒別和批判能力,最終遠離偽(wei) 國學培訓陷阱。(作者:王名揚,係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