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中國二十一世紀重要醫學成就》
光明日報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金振婭18日從(cong) 中國醫學科學院獲悉,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侯雲(yun) 德院士在日前舉(ju) 行的中國醫學發展大會(hui) 上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發明血漿DNA無創性產(chan) 前診斷技術、創立序貫通氣新療法及急性肺損傷(shang) 幹預新策略、創建第三代全磁懸浮式人工心髒等三項成就入選。
據介紹,發明血漿DNA無創性產(chan) 前診斷技術由香港中文大學完成,首次證明母親(qin) 血漿內(nei) 有胎兒(er) 遊離DNA存在,成功從(cong) 母體(ti) 血漿DNA分析中解碼整個(ge) 胎兒(er) 基因組,發明了基於(yu) 遊離DNA的非侵入性產(chan) 前檢測,開創了利用第二代基因測序檢測胎兒(er) 三大染色體(ti) 疾病新途徑,為(wei) 實現許多單基因疾病的無創產(chan) 前診斷鋪平了道路,為(wei) 產(chan) 前篩查領域帶來巨大變革。創立序貫通氣新療法及急性肺損傷(shang) 幹預新策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完成,首次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中“肺部感染控製窗”概念,創立以之為(wei) 切換點的有創-無創序貫通氣療法並獲普遍應用,顯著提升撤機成功率。創建第三代全磁懸浮式人工心髒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等單位完成,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小第三代全磁懸浮式人工心髒,填補了國內(nei) 人工心髒產(chan) 品領域空白,攻克高端醫療器械技術行業(ye) “卡脖子”難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健偉(wei) 表示,《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評選聚焦21世紀在我國完成的,具備重大原創性、引領性的,在支撐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障人民衛生健康重大需求方麵產(chan) 生深遠影響的,且得到國內(nei) 外充分認可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評選流程上,首先向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征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素材,並基於(yu) 往年積累建立候選成就素材庫,再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團隊基於(yu) “五元價(jia) 值”完成量化計算,經評審專(zhuan) 家組審議、學部委員通訊評選、評審專(zhuan) 家組終審,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谘詢執行委員會(hui) 審定,最終本年度有3項重要醫學成就入選。
會(hui) 上同時發布了《中國2022年度重要醫學進展》,聚焦我國學者在2022年度取得的對醫學科學領域產(chan) 生重要影響的、國際關(guan) 注度大的或應用潛力大的重要研究成果。經過嚴(yan) 格評選,證實機械取栓術後標準降壓治療優(you) 於(yu) 強化降壓治療、揭示抑鬱症“單胺假說”新藥物靶點機製等31項重要進展入選。
據悉,每年發布的《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和《中國年度重要醫學進展》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谘詢委員會(hui) 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的重要舉(ju) 措之一,今年是連續第三年發布《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連續第四年發布《中國年度重要醫學進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