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更應關注自身品質(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4-20 09:5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隨著網購日漸普及,消費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第三方測評”不斷湧現。麵對逛不完的網店、看不盡的商品,“第三方測評”可以為(wei) 消費者購物提供參考。不過,它也可能誤導消費者。不久前,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不一、虛假測評、做商業(ye) 廣告等問題,亟待加強規範引導。

  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的主體(ti) ,通常是未取得國家檢驗檢測資質認定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hui) 認可的組織或者個(ge) 人,其測評結果不具備權威性,但高品質的測評有一定參考價(jia) 值,能降低消費者試錯成本。《報告》顯示,近八成消費者會(hui) 在購物前觀看“第三方測評”。與(yu) 消費者期待相比,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的品質尚難令人滿意。93.1%的“第三方測評”賬號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以主觀性測評居多。55.7%涉嫌存在商測一體(ti) 、以商養(yang) 測類的模式,35.7%存在涉嫌虛假測評類問題。如何有效提升測評品質,是整個(ge) 行業(ye) 需要深思的問題。

  作為(wei) 一種新興(xing) 業(ye) 態,處於(yu) 發展初期的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遭遇“成長的煩惱”,或許在所難免。一方麵,因為(wei) 市場準入門檻低,具備法人背景的賬號僅(jin) 占23.4%;另一方麵,也和行業(ye) 內(nei) 在特征相關(guan) 。測評所涉商品種類繁多,使得形成公認標準尚需一段時間。不過,標準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測評公信力,不能任其處於(yu) 自發狀態。應建立合理的申請審批機製,防止不具備相應專(zhuan) 業(ye) 知識者混入測評隊伍。相關(guan) 平台有必要建立健全方便消費者對“第三方測評”進行評分的反饋機製,為(wei) 測評賬號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指標,把自身標準不統一的“第三方測評”淘汰出局,讓更優(you) 質更科學的測評脫穎而出。

  作為(wei) 一種消費信息服務,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必須把真實可靠作為(wei) 立身之道、生存之本。商測一體(ti) 、以商養(yang) 測的模式,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也難以贏得長久的信任。以“第三方測評”的方式為(wei) 商品打廣告,或許能很快獲得收益,但損害的是行業(ye) 信譽。測評機構應成為(wei) 合格的“第三方”,而不是市場上的“甲方乙方”。違背這一原則,很有可能失去消費者的認可。因此,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必須加強行業(ye) 自律,摒棄這一不良模式。對有商業(ye) 行為(wei) 的測評賬號,監管部門要統一備案管理,推進測評人員實名製認證與(yu) 商品信息認證,做到“誰測評、誰負責”,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事實上,麵對部分“第三方測評”變味、跑偏等現象,一些部門已出台針對性舉(ju) 措。比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發布了《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規定通過知識介紹、體(ti) 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商品或者服務,並附加購物鏈接等購買(mai) 方式的,廣告發布者應當顯著標明“廣告”。及時強化監管,有助於(yu) 讓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回歸本源。

  口碑要一點點積累起來,品質須時時刻刻堅守。對不少消費者而言,背後無利益相關(guan) 方、體(ti) 驗真實可靠是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提供商品品質信息服務的“第三方測評”,更應關(guan) 注自身品質。把品質放在第一位,守護好測評的科學性和中立性,才能既為(wei) 消費者提供專(zhuan) 業(ye) 可靠的服務,也為(wei) 行業(ye) 健康發展打下行穩致遠的根基。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0日 05 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