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公布加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4起典型事例
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記者王遲)記者從(cong) 公安部獲悉,公安部近日公布加強知識產(chan) 權刑事保護、支持全麵創新4起典型事例。
1、創新行刑銜接機製強化知識產(chan) 權協同保護典型事例。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牽頭聯合法院、檢察院、新聞出版、市場監管、海關(guan) 等9家單位建立知識產(chan) 權保護聯合執法中心,在各縣區分設普法教育、警企合作、總部服務、情報預警、宣傳(chuan) 融媒等5個(ge) 特色分中心,融合各部門職能優(you) 勢,形成打防治相融合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新體(ti) 係。對製售假冒溫商品牌商品的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配合行政執法部門的日常巡查和行政執法,充分發揮公安機關(guan) 主動發現能力,對重點線索的製假源頭、主要網絡開展研判深挖,實施全鏈條、全環節穿透打擊。自2021年12月中心成立以來,行政執法部門向公安機關(guan) 傳(chuan) 遞製售假冒溫商品牌商品線索82條,從(cong) 中偵(zhen) 破刑事案件65起,打掉製售假犯罪團夥(huo) 20個(ge) ,搗毀製假源頭30處,查獲假冒商品20餘(yu) 萬(wan) 件,有力保護權利人企業(ye) 合法權益。同時,中心建立重大案件複盤機製,在重大典型案件偵(zhen) 破後組織各成員單位深入剖析犯罪手段特征、挖掘行業(ye) 突出問題、研究防範應對措施。中心現已組織案件複盤30餘(yu) 次,先後向20家被侵權企業(ye) 通報了相關(guan) 情況,幫助權利人企業(ye) 有效提升預防預警能力。
2、前移工作陣地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典型事例。無錫市公安局在全市支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創新設立“知識產(chan) 權保護服務前哨”,並納入《全市公安機關(guan) 服務經濟護航發展十六項舉(ju) 措》強力推進,實行實體(ti) 化運作、嵌入式辦公、問診式服務。市縣兩(liang) 級公安機關(guan) 每周安排民警現場辦公,直接受理案件、登記舉(ju) 報線索、提供法律服務,建立快速受案、協作共建、宣傳(chuan) 引導等工作機製,第一時間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將服務前哨打造成公安機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保護領域的第一服務“窗口”、敏銳情報“探針”和護航發展“引擎”,同時,組建公安、檢察、法院、市場監管、工商聯“五位一體(ti) ”知識產(chan) 權“維權聯盟”,最大限度發揮協同保護作用,切實維護企業(ye) 合法權益,服務保障產(chan) 業(ye) 行業(ye) 高質量發展。2022年5月,全省首個(g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服務前哨”在無錫電動車產(chan) 業(ye) 園掛牌運行,並將逐步拓展到全市支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建設服務前哨集群體(ti) 係,努力打造成護航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金哨”。公安機關(guan) 已通過服務前哨獲取線索破獲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案件10餘(yu)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餘(yu) 名,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wan) 元,企業(ye) 守法經營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不斷增強。
3、搭建數字平台創新警企協作模式典型事例。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設立“知識產(chan) 權雲(yun) 警務室”微信小程序,圍繞“商標、著作權、專(zhuan) 利、商業(ye) 秘密”四個(ge) 板塊定製開通知識產(chan) 權報案材料網上預審通道,提高對接企業(ye) 和審查工作效率。建立固化知識產(chan) 權警情“雙報製”,即向公安機關(guan) 報案的同時將案件信息報送同級人民檢察院,便於(yu) 公安檢察機關(guan) 聯合研判指導企業(ye) 依法高效維權。“雲(yun) 警務室”係統集成了知識產(chan) 權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查詢庫、典型案例庫、教程視頻、PPT課件庫,邀請檢法機關(guan) 、市場監管、網絡理政等部門和專(zhuan) 家學者融入,形成知識產(chan) 權保護“專(zhuan) 家智囊團”,為(wei) 企業(ye) 提供線上法律谘詢、研討會(hui) 商服務,建立起了“事前防範、事中取證、事後聯打”的一體(ti) 化全鏈條打防警務機製。小程序試運行以來,已有785家轄區內(nei) 科技型企業(ye) 注冊(ce) 登錄使用,通過法律宣傳(chuan) 、風險提示、報案引導、專(zhuan) 題講座及定製培訓等係列線上數字化服務,共幫助76家企業(ye) 消除風險管控盲區56處,開展企業(ye) 風險評估126次,完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措施25條,通過該程序接收線索受理立案偵(zhen) 辦侵犯知識產(chan) 權案件8起,獲得轄區企業(ye) 廣泛好評。
4、堅持“以打促治”護航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典型事例。浙江省杭州市公安機關(guan) 聚焦打擊犯罪主責主業(ye) ,突出大案偵(zhen) 辦,連續3年開展打擊製售假冒“西湖龍井茶”專(zhuan) 項行動,推動整治行業(ye) 亂(luan) 象,助力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效。近年來,針對冒充“西湖龍井”對外銷售等侵權假冒犯罪突出問題,杭州市公安機關(guan) 聚焦茶企行業(ye) “潛規則”,緊盯清明節前後茶葉采摘上市關(guan) 鍵節點,主動研判,周密部署線上線下同步打擊,嚴(yan) 厲整肅販假“反麵典型”,破獲一批重大典型案件,抓獲一批職業(ye) 製假售假犯罪分子,有效發揮刑事打擊的震懾作用。工作中,公安機關(guan) 會(hui) 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通過案前互通互聯基礎信息、案中強勢推進聯動執法、案後複盤商議監管對策等措施,打擊震懾一批、移送處罰一批、發現問題一批,不斷推動優(you) 化改進西湖龍井茶種植、交易流通、品牌保護工作方法,切實提升西湖龍井茶數字化管理打假工作效能。同時,堅持以打促治,積極推動出台了《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探索了一條全方位、立體(ti) 化、全要素的地理標誌產(chan) 品刑事保護新路徑,有效促進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