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四川非遺:傳承有方,發展有道

發布時間:2023-04-21 10:34: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日,四川省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207項、擴展項目名錄127項。本次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認定工作著眼完善優(you) 化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在非遺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現縣級全域覆蓋、補足短板弱項等方麵實現較大突破。近兩(liang) 年,四川圍繞非遺工作推出諸多務實性舉(ju) 措,推動非遺融入當代、融入生活取得顯著成效的案例不斷湧現。

  回歸生活,紮根社區

  對廣漢市嶽池縣九龍鎮群眾(zhong) 來說,美好的一天從(cong) 一碗味道鮮美的嶽池米粉開始。作為(wei) 省級非遺項目,嶽池米粉製作技藝在當地廣泛傳(chuan) 承,社區內(nei) 大街小巷幾乎都有嶽池米粉餐飲店,“米粉一條街”更是一處著名的旅遊打卡點。同時作為(wei) 中國西部首個(ge) 中國曲藝之鄉(xiang) 的嶽池縣,嶽池燈戲、嶽池曲劇、嶽池高亭、嶽池清音、渠江船工號子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成為(wei) 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九龍鎮已建成曲藝大牌坊、曲藝文化主題公園、和溪曲苑等一批曲藝文化活動場所,嶽池縣文化館也同步在當地開設曲藝茶苑,日常開展曲藝演出,豐(feng) 富群眾(zhong) 精神生活。

  在四川,非遺入社區體(ti) 現了紮根民間、回歸生活的非遺本質意義(yi) ,更好地促進了非遺的活態傳(chuan) 承。位於(yu) 成都市青羊區的清源社區自2017年成立以來,以“展、演、傳(chuan) 、教、創”等方式,強化培育非遺社群基礎,刺繡中心、龍門茶藝、同音琴社等5個(ge) 非遺品牌項目應運而生,讓居民在家門口便可體(ti) 驗茶藝、蜀繡、古琴、旗袍等項目。數據顯示,社區每年開設蜀繡、古琴、長嘴壺入門等公益課程,年均受益群眾(zhong) 近2000人次,形成濃厚的社區底蘊與(yu) 人文氛圍。

  “背著娃娃,繡著花,養(yang) 活自己,養(yang) 活家。”在部分民族地區,非遺技藝還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帶領社區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彝族手工刺繡縣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喬(qiao) 進雙梅從(cong) 2015年開始,陸續在馬邊縣高卓營鄉(xiang) 、大竹堡、煙峰風情小鎮等社區成立馬邊花間刺繡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刺繡+婦女+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模式,7年裏,合作社吸引當地800餘(yu) 名繡娘加入,培訓3萬(wan) 餘(yu) 人次,人均年純收入超過1萬(wan) 元,訂單遠銷北京、廣東(dong) 、上海等地。

  創新傳(chuan) 播,手藝“出圈”

  去年8月,“四川非遺”短視頻賬號發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流傳(chuan) 千年的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因聚焦展現彝族漆器畫師絲(si) 滑流暢的繪製技藝而在網絡上走紅,播放量接近1400萬(wan) 次,點讚數63.5萬(wan) ,留言4.7萬(wan) 條。“老天爺,真的是手繪”“這是得畫過了多少幅畫,才能如此信手拈來,手穩如斯”“人才呀,手抖一下全盤皆輸”……看罷視頻,網友紛紛留言,從(cong) 視頻中看到了中國手藝人的精湛技藝,深刻感受到了匠人匠心。

  事實上,在四川,利用短視頻以及直播等新的傳(chuan) 播方式推廣非遺,已成為(wei) 越來越多傳(chuan) 承人的嚐試。

  今年3月,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方推特賬號轉發了一個(ge) 《“95後”女孩巴黎街頭夢幻聯動點燃中國紅》的視頻:配合著古箏曲目《刀劍如夢》,峨眉武術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馬趙淩雲(yun) 在盧浮宮前手持竹扇,颯然起“武”。視頻點擊量很快破千萬(wan) 次。留言區很多華人表示,看傳(chuan) 統文化火到國外,倍感自豪。這不是淩雲(yun) 第一次在互聯網爆紅。3年前,她穿著睡褲“提劍丟(diu) 垃圾”的短視頻僅(jin) 用半天衝(chong) 上熱搜,漲粉百萬(wan) 人。2021年,馬趙淩雲(yun) 接任“峨眉武術宣傳(chuan) 大使”稱號,截至目前,由她帶動的峨眉武術相關(guan) 短視頻播放量在各大平台已超過百億(yi) 。

  2017年起,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彝族漆器”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曲木史伍開始通過短視頻向網友介紹彝族漆器。5年多來,她已經拍攝了相關(guan) 視頻300多個(ge) ,單個(ge) 視頻的最高播放量達2227萬(wan) 次。視頻火爆的背後,曲木史伍認為(wei) ,是因為(wei) 漆藝髹飾工藝對技師的美術功底要求極高,線條需一筆成形、一氣嗬成、落筆無悔,所以拍攝繪製片段對觀眾(zhong) 而言也是一場獨特的視覺享受。自從(cong) 開展短視頻宣傳(chuan) 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對彝族漆器感興(xing) 趣。如今,曲木史伍也開始嚐試、推出了諸如車掛、手機殼、杯墊等小型化、價(jia) 格便宜的新產(chan) 品,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生活。

  多樣突破,填補空缺

  為(wei) 探索非遺發展的更多可能性,近日四川公布的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也在現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基礎上實現了較大突破。

  例如,與(yu) 第五批省級非遺項目相比,新增的第六批省級非遺的數量高出近6倍;長期以來比較薄弱的傳(chuan) 統醫藥和傳(chuan) 統體(ti) 育、遊藝與(yu) 雜技類項目數量此次有較大增長;諧劇、四川方言吟誦等作為(wei) 四川省獨有的藝術形式,填補了非遺項目的空白;9個(ge) 原來沒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縣(市、區)實現零的突破,全省提前實現“十四五”期間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縣級全覆蓋的目標……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項目8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53項、省級代表性項目1132項,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05人、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062人,非遺整體(ti) 性保護格局已初步形成。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基地遴選建設工作也將於(yu) 近期啟動。據悉,本次遴選將圍繞傳(chuan) 統工藝及傳(chuan) 統美術、傳(chuan) 統表演藝術、民俗和民間文學、傳(chuan) 統醫藥、傳(chuan) 統體(ti) 育五大類別展開,在全省範圍內(nei) 遴選建設20個(ge) 傳(chuan) 承發展有力、品牌效應突出、社會(hui) 經濟效益領先的省級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基地。

  據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四川將出台扶持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相關(guan) 政策,開展第二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認定工作,構建形成包括非遺館、傳(chuan) 承體(ti) 驗中心(所、點)等傳(chuan) 承體(ti) 驗設施體(ti) 係,在強化非遺生產(chan) 性保護方麵繼續發力。(付遠書(shu) )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