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片區聯動發展 推動振興“強片拓麵”

發布時間:2023-04-24 10:10:00來源: 農民日報

  作者:林洪(上海市寶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員會(hui) 副主任)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單個(ge) 行政村為(wei) 主體(ti) 的開發模式日趨受到建設成本、規模效應、運維保障等多重因素製約,後續管理負擔較大。為(wei) 此,以空間統籌為(wei) 核心、組團聯動為(wei) 重點、輻射帶動為(wei) 導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片區化建設模式被更多人所關(guan) 注,這種模式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又兼具統籌協調能力,值得推廣借鑒。上海市寶山區緊扣城市近郊的區位優(you) 勢、城鄉(xiang) 融合的發展特點,以係統思維深入謀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片區化建設,主要通過三方麵實踐,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由“串點成線”邁入“強片拓麵”新階段。

  一是縱向溝通,橫向串聯,統籌鄉(xiang) 村片區化建設。加強製度設計,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的工作優(you) 勢,橫向上串聯各村、統一步伐,突破行政村界限壁壘,構建跨越行政邊界的網絡型關(guan) 係,組建聯村黨(dang) 委,建立聯席會(hui) 議製度。縱向上強化指導、狠抓落實,健全“鎮黨(dang) 委—村黨(dang) 組織—黨(dang) 小組—黨(dang) 員聯係戶”組織鏈條,將頂層設計同基層實踐銜接,確保執行落地。深化統籌推進,按照“成熟一個(ge) 、發展一個(ge) 、帶動一片”原則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建設,從(cong) 布局開始,就摒棄“單兵作戰”思維,編製《寶山區“一脈五花”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帶創建規劃》,整體(ti) 布局五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片區,在上海率先推進鄉(xiang) 村聯片建設試點。

  二是集聚優(you) 勢,抱團出擊,強化產(chan) 業(ye) 組團式發展。寶山區統籌推進片區內(nei) 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強化功能定位,將萌寵、體(ti) 育、康養(yang) 等元素植入鄉(xiang) 村,跨村域整體(ti) 提升鄉(xiang) 村牧場、果蔬樂(le) 園等產(chan) 業(ye) 項目環境。增強品牌效應,培育建立“花果寶山”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利用農(nong) 展會(hui) 、電商等平台,加大品牌宣傳(chuan) ,推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組團IP(知識產(chan) 權)。堅持集體(ti) 經濟抱團發展,建立羅村、月村、鑫村三家鎮級平台公司,盤活村級閑置資金,瞄準城市轉型優(you) 質項目精準投資,形成集體(ti)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將集體(ti) 發展融入區域轉型大局。

  三是創新模式,眾(zhong) 智匯聚,推進城鄉(xiang) 融合式治理。寶山區以創建全國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建設試點示範為(wei) 統領,不斷探索強治理與(yu) 促振興(xing) 的輔承轉化,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加強村莊風貌設計引導,聯手高品質設計院所和高校美化提升農(nong) 家庭院。探索“城鄉(xiang) ·融治理”模式,打造“寶善治”鄉(xiang) 村治理品牌,成立寶山區鄉(xiang) 村治理學院,組建基層治理智庫。強化數字賦能,深化“社區通”場景應用,開拓城鄉(xiang) 協同發展新模式,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引導“寶錦農(nong) 業(ye) ”等優(you) 質企業(ye) 入駐,專(zhuan) 題展示鄉(xiang) 村旅遊景點,讓市民“雲(yun) ”遊鄉(xiang) 村。

  寶山區鄉(xiang) 村聯片振興(xing) 有以下五點經驗啟示。一是堅持黨(dang) 建引領。寶山區突破行政村界限壁壘,構建聯村工作黨(dang) 委,建立聯席會(hui) 議製度和決(jue) 策共商機製,為(wei) 鄉(xiang) 村聯片振興(xing) 提供堅強組織保障。發揮組織優(you) 勢,積極吸納各類自治組織、群團組織和“兩(liang) 代表一委員”參與(yu) 鄉(xiang) 村治理,形成基層共治的良好局麵。

  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寶山區把規劃設計擺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首要位置,統一謀劃、梯次建設,優(you) 先推進涉農(nong) 鎮的總規編製,率先實現郊野單元規劃全覆蓋,立足互聯互通,以點帶麵,優(you) 化各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用地資源,提供產(chan) 業(ye) 用地指標,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好規劃基礎。

  三是突出因地製宜。寶山鄉(xiang) 村“三分區”特征明顯,因地製宜、分類施策,找準發力點,不搞“一刀切”,在差異中尋求共同點推動聯片發展。在北部“城市邊的鄉(xiang) 村”,重點指導村民自治,促進民主協商、自治共治。在中部“城市中的鄉(xiang) 村”,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加強外來人口管理服務,推進村莊社區化管理。在南部“城市化的鄉(xiang) 村”,突出智慧治理,全麵融入都市,聚焦集體(ti) 資產(chan) 保值增值探索集體(ti) 經濟發展新模式。

  四是注重資源共享。打破村落間的行政壁壘,讓隔壁鄰村實現協同發展,對原本各村的鄉(xiang) 村餐飲中心、鄉(xiang) 村大禮堂、遊客服務中心等建築設施進行統籌,實現資源集約利用,避免重複建設,為(wei) 提升區域整體(ti) 品質提供有力支撐。

  五是深化設施聯通。聚焦協調發展,將區域內(nei) 各村之間的相互協作發展進一步拓展,在聯片的製度性、標準化方麵進行深化,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安防等係統建設,推動片區內(nei) 田成塊、林成網、水成係、路成環,整體(ti) 性提升全域發展協同水平。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