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揭秘帕金森病 知“帕”不懼“帕”

發布時間:2023-04-24 10:17:00來源: 新民晚報

  日前世界帕金森病日“抗帕不怕一森守護”科普宣教活動在上海科學會(hui) 堂舉(ju) 行。這次活動是帕友們(men) 線下的久別重逢,現場通過科普講座、暖心互動、健康谘詢等環節,建立起醫患之間的溝通橋梁,幫助患者科學認知,積極幹預,延緩帕金森病進程。

  發現前期征兆 填補認知盲區

  早診治、早幹預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至關(guan) 重要。哪些征兆需要引起中老年人群高度警惕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nei) 科主任吳雲(yun) 成教授表示,帕金森病的超早期症狀隱匿,缺乏特異性,有的患者在確診時回憶道,多年來被入睡困難、嗅覺減退、便秘等困擾;部分患者經常做噩夢、伴隨夢境出現大喊大叫或“拳打腳踢”。帕金森病的早期預警信號還包括手抖、肢體(ti) 僵硬、行動緩慢、步態不穩、嗅覺失靈、焦慮抑鬱等,患者及家屬不可誤以為(wei) 是“認知障礙”等疾病而步入誤診、漏診的歧途。帕金森病一旦確診,應盡早開始規範治療,患者遵照醫囑服藥,以期實現疾病的高質量管理。

  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也沒有徹底根治的方法,但依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比如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運動等。同濟大學附屬養(yang) 誌康複醫院院長靳令經教授指出,帕金森病患者腦內(nei) 多巴胺神經元明顯衰退,這跟患者長期緊張、焦慮情緒有一定的聯係,所以放鬆心情很重要。臨(lin) 床研究證實,長期堅持運動的帕金森病患者比單純通過吃藥治療的患者病情進展更慢,而打太極拳就是值得推薦的運動項目。

  整合康複資源 享有健康生活

  當患者出現運動並發症時不要害怕,疾病進入中晚期並不意味著毫無希望,仍然可以通過合理診治改善症狀、避免或降低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除了規律服用藥物治療以外,康複訓練能夠緩解症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靳令經教授介紹,在明確康複訓練方案前,先給患者進行康複評定,如運動能力、心肺負荷、平衡能力、柔韌性等。常用的康複方法有作業(ye) 療法、運動療法、物理治療、康複工程、輔具支持等。新興(xing) 康複理念強調針對患者吞咽困難和言語功能障礙的訓練,以及進行食物分級分類的引導。隨著神經調控技術日益發展,經顱磁刺激和經顱直流電刺激也能改善患者運動和平衡能力,並且有助於(yu) 改善情緒。更前沿的技術是充分利用腦機接口,開展外骨骼輔助的機器人康複技術,幫助活動能力弱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活動能力。同時,帕友的康複治療離不開關(guan) 愛心理變化及心理輔導。靳令經教授提出要正視患者的心理需求,為(wei) 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支持,並製定個(ge) 性化診療方案,指導科學用藥。

  MDT多學科協作貫穿帕金森病全程,這對延緩病情發展非常有益。吳雲(yun) 成教授表示,以神經內(nei) 科為(wei) 主導是帕金森病的診治核心。在患者不同的病程階段,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康複科等臨(lin) 床學科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幫助患者康複。(淩溯)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