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浪費現象調查:主播製作“黑暗料理”博眼球糟蹋食物
主播製作“黑暗料理”博眼球糟蹋食物【記者調查吃播浪費現象】
● 原先“大胃王”很多,主播將所有菜品擺在桌子上,恨不得壘成小山,一頓狼吞虎咽。現在官方明令禁止鋪張浪費,“大胃王”們(men) 紛紛改行探店,一個(ge) 接一個(ge) 上了一桌子菜,實際上很多主播根本沒吃幾口,浪費現象依然大量存在
● 加了泥巴的醬爆龍蝦,用醬油煮的火雞麵,將辣椒麵、醬油、醋和草莓混在一起的“水果色拉”……一些主播“別出心裁”,他們(men) 選擇自己烹飪,卻把心思放在荒誕怪異的烹飪方式上,不管菜品味道如何、能不能吃,隻要足夠博人眼球獲得流量就達到了目的
● 吃播造成食物浪費,違反了民法典和反食品浪費法。短視頻平台應當對涉及吃播類的節目進行適當審查,通過人工巡查或技術過濾等方式,及時發現浪費食物的行為(wei) ,並對相關(guan) 視頻製作者進行整改提醒,明顯違法的,下架處理
編者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研究起草了《關(guan) 於(yu) 防止和減少餐飲浪費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從(cong) 八個(ge) 方麵提出一係列舉(ju) 措推進反餐飲浪費工作落實落細,包括嚴(yan) 格明碼標價(jia) 、推行明白標量、減少宴會(hui) 餐飲浪費、完善用餐評價(jia) 體(ti) 係等,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餐飲行業(ye) 食品浪費情況嚴(yan) 重,僅(jin) 城市餐飲每年食物浪費就達170億(yi) 公斤至180億(yi) 公斤,這還不包括居民家庭飲食中的食物浪費。宴會(hui) 結束後大量剩菜被倒掉、線上點餐貨不對板直接扔掉、主播為(wei) 獲得流量製作“黑暗料理”糟蹋食物……各種浪費現象層出不窮。
倉(cang) 廩實,天下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施行2周年之際,法治經緯版開設“依法整治餐飲浪費”專(zhuan) 欄,推出係列調查報道,揭露舌尖上的浪費,以期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hui) 風尚。敬請關(guan) 注。
□ 本報記者 韓丹東(dong)
□ 本報實習(xi) 生 王意天
“大家還想看我放多少包醬料?盡管提,不論放多少包,我都全部吃掉。”近日,某短視頻平台上一位女主播為(wei) 了給火雞麵帶貨,在一次性泡了5塊麵餅後,又“失控”般地不停往裏麵加醬料包。平常一整袋就讓人難以忍受的辣味醬料,該主播連續加了30袋,後又加了一大勺辣椒油和6個(ge) 煎蛋。
“這一般人可是吃不下,更何況你還要吃5份的量。我覺得你不行。”視頻中一位男主播挑釁道。
“你就看我能不能把它都‘造’了!”女主播大喊道。但到了真“吃”的環節,女主播僅(jin) 吃了2個(ge) 煎蛋和幾口麵,視頻就匆匆結束了。
評論中,有網友質疑:本來1包醬料就夠辣的麵條,她放那麽(me) 多包,不可能吃得下去,豈不是把食物都浪費了?!
類似的直播或短視頻,目前在視頻平台上並不少見。《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觀看30多場相關(guan) 直播、200多條短視頻後發現,此類視頻大多以異常誇張的方式吸引網友點擊進入並持續觀看,但往往在直播結束時會(hui) 剩下滿桌菜品,許多菜品甚至幾乎沒動,有些隻被吃了一口。還有一些主播“別出心裁”,他們(men) 選擇自己烹飪,卻把心思放在荒誕怪異的烹飪方式上,不管菜品味道如何、能不能吃,隻要足夠博人眼球獲得流量就達到了目的。
吃播視頻中存在多少浪費現象,又該如何規範這一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吃播探店浪費嚴(yan) 重
一桌子菜沒吃幾口
記者在多個(ge) 短視頻平台發現,有不少主播為(wei) 了引流,美其名曰“探店”。這些視頻中,主播享用著滿桌美食,看著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菜量十分可觀。不少用戶在評論區留言“這麽(me) 多菜吃得完嗎?”“菜量這麽(me) 大我也想去嚐嚐。”
“張喜喜”是一位探店博主。在她發布的視頻中,經常可以看到她前往重油重口味的餐廳探店。
一期視頻中,她探店一家冒菜館,一旁的老板明確說他們(men) 家的辣椒非常辣,且多次勸阻主播往菜裏添加辣椒。她卻充耳不聞,對老板說自己吃辣很厲害,要吃最辣的。
在選購了大量食品後,一盆紅彤彤的冒菜端了上來,上麵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辣椒油和辣椒麵兒(er) ,根本看不見下麵的菜。吃飯時,主播的手上一直端著一碗米飯。每次食用冒菜時,主播都會(hui) 先將冒菜夾到碗裏的米飯上“過油”,然後才會(hui) 放進嘴裏。
在視頻結束時,米飯上呈現出一層厚厚的油狀物,顏色已變成紅色。直到最後,主播也沒怎麽(me) 動這碗米飯。
網友們(men) 看到這段視頻後紛紛提出質疑,認為(wei) 主播用米飯吸辣椒油,又不吃米飯,菜還剩了很多,完全是在浪費糧食。“不能吃辣,咱就實事求是,為(wei) 什麽(me) 還要裝能吃辣?”“你看看那碗米飯吧,上麵紅彤彤的,都是油,還變顏色了。這樣的米飯你吃得下去嗎?”
吃播浪費糧食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早前,主播“孫狗子和劉老虎”誤發了一段無剪輯吃播視頻:吃油條隻嚼不咽,嚼完吐到碗裏。該行為(wei) 一度引發網友熱議。
許多“大胃王”主播之前都采用反複“吐”和“吃”的辦法,將一大桌食物消滅,然後剪切掉“吐”的部分,最終剪輯成一篇“大胃王”的吃播視頻。
吃播博主“安子”向記者透露,主播除了依靠剪輯之外,還要掌握咀嚼技巧。他拿起一枚雞蛋演示,隻見他將雞蛋直接塞入口中,不停咀嚼,一副享受美食的樣子,十幾秒後他的喉嚨處吞咽了一下,接著拿起另一枚雞蛋塞入嘴裏,看似大快朵頤。
“你覺得我咽下去了嗎?”安子張開嘴,記者以為(wei) 咽下去的雞蛋,卻藏在他舌頭下麵。安子說,這樣的吃播技巧需要長時間練習(xi) ,不然容易嘔吐,配合後期剪輯,一桌子菜很快就能被一掃而空。
“安子”將吃播技巧製作成視頻上傳(chuan) 到短視頻平台,很快就收獲了上萬(wan) 點讚量。評論區有觀眾(zhong) 留言“原來吃播是這樣的”“假吃不也是浪費食物嗎?”
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原先“大胃王”很多,主播將所有菜品擺在桌子上,恨不得壘成小山,一頓狼吞虎咽。現在官方明令禁止鋪張浪費,“大胃王”們(men) 紛紛改行探店,一個(ge) 接一個(ge) 上了一桌子菜,實際上很多主播根本沒吃幾口,浪費現象依然大量存在。
來自天津的張明(化名)是一名餐飲運營人員,接待過多次主播探店。他告訴記者,探店達人來店裏吃東(dong) 西是為(wei) 了拍視頻,不是真為(wei) 了吃,每次拍完視頻,往往菜早就涼透了,倒掉很常見。
對此,湖南長沙的孫先生深有同感。孫先生是一位在第三方平台上好評如潮的飯店老板,他的飯店常有探店主播到訪,有時是團隊,有時是個(ge) 人,幾乎所有主播都會(hui) 將菜單中的大多數菜點一遍,等到上齊後開始品嚐。
“主播測評,一樣菜也就吃一兩(liang) 口,最後打包帶走的很少,經常浪費一桌子菜。”孫先生頗為(wei) 心痛地說,“為(wei) 了宣傳(chuan) 推廣,大主播來探店,我們(men) 都是免單的”。
一位叫“肉肉”的網友發文吐槽說,自己在一家餐廳吃飯,隔壁桌是一個(ge) 探店團隊,打光、攝影機等設備一應俱全。上菜期間閃光燈一直沒有停過,主播對菜品逐一點評,象征性地動動筷子。直到團隊走後她才發現,一桌烤肉和小菜基本沒動,全部浪費掉了。
說到浪費問題,探店博主“月”則有自己的“苦衷”。她告訴記者,自己每天被安排探店五六家,每家都要測評特色菜或套餐,往往是一個(ge) 人麵對一大桌菜,“時間特別緊張,還要趕下一家,而且自己飯量有限,真吃不下那麽(me) 多,有時候吃多了半夜起床嘔吐。”
“有些店家也不讓主播將食物打包帶走,理由是這些食物是店家免費提供的。”被問到為(wei) 什麽(me) 不打包食物時,“月”這樣回答。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hui) 曾發文提醒,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鋪張浪費糧食,展示假吃、暴飲暴食或其他易造成不良飲食消費、食物浪費示範的內(nei) 容,此類行為(wei) 已涉嫌違反反食品浪費法。
另類吃播博人眼球
糟蹋食物敗壞風氣
油燜大蝦、茄汁大蝦、椒鹽大蝦……大蝦有很多種成為(wei) 美食的做法。而在短視頻平台,記者看到這樣一則視頻,女主播用瓜子殼、花生殼炒大蝦。
這是網名為(wei) “花花(薯家)”的主播4月5日發布的一則視頻,女主播扮演的“女仆”穿著奇怪的裝扮進入畫麵:“誒呀,回來了少爺,今天晚上想吃點什麽(me) ?”
“來點不一樣的。”男主播回複道。
緊接著,視頻就進入製作“黑暗料理”的環節。隻見女主播拆開一袋瓜子,伴隨著“準備食材”的文字,她開始嗑瓜子,但沒有收集嗑出來的瓜子仁,而是將瓜子殼放到盤子裏;然後,又收集了一包花生殼。
起鍋燒油後,女主播依次放入花生殼和瓜子殼。“現在讓我們(men) 加入醬油和大蝦!”伴隨著音樂(le) ,女主播將大蝦放進鍋中。
出鍋的大蝦被放置在餐盤中,上麵覆蓋的一層黑色物質讓網友直呼可怕。主播到底有沒有吃這盤大蝦,匆匆結束的視頻裏沒有交代。但評論裏有很多“本來挺好的蝦,這麽(me) 一折騰誰還會(hui) 想吃啊”“倒胃口,浪費糧食”等留言。
此外,該主播還製作了加了泥巴的醬爆龍蝦、加了醬油的油爆香蕉火龍果、用醬油煮的火雞麵等“黑暗料理”,有些菜品做出來的形狀不忍直視,令人反胃。
記者注意到,像這樣靠製作“黑暗料理”博眼球、吸引流量的主播還有不少。
主播“丹揪拉Baby”4月2日發布的視頻中,其將一碟辣椒麵倒進一盆草莓裏,又倒入大量醬油和醋,稱其為(wei) 新款“水果色拉”。隨後,該主播將兩(liang) 杯不同品牌的奶茶倒在一起,加入一罐檸檬茶。
就當大家以為(wei) 這道料理要結束時,主播竟然舀了一大勺豆豉辣醬放到碗中。不少網友驚呼:“奶茶拌豆豉辣醬能喝嗎”“不尊重食物真的好氣人”……
這些另類、獵奇吃播在各短視頻平台還擁有不少粉絲(si) ,有人留言稱“看起來不錯,準備嚐試下”。但更多人對此表示反感。有網友認為(wei) ,這種怪異誇張的行為(wei) 本身是對食物的不尊重,是很明顯的浪費糧食的行為(wei) ;還有網友直言,這種博眼球的行為(wei) 不僅(jin) 糟蹋了糧食,還起到了錯誤的示範作用,汙染了網絡風氣。
還有一些所謂美食博主發布各種挑戰視頻。比如“挑戰滾燙”,主播將滾燙的食物送進口中,燙得倒吸涼氣,還要忍住麵部表情不發生變化,有的食物掉到了地上。
有網友直言,用這種堪比自虐的飲食行為(wei) 來吸引流量得不償(chang) 失,不僅(jin) 吃得不痛快、浪費糧食,還傷(shang) 害了身體(ti) 。
畸形視頻導向不良
加強監管違者下架
在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看來,視頻作者為(wei) 了視頻效果,點了大量菜品卻“淺嚐輒止”、白白浪費,或主播以荒誕怪異的烹飪方式和畸形的吃播造成食物浪費,都未能按照食材的功能進行合理利用,無疑屬於(yu) 食品浪費行為(wei) ,違反了民法典和反食品浪費法。
“這些行為(wei) 經過短視頻平台傳(chuan) 播後,有可能吸引大量網絡用戶觀看,進而可能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傳(chuan) 遞一種‘可以浪費食物’‘浪費食物很酷’‘浪費食物很好玩’的錯誤理念,有悖於(yu) 我國對文明、健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的倡導,還可能對價(jia) 值觀正在形成期的未成年人造成長遠的不良影響,不利於(yu) 社會(hui) 層麵正確消費觀、價(jia) 值觀的傳(chuan) 播,不利於(yu)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孟強說。
他認為(wei) ,當短視頻主播在餐廳用餐存在超量點餐、浪費食物的傾(qing) 向時,餐廳有責任進行適當提醒,引導其按需適量點餐,不能為(wei) 了製作短視頻和宣傳(chuan) 推廣餐廳而浪費食物。
“自行製作菜肴、錄製視頻的主播,也應當遵循反食品浪費法相關(guan) 規定,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在家庭生活中也應當培養(yang) 形成科學健康、物盡其用、防止浪費的良好習(xi) 慣,按照日常生活實際需要采購、儲(chu) 存和製作食品。”孟強說。
反食品浪費法規定,新聞媒體(ti) 不得製作、發布、傳(chuan) 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發現用戶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wei) 的,應當立即停止傳(chuan) 輸相關(guan) 信息;情節嚴(yan) 重的,應當停止提供信息服務。
孟強據此提出,短視頻平台應當對涉及吃播類的節目進行適當審查,如果發現存在以吃播、菜肴製作等形式大量浪費食物食品的,則應對相關(guan) 視頻製作者進行整改提醒,或者對明顯違法的視頻進行下架處理。如果網絡平台不加審核、監管,導致平台上存在大量宣揚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視頻,則由網信部門依法責令其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yan) 重的,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guan) 業(ye) 務、停業(ye) 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北京雲(yun) 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也說道,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一旦發現有用戶製作、發布以及傳(chuan) 播這類視頻,應當立即刪除下架。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還應主動采取措施,比如通過人工巡查或者技術過濾等方式,及時發現違規的、不良導向的音視頻,一旦發現,立即停止傳(chuan) 輸服務。
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