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師回來了!”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祝葉老師身體(ti) 健康,每天都充滿活力,繼續為(wei) 我們(men) 帶來更多的知識和啟發!”初二學生楊萍把祝福卡和自己做的紙玫瑰花裝好,送給剛出院的葉連平時,一看到老師臉上還沒消退的瘀血,眼淚就吧嗒吧嗒地流下來。
4月21日中午,95歲的葉連平老師出院了。按照醫囑,他應該再晚一天才能出院,病床上,他一次次執拗地與(yu) 醫生較勁:“你說身體(ti) 要緊,我那40個(ge) 孩子怎麽(me) 辦?我要出院!”
葉連平是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的退休教師,2000年,他在自己家裏開辦了“留守未成年之家”,義(yi) 務為(wei) 學生補習(xi) 功課,至今已經整整23年,先後有2000多名孩子接受過他的輔導。他家徒四壁,卻拿出所有積蓄設立了“葉連平獎學基金”,先後11年為(wei) 291名學習(xi) 優(you) 秀的學子發放獎學金26萬(wan) 元。他也因此獲得“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範、“新中國最美奮鬥者”、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榮譽稱號,被譽為(wei) “鄉(xiang) 村永不熄滅的燭光”。
4月13日下午,長時間埋頭批改作業(ye) 的葉連平站起來時,身體(ti) 搖晃了一下,摔倒在地,臉上身上多處淤青。被送到和縣人民醫院簡單治療後,他堅持回到家裏,“明天縣委宣傳(chuan) 部來學校過主題黨(dang) 日活動,我要給他們(men) 上黨(dang) 課,耽誤不得”。14日上完黨(dang) 課後,葉連平又倔強地回家,“15號是周六,孩子們(men) 的課必須上!”
一直到16日,給近40名學生上完課後,他才被“強行”送去住院,經查,屬於(yu) 輕微腦梗,必須長期吃藥。“不能勞累,更不能長期伏案工作”,醫生再三叮嚀。
出了院,葉連平把醫囑丟(diu) 在了腦後。“我的時間不多了,我要把最後的時間留給孩子們(men) ”“我希望我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古人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要鞠躬盡瘁死而不已”,這是葉連平經常念叨的三句話。20多年來,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花在學生們(men) 身上,除了義(yi) 務補課,他還每年自費帶著孩子們(men) 去各地參觀博物館、愛國主義(yi) 基地。他說:“隻要看到這些鄉(xiang) 村的孩子在公開場合和別人用英語進行交流,我就有一種成就感。隻要看到博物館裏,孩子們(men) 專(zhuan) 注的神情,我就知道又一顆愛國的種子正在萌芽。”
葉連平連站立都困難了,他叮囑卜陳學校校長居平樹:“抓緊讓孩子們(men) 報名,‘五一’我不能帶他們(men) 去參觀侵華日軍(jun)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了,你一定把他們(men) 帶好,所有費用都是我出。”
得知葉連平回家了,村民李曉光過來看望葉老師,順便給正在這裏補課的兒(er) 子李博豪報名去南京:“我和孩子的媽媽都曾是葉老師的學生,把孩子交給葉老師,我們(men) 再放心不過。”
記者離開時,一群孩子放學後拿著工具來到“留守未成年之家”打掃衛生,每一個(ge) 孩子進門時都對他說:“葉老師好!”葉連平麵帶微笑和孩子們(men) 一一回應,“孩子們(men) 見人就打招呼,使用禮貌用語是我教的”。葉連平臉色嚴(yan) 肅起來:“他們(men) 和我打招呼我不會(hui) 多長一塊肉,但孩子們(men) 會(hui) 懂得啥叫文明。”
看到記者不解的眼神,葉連平恢複了笑意:“幾乎每個(ge) 家長把孩子送來的時候,都會(hui) 說‘葉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我要對每個(ge) 孩子負責任,教育不止在三尺講台上,我不僅(jin) 要給孩子們(men) 傳(chuan) 授知識,還要教他們(men) 做人的道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