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廣西百色:老區群文新氣象

發布時間:2023-04-27 10:07: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灣又多。”4月22日晚,地處桂西北的隆林各族自治縣舉(ju) 行“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千姿百色”隆林壯族歌會(hui) 傳(chuan) 統山歌坐台對唱活動,16名民間歌手用歌聲歌頌美好生活,傳(chuan) 承弘揚壯族山歌文化,吸引了上千名觀眾(zhong) 前來觀看。現場山歌蕩漾、歡聲笑語,充滿了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

  “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和企事業(ye) 單位、公益機構等,越來越多的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到公共文化服務中,公共文化之花在隆林這個(ge) 百花園精彩綻放。”隆林各族自治縣文化體(ti) 育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楊朝林介紹,2022年,隆林自治縣圖書(shu) 館與(yu) 企業(ye) 合作建設的第一個(ge) 分館開館,全縣十幾支業(ye) 餘(yu) 文藝隊參與(yu) 了“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活動的節目創編和展演,一個(ge) 個(ge) 非遺傳(chuan) 承人走村進屯開展非遺宣傳(chuan) 和公益培訓……近年來,隆林自治縣黨(dang) 委、政府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shu) 館總分館製建設,開展常態化文化下鄉(xiang) 活動,豐(feng) 富了各族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

  隆林境內(nei) 聚居著苗、彝、仡佬、壯、漢5個(ge) 民族,文化習(xi) 俗風情多姿。2023年是隆林各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以此為(wei) 契機,隆林將進一步推進圖書(shu) 館、文化館、博物館三館和鄉(xiang) 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實施一批舞台精品工程,深入開展廣場月月演、社區周周演、鄉(xiang) 村年年演活動,‘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公益演出不少於(yu) 100場次,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楊朝林說。

  田林縣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理念落實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田林縣文化體(ti) 育廣電和旅遊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地堅持以社會(hui) 評價(jia) 、群眾(zhong) 意見建議為(wei) 導向,以滿足群眾(zhong) 對文化體(ti) 育生活需求為(wei) 目標,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社會(hui) 評價(jia) 整改為(wei) 抓手,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讓文化惠民落到實處,讓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去年以來,聚焦群眾(zhong) 反映的文體(ti) 基礎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惠民文化活動舉(ju) 辦等方麵的急難愁盼問題,田林縣文旅部門主動收集問題清單,建立跟蹤督辦機製和動態通報機製,集中力量綜合施策,著力完善公共文化體(ti) 育服務體(ti) 係,確保“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項目高質高效落實。截至2022年底,全縣配齊14個(ge) 鄉(xiang) 鎮文化站音響設備、體(ti) 育設施等器材,有非遺展廳1個(ge) 、壯劇傳(chuan) 習(xi) 基地6個(ge) ,有常年活躍的校園壯劇團10個(ge) 、瑤族銅鼓舞校園隊伍3支、瑤族銅鼓舞民間傳(chuan) 承隊伍2支。2022年,全縣組織開展文化骨幹集中培訓5次,參與(yu) 培訓人員200多人次;組織和聘請民間壯劇藝人、傳(chuan) 承人組成輔導團隊下村屯,輔導文藝愛好者達3000人次。

  近年來,百色市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市、縣、鎮、村4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圖書(shu) 館13個(ge) 、文化館(群眾(zhong) 藝術館)13個(ge) 、博物館(紀念館)14個(ge) 、非遺保護中心12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5個(ge) 。在農(nong) 村,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798個(ge) ,覆蓋率達99%。

  公益培訓助力文藝隊伍蓬勃發展

  3月21日,百色市群眾(zhong) 藝術館2023年“到人民中去”民族廣場舞培訓班開班,學員紛紛為(wei) 線上線下同步、排練培訓結合的教學方式點讚。“以便捷、高效、多樣的服務方式,能幫助城鄉(xiang) 文藝愛好者提高藝術素養(yang) 、激發創作熱情。”百色市群眾(zhong) 藝術館館長姚茂勤介紹,該館全民藝術普及係列公益培訓包括舞蹈、音樂(le) 、戲曲、器樂(le) 、朗誦等10多個(ge) 類別,涉及“到人民中去”“文化進萬(wan) 家”“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邊境人民心向黨(dang) ”等品牌活動。培訓課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群眾(zhong) 學員可線下參與(yu) ,也可借助網絡平台遠程觀看。

  “群眾(zhong) 藝術館就是我們(men) 的第二個(ge) 家,這個(ge) 家充滿溫馨和陽光,讓人活力四射。”百色市群眾(zhong) 藝術館館辦藝術團的成員李寶珠說。館辦藝術團由一群文藝愛好者組成,成員包括工人、商人、退休教師等。為(wei) 提高他們(men) 的表演水平,百色市群眾(zhong) 藝術館提供排練場地,安排指導老師組織排演活動。如今,這個(ge) 藝術團成員超過30人,成為(wei) 市內(nei) 一支頗具水準的業(ye) 餘(yu) 文藝團隊。

  在培育和發展壯大機關(guan) 、企事業(ye) 、院校以及城鄉(xiang) 群眾(zhong) 文藝團隊的同時,百色市利用基層文藝匯演、巡演、節慶演出和市內(nei) 外賽事,搭建平台,組織、引導全市1000多支業(ye) 餘(yu) 團隊、藝術培訓機構、中小學校等參加活動,挖掘、發現和培養(yang) 優(you) 秀團隊、演員,眾(zhong) 多基層文藝之星冉冉升起,有效推動了全民藝術普及和群眾(zhong) 文化發展繁榮。

  “老師經常進村入寨開展培訓,和村民同吃同住,相處得就像家人一樣。”資深舞蹈老師、百色市群眾(zhong) 藝術館活動策劃部主任黃毅貞說,鄉(xiang) 村基層最缺的是文藝人才,群眾(zhong) 藝術館推動公益文藝培訓下農(nong) 村、進社區、到學校,深受歡迎。在常態化的培訓加持下,百色市基層群眾(zhong) 文藝隊伍蓬勃發展。全市20%以上的行政村成立文藝隊,一年四季各村爭(zheng) 相自辦“村晚”,演出節目質量不斷提高。“以前的文化活動都是部門組織、群眾(zhong) 參與(yu) 。現在,群眾(zhong) 不僅(jin) 自己演出,還參與(yu) 策劃。”他說。

  推動跨地區文化交流

  百色農(nong) 民畫遠近聞名。黃新臘自小喜愛繪畫,近年來積極參加城鄉(xiang) 各種農(nong) 民畫培訓班,繪畫技藝不斷進步。如今,黃新臘的畫作成了當地市場的搶手貨。他還出版了畫冊(ce) ,在多地舉(ju) 辦個(ge) 人畫展,成為(wei) 百色農(nong) 民畫新生力量的代表。像黃新臘這樣的農(nong) 民畫家在百色有數十名,每年創作成果豐(feng) 碩。最近3年,百色市有近50幅農(nong) 民畫分別入選第二屆全國農(nong) 民畫作品展、“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men) 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創作征集展、全國農(nong) 民畫優(you) 秀作品雙年展等。

  在苦練內(nei) 功的同時,百色市推動跨地區的文化交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平台,拓展服務空間。近兩(liang) 年,由百色市發起的“邊疆人民心向黨(dang) ”桂滇五邊境市(州)係列藝術聯展受到廣泛關(guan) 注。雲(yun) 南省文化館館長郭維平認為(wei) ,藝術聯展不僅(jin) 促進兩(liang) 省區民族文化藝術交流,也加強了兩(liang) 省區國門文化建設,宣揚了家國情懷。

  “未來,我們(men) 將不斷拓寬聯展內(nei) 容,成立區域性文化聯盟,更好地展示邊疆人民愛黨(dang) 愛國的真摯情懷和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邊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姚茂群說。(記者 賓陽 通訊員 莫曲)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