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穩定中小企業發展預期
作者:馬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ye) 所副所長、研究員)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整體(ti) 呈現回升態勢,消費、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向好,經濟循環逐步改善,這為(wei) 廣大小微企業(ye) 創造了較好的宏觀發展環境。從(cong) “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小微企業(ye) 運行指數”的走勢看,近兩(liang) 個(ge) 月連續處於(yu) 景氣線之上,不過回升勢頭有所放緩。為(wei) 此,需全麵分析研判。
當前,小微企業(ye) 運行總體(ti) 上處於(yu) 擴張區間,與(yu) 相關(guan) 宏觀指標彼此印證。3月份中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為(wei) 51.9%,高於(yu) 景氣線,但比2月份下降0.7個(ge) 百分點,其中,小型企業(ye) PMI為(wei) 50.4%,比2月份低0.8個(ge) 百分點,小微指數與(yu) PMI走勢基本一致。3月份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7%,其中飛機票、賓館住宿、交通工具租賃費、旅遊價(jia) 格等漲幅擴大,但相比2月份漲幅回落0.3個(ge) 百分點,也呈現類似走勢。
3月份小微指數呈現出新變化。融資指數、擴張指數和風險指數回落到景氣線以下,新增投資和雇用出現下降,反映小微企業(ye) 對未來預期轉弱,同時,回款周期有所拉長、負債(zhai) 率有所抬升。七大行業(ye) 中,農(nong) 林牧漁業(ye) 和服務業(ye) 回落到景氣線之下,主要原因是市場訂單下滑、發展信心不足。分區域看,北方地區長期偏弱,其中東(dong) 北地區處於(yu) 景氣線之下,華北、西北地區總指數雖在景氣線之上,但多個(ge) 分項指數有所下滑。
這反映出當前經濟恢複正處於(yu) 關(guan) 鍵期,小微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仍麵臨(lin) 一些問題。一是成本負擔重。員工薪酬、店鋪租金(營銷費用)都是剛性支出,原料價(jia) 格等又受供給衝(chong) 擊影響,小微企業(ye) 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中下遊,議價(jia) 能力不強,對上漲成本的傳(chuan) 導能力較弱,隻能自己消化。二是融資意願低。小微企業(ye) 可抵押物少,較難滿足銀行風控相關(guan) 規定,融資一直是“老大難”問題,盡管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但小微企業(ye) 融資意願卻有所下降。三是經營風險略增。3月份小微指數回款周期、負債(zhai) 率、流動資金周轉等關(guan) 鍵財務指標有所下行,小微企業(ye) 抗風險能力較弱,經受不起外部衝(chong) 擊,對於(yu) 潛在的經營風險尤其關(guan) 注。四是擴張信心不足。小微企業(ye) 多數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末端,競爭(zheng) 激烈、利潤率不高,麵對經營風險增加,市場擴張更加慎重,新招聘人員、新增加投資等受到直接影響。
綜合來看,在一係列穩增長政策持續支持下,小微企業(ye) 發展環境正在改善,但目前經濟恢複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當總需求不足時,會(hui) 進一步激化市場競爭(zheng) ,衍生出應收賬款風險、經營放緩、預期下行等連鎖反應。需從(cong) 源頭著力,采取更加有力的綜合性舉(ju) 措,穩定中小企業(ye) 發展預期,推動社會(hui) 再生產(chan) 實現良性循環。
一是著力擴大總需求。切實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特別是對小微企業(ye) 比較集中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ye) ,要有更多定向支持性政策,鞏固消費持續恢複向好態勢。嚴(yan) 格落實支持中小企業(ye) 政府采購政策,規範資格條件設置,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的價(jia) 格評審優(you) 惠幅度,持續提高政府采購工程麵向中小企業(ye) 預留份額。支持大型企業(ye) 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ye) 擴大向中小企業(ye) 的采購規模。鼓勵發展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ye) 態,為(wei) 小微企業(ye) 提供更多市場拓展機會(hui) 。
二是分類精準施策降低小微企業(ye) 綜合成本。小微企業(ye) 利潤空間小,社保負擔較大中型企業(ye) 更重,要有綜合解決(jue) 方案,繼續降低小微企業(ye) 社保成本。新冠疫情期間國有資產(chan) 類經營用房房租減免政策幫助了一些企業(ye) ,但受益麵較窄,下一步可考慮鼓勵各地通過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chan) 稅等方式,支持出租方減免小微企業(ye) 租金。要運用市場化辦法引導供應鏈上下遊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chan) 銷配套協作,做好保供穩價(jia) ,應對潛在不確定性。
三是不斷緩解融資難和清欠難。針對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ye) ,既要做好增信工作,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ti) 係,讓更多銀行敢貸真貸,又要做好降本工作,包括財政貼息、普惠金融等,推動融資成本有效下降。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推動解決(jue) 小微企業(ye) 回款難問題,調研發現,如果拖欠賬款能及時到賬,多數小微企業(ye) 無需尋找外部融資。要以更大力度整治各種形式拖欠小微企業(ye) 賬款問題,強化失信懲戒,特別是要落實好《保障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條例》,推動政府部門、事業(ye) 單位和國有企業(ye) 帶頭及時清欠。
四是及時推進惠企政策落地生效。近幾年,各地區各部門大力優(you) 化營商環境,陸續出台一係列針對中小微企業(ye) 的扶持政策,要進一步健全公共服務體(ti) 係,特別是引入數字化技術,建立惠企政策直達機製,讓受助對象應享盡享、免申即享,疏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裏”。對於(yu) 延續和優(you) 化實施的稅費優(you) 惠政策,包括優(you) 化實施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減征所得稅等一批支持小微經營主體(ti) 紓困發展的政策,也要著力實現政策紅利直達快享。同時,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進一步深入不同類型的小微企業(ye) ,真正摸清當前企業(ye) 的訴求,謀劃出台更多精準支持政策,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鞏固拓展企業(ye) 企穩向好態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