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產業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袁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北師範大學)研究員、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
縣域經濟不僅(jin) 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亦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和城市經濟的搖籃,其發展的速度、質量及效益對改變城鄉(xiang) 二元經濟結構、推動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全麵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縣域經濟的核心是特色經濟,特色產(chan) 業(ye) 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能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而且還可以為(wei) 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chan) 業(ye) 。完善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提升縣城產(chan) 業(ye) 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並強調要“實施‘一縣一業(ye) ’強縣富民工程”。因此,我們(men) 要厘清特色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找準特色產(chan) 業(ye) 資源,發揮科技帶頭作用,做大做強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不斷呈現新氣象。
把握特性,形成特色
特色產(chan) 業(ye) 是以現代工業(ye) 、農(nong) 業(ye) 技術為(wei) 依托,以市場經濟運行方式為(wei) 手段,圍繞特色產(chan) 品、特色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形成的區別於(yu) 其他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具有鮮明的地域性、不可替代性、可持續發展性和競爭(zheng) 性,經濟效益較高,發展前景廣,能生產(chan) 開發滿足公眾(zhong) 需要的特色產(chan) 品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特色產(chan) 品與(yu) 特色服務是特色產(chan) 業(ye) 的核心和基礎,規模經營、產(chan) 業(ye) 化是特色產(chan) 業(ye) 的重要屬性,獨特的生產(chan) 技術、生產(chan) 工藝、生產(chan) 流程和組織方式是特色產(chan) 業(ye) 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特色產(chan) 業(ye) 具有三個(ge) 方麵的基本特性:第一,地域性。特色產(chan) 業(ye) 必須依靠自身的地理位置才能發展起來,離開了區位條件和基礎,也就離開了特色產(chan) 業(ye) 所依附的地域空間。第二,獨特性。特色產(chan) 業(ye) 一般具備獨特的生產(chan) 流程、生產(chan) 技術和生產(chan) 組織方式,具有專(zhuan) 門的生產(chan) 技術等,擁有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獨特的生產(chan) 與(yu) 管理方式,可以為(wei) 特色產(chan) 品、特色服務的市場擴大提供有利條件,從(cong) 而確保特色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生、發展和延續。第三,規模性。一個(ge) 地區能夠製造或提供特色產(chan) 品與(yu) 特色服務並不意味著形成了特色產(chan) 業(ye) 。隻有具備了一定的生產(chan) 經營規模,在地區國民經濟活動中占有相當的比重,特色產(chan) 業(ye) 才真正產(chan) 生。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必須摸清當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ou) ”“人優(you) 我強”的各類資源,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其地域性、獨特性及規模性,避免同質化競爭(zheng) 和投入的浪費。
立足市場,找準特色
如何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文化背景,精準選擇帶有地方特色和比較優(you) 勢的產(chan) 業(ye) 項目是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思考的問題。市場適應性是特色產(chan) 業(ye) 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其發展、壯大的必需。一定的市場需求是引發某一特色產(chan) 業(ye) 產(chan) 生的前提,變化的市場需求會(hui) 帶來特色產(chan) 業(ye) 的變動,能夠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特色產(chan) 業(ye) 才會(hui) 逐步發展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要以市場需求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特色產(chan) 品的市場定位,根據市場需求決(jue) 定生產(chan) 什麽(me) 、生產(chan) 多少以及如何組織生產(chan) 。隻有了解市場,通過市場檢驗,才能為(wei) 市場所確認、獲得市場競爭(zheng) 資格並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從(cong) 市場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從(cong) 而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身。因而,應充分盤點縣域內(nei) 的自然基礎資源、生產(chan) 要素資源、生態環境資源、空間容量資源以及曆史文化資源,認清自身在產(chan) 業(ye) 發展、區位空間、文化資源、基礎條件等方麵的比較優(you) 勢和薄弱環節,立足自身經濟發展狀況、資源稟賦等現實基礎,找準本地的特色定位,樹立和培育有市場前景和競爭(zheng) 力的特色產(chan) 業(ye) 。
依靠科技,助力特色
科技是縣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科學技術的運用,特別是高新技術的運用,可以改變落後的生產(chan) 方式、提高產(chan) 品的技術含量,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必須依靠科技大力開發本地資源,依靠科技增效益,為(wei) 特色產(chan) 業(ye) 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yu) 活力,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一方麵,要加大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培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的力度,推動主體(ti) 產(chan) 業(ye) 從(cong) 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從(cong) 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力爭(zheng) 高產(chan) 業(ye) 層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加工製造業(ye) 占據“塊狀經濟”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麵,要鼓勵企業(ye) 采取委托--代理製、項目合夥(huo) 、基地合作等多種組織模式,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之間開展聯合創新行動。全力支持企業(ye) 開發應用先進製造技術,特別是能突破產(chan) 業(ye) 技術瓶頸、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的共性技術、關(guan) 鍵技術及配套技術,運用領域廣泛和市場潛力大的先進適用技術。同時,應充分重視和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要突破行業(ye) 、崗位、區域、戶籍等限製,多渠道引進各級各類科技人才,充分發揮其引領創新的作用,為(wei) 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培植龍頭,做強特色
龍頭企業(ye) 是產(chan) 業(ye) 集群的核心主體(ti) ,其技術、管理、資本、品牌、人才等方麵的溢出效應可帶動大量配套企業(ye) 在其周圍聚集,最終形成以特色企業(ye) 為(wei) 核心的集群分工合作體(ti) 係和企業(ye) 組織結構。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培育龍頭企業(ye) 為(wei) 核心,帶動產(chan) 業(ye) 集聚,做強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把市場機製和政策引導結合起來,突出培育主業(ye) 突出、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的大企業(ye) 大集團,發揮對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的龍頭引領作用。一是區域內(nei) 基礎比較紮實、成長性好的企業(ye) 應加快產(chan) 品品位的提升,重視技術引進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強對生產(chan) 過程的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強化技術服務,延長加工鏈條,強化產(chan) 業(ye) 內(nei) 部聯係,提高交易效率,推動專(zhuan) 業(ye) 化分工和產(chan) 業(ye) 配套,提高產(chan) 品質量和效益,逐步成為(wei) 或日漸鞏固為(wei) 產(chan) 業(ye) 集群的龍頭企業(ye) 。二是重點扶持關(guan) 鍵性核心企業(ye) 的重大技術改革和技術創新項目,積極引進和培育關(guan) 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ye) 大集團,發揮其輻射、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chan) 業(ye) 龍頭作用,以這些大企業(ye) 大集團為(wei) 核心,發揮其聚集帶動效應,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關(guan) 企業(ye) 集聚。
(本文係2023年度甘肅省軟科學項目“數字文旅融合助力甘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