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已形成
【這些年,我們(men) 創造的奇跡⑧】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已形成
實現一滴水發六次電,年節約標準煤約9045萬(wan) 噸
光明日報北京4月27日電(記者溫源、周洪雙 通訊員周孟夏)記者從(cong) 水利部獲悉,隨著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日前正式投產(chan) 發電,金沙江下遊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巨無霸”水電站與(yu) 三峽、葛洲壩水電站實現聯合調度,這標誌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已形成。
這是一條跨越1800多公裏的綠色能源長龍。6座巨型電站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wan) 千瓦,總計110台水電機組協同運行,實現一滴水發6次電,年均發電量達3000億(yi) 千瓦時,每年節約標準煤約9045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840萬(wan) 噸,有效緩解了我國華中、華東(dong) 地區及川滇粵等省份的用電緊張局麵,為(wei) “西電東(dong) 送”提供強大支撐,用源源不斷的“綠電”助力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從(cong) 萬(wan) 裏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工程開工建設,到興(xing) 建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再到白鶴灘水電站全麵投產(chan) 發電,經過半個(ge) 多世紀的不懈奮鬥,我國攻克了一係列世界級技術難題。
在白鶴灘水電站,記者見到了它的“超級心髒”——16台世界獨一無二的單機容量百萬(wan) 千瓦水輪機組。單台水輪機組高度超過50米,重量逾8000噸,比埃菲爾鐵塔還重。同時,它又是非常精密的儀(yi) 器,水輪機與(yu) 發電機的同軸度偏差不超過0.015毫米,比頭發絲(si) 還細。當它們(men) 以每秒近兩(liang) 圈的速度高速旋轉時,其上豎直放置硬幣都不會(hui) 倒。
“實現百萬(wan) 千瓦機組的自主研發並非一蹴而就。三峽工程建造之初,我國隻有30萬(wan) 千瓦機組的建造能力。這些年來,我們(men) 不斷在機組穩定性、機電技術、空冷技術等難度係數幾何級增長的單項指標上突破瓶頸、攻克難關(guan) ,擁有百萬(wan) 千瓦機組一係列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目前,我國已經率先進入世界水電高科技領域的‘無人區’!”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副主任康永林感慨。
此外,這條“清潔能源走廊”還成就了總庫容達919億(yi) 立方米的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自去年冬天至今年初春,累計向下遊補水超100億(yi) 立方米,相當於(yu) 700餘(yu) 個(ge) 西湖水量,有效緩解了長江中下遊用水緊張局麵。
同時,這條“清潔能源走廊”還是一條“生態保護走廊”。記者在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看到,為(wei) 了能讓洄遊魚類順利通過水電站,工程師們(men) 專(zhuan) 門修建了一部魚兒(er) “專(zhuan) 用電梯”,先讓洄遊江魚進入集魚箱,再通過管道進入魚類暫養(yang) 池。等魚苗成長規格達標後,再放歸金沙江。為(wei) 了減少人為(wei) 幹預,整個(ge) 過程全部自動化完成。集運魚站已先後攻克齊口裂腹魚、鱸鯉、圓口銅魚、長鰭吻鮈、長薄鰍等魚類的繁殖難關(guan) ,運行兩(liang) 年多來,累計收集47個(ge) 品種近7萬(wan) 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