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文化內涵才是“網紅城市”生命力
【光明時評】
作者:史哲文(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省社會(hui) 科學院副研究員)
近年來,經過社交媒體(ti) 的推動,“網紅城市”已經成為(wei) 引領城市文化旅遊的風向標。除了那些久負盛名的旅遊熱門城市,一些曾經並不以文旅著稱的二、三線城市憑借獨特個(ge) 性引爆社交媒體(ti) ,在流量加持下,吸引天南海北的年輕人慕名前往,一個(ge) 又一個(ge) 非典型的文旅“網紅城市”受到廣泛青睞。
比如以燒烤出圈的山東(dong) 淄博,因其小爐小餅小蔥的“煙火氣”、熱情好客的真誠態度以及足斤足兩(liang) 的消費信譽,一躍成為(wei) 流量帶動經濟的“網紅城市”。又比如因螺螄粉、五菱“神車”而聞名的廣西柳州,因電視劇《狂飆》而熱度狂飆的廣東(dong) 江門等,都堪稱“網紅城市”的代表。
值得肯定的是,社交媒體(ti) 的流量對於(yu) 二、三線城市經濟複蘇確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而且由於(yu) 社交媒體(ti) 的視角多元,城市文化的呈現內(nei) 容也一改過去城市宣傳(chuan) 片的那種模板式表達,更能打動人心。地方政府也樂(le) 見其成、主動作為(wei) ,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力圖維持城市熱度,使“網紅”不隻是一時之紅。打造“網紅城市”,成為(wei) 越來越多宣傳(chuan) 、文旅部門關(guan) 注的重點。
能否留住遊客,如何維係“網紅城市”的生命力,是決(jue) 定“網紅城市”文旅能否彎道超車的重要命題。對於(yu) 已成為(wei) “網紅”的城市,在既有基礎上,當地文旅宣傳(chuan) 部門不僅(jin) 應努力在飲食、住宿、遊玩等方麵提升遊客的體(ti) 驗,還應考慮如何從(cong) 簡單的“吃、住、遊”向更高水平的“品、享、賞”轉變。
而尚未成為(wei) “網紅”的城市,切忌一擁而上,用模式化、同質化的形式內(nei) 容強行招徠遊客,如此不但難以使城市成為(wei) “網紅”,反而會(hui) 丟(diu) 掉自身的經濟發展特色優(you) 勢,重蹈各地“古鎮”重複建設之覆轍。在調查研究上下大力氣,發掘本地文化的獨特個(ge) 性,並適當結合人群心理特點和網絡傳(chuan) 播規律,順勢而為(wei) 吸引流量,或為(wei) 更佳之選。
不過,應當承認,社交媒體(ti) 飛快的更新速度決(jue) 定了“網紅”先天具有時效性,“網紅城市”熱度減弱是正常現象,城市也不必因此而垂頭喪(sang) 氣。不如立足本地特色,堅守服務品質,靜待下一次順勢而為(wei) 的契機,畢竟機會(hui) 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網紅城市”的火爆具有偶然性,亦有其必然的原因。
其實,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都可以成為(wei) “網紅城市”的爆點。哪一個(ge) 城市沒有燒烤?哪一個(ge) 城市沒有景點?哪一個(ge) 城市沒有故事?在流量狂歡的背後,維係“網紅城市”生命力的關(guan) 鍵在於(yu) 直指心靈的文化內(nei) 涵,擺脫落後思維束縛的表達方式,樹立起求新求真的高質量服務意識。“網紅城市”來來去去,其背後的規律值得有識者深入思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