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黑土地的文學滋養——評第六輯“野草莓叢書”
作者:任毅(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博士)
2023年初春,第六輯“野草莓叢(cong) 書(shu) ”新書(shu) 發布會(hui) 在黑龍江文學館如約而至。如果說“野草莓”之於(yu) 廣袤的黑土地,是一份生機盎然、散發馨香的自然之果,那麽(me) “野草莓叢(cong) 書(shu) ”之於(yu) 白山黑水的龍江文壇,則是一簇關(guan) 注本土、推陳出新的文學碩果。兩(liang) 年一輯的出版節奏,每輯五本包含各種文學體(ti) 裁的文學創作實踐,龍江作家們(men) 與(yu) 時代同行,與(yu) 人民同步,用各自獨特的視角感受自然風情,用風格多樣的作品講述龍江故事。
第六輯“野草莓叢(cong) 書(shu) ”共五部,分別是小說集《借宿》、詩集《喜鵲鄰居》、詩集《練習(xi) 曲》、兒(er) 童文學作品集《時間的森林》和散文集《我的江山雪水溫》,可謂門類齊全、形式多樣。
文學是人學,它不僅(jin) 描寫(xie) 宏大敘事,而且更多地描寫(xie) 日常生活。20世紀的中國文學,由於(yu) 其誕生和發展的特殊曆史條件,啟蒙、革命、民族、國家等主題占據廣闊的創作空間,“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發展,已經越來越突出個(ge) 體(ti) 日常生活的審美表達”。在新世紀,作家對日常生活的發現,將生機盎然的日常生活注入文學創作,還原人生本相,強化生活空間之於(yu) 生命存在的價(jia) 值維度,是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中宏達敘事創作傾(qing) 向的“超克”。從(cong) 本質上說,彌漫著人間煙火氣息的日常生活書(shu) 寫(xie) 體(ti) 現了中國當代作家對人類“完整生活”的審美建構,是對變動不居而又繁複駁雜的現代生活的密切關(guan) 注,更是對人的生命本體(ti) 的全麵理解和尊重,折射了樸素的人本主義(yi) 思想。
日常生活是人最現實、最具體(ti) 的生存實踐場域。第六輯“野草莓叢(cong) 書(shu) ”的五位作者,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在日常生活,直擊人的生存境遇。小說集《借宿》中,楊知寒精準把握著日常生活中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與(yu) 小說創作不同,韓文友的散文直接取材於(yu) 故鄉(xiang) 、取材於(yu) 家長裏短的市井風情,豐(feng) 沛的日常生活是《我的江山雪水溫》創作的基石和養(yang) 料,從(cong) 景到人、從(cong) 物到心,他寫(xie) 江,寫(xie) 村莊,寫(xie) 一碗熱麵,寫(xie) 老夫妻攜手漫步於(yu) 夕陽夕下……他擅長從(cong) 小處落筆,諸多小人物、諸多小事件串聯起有情調、有滋味的小鎮雪水溫。《喜鵲鄰居》的作者曹立光稱“淩晨五點,是一座城醒來的時候”。他寫(xie) 大慶的清晨,寫(xie) 零下3攝氏度的夜晚,寫(xie) 機修車間,寫(xie) 鐵人大道,寫(xie) 窗台上喜鵲嘰嘰喳喳的吵鬧,寫(xie) 火車站前人聲鼎沸的喧囂……他化身鏡頭,在石油城提煉日常生活的詩意。《練習(xi) 曲》中,詩人陸少平則是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景升華入詩,有著獨特的巧思。《時間的森林》看似充滿幻想,實則每個(ge) 故事的背後都有作者秦螢亮對日常生活的反思……
五位作家的日常生活書(shu) 寫(xie) 既不是意識形態的理念先行,將日常生活異化為(wei) 宏大敘事的注腳,也不是戴上一副審美話語的墨鏡,使日常生活成為(wei) 理想化的彼岸夢鄉(xiang) ,更不是基於(yu) 道德規訓的目的,使日常生活淪為(wei) 喋喋不休的說教。作家們(men) 始終以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人、事、物,以樸素創作描繪日常生活的豐(feng) 富與(yu) 本真。
文學是人學,文學作品中自然表達著作家對於(yu) 生命的體(ti) 驗、認知與(yu) 思考。文學創作既要受到作家自身條件的主觀因素影響,同時也受到具體(ti) 的地域環境、時代條件等客觀因素影響。一方麵,基於(yu) 地域環境的地理物象和地理事項是作家創作的源泉與(yu) 動力,觸發作家的生命意識,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敘述與(yu) 傳(chuan) 播;另一方麵,作家的創作反作用於(yu) 地域環境,賦予地理物象和地理事項文化內(nei) 涵,進而塑造文學中的地理景觀,啟發讀者對地域的想象,形成風格獨特的地域文學風格。
正如作家遲子建所言,“文學可以打通曆史的幽閉之門,呈現一個(ge) 地方文化的厚重、藝術的妖嬈,使曆史變得鮮活、具體(ti) 、有情。”第六輯“野草莓叢(cong) 書(shu) ”不同於(yu) 時下流行的東(dong) 北文學,或許是源於(yu) 對龍江大地這塊生命原鄉(xiang) 的依戀與(yu) 認同,五位作家通過各自不同的創作營造帶有龍江特色的東(dong) 北風情。這些作品中有廣袤的自然,有神秘的雪國;有大慶的鑽塔與(yu) 火車站,也有雪水溫小鎮的一粥一飯。作家們(men) 不僅(jin) 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世界,更有穿行在人世間的對現實的描摹與(yu) 思考。龍江文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給予了東(dong) 北從(cong) 自然出發、從(cong) 鄉(xiang) 土出發、從(cong) 人心出發的想象路徑。
如同龍江大地常見的“野草莓”一樣,逾越寒冬向陽而生,果實味道又芳香馥鬱,有著平凡且樸素的美麗(li) 。第六輯“野草莓叢(cong) 書(shu) ”的五位作家亦是汲取黑土地的文學滋養(yang) ,他們(men) 始終保持著對生命的尊重,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保持著對人性中愛與(yu) 溫暖的執著追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