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科學老師用塑料瓶做火箭 16秒視頻播放近百萬
用塑料瓶做的火箭 實現三級推進,升空180米
近日,一人高的火箭在小學生們(men) 期待的目光中緩緩升空,火箭主體(ti) 由塑料飲料瓶製成,在飛行一段距離後,最下方的一級推進器自動脫離,二級推進器點火繼續推進,隨後二級推進器也脫離,在三級推進器的幫助下,塑料火箭升空180米。更絕的是,分離的推進器還打開了降落傘(san) 穩穩地落下,實現了可回收。
這個(ge) 火箭的總設計者名叫王印,是位90後科學老師,也是一位網紅,目前在浙江一所小學任教。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係到了王印,他表示,“我希望能在孩子們(men) 心中種下科學探索的種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薑天聖
16秒視頻播放近百萬(wan) ,火箭成本僅(jin) 50元
幾天時間,短短16秒的塑料火箭升空視頻在網上播放量接近一百萬(wan) ,網友們(men) 留言道,“科學的種子,靜待發芽”“當時我要是能上這課,我保證好好學習(xi) ”“膜拜,這樣的老師太牛了。”
王印向記者介紹,塑料火箭和真實火箭原理都是利用反作用力,但細節並不一樣,現實中火箭的發射推進器分離等工作都是由電子元件控製的,而自己打造的塑料火箭則是利用物理氣壓差原理實現分級推進,“現實中火箭依靠燃料提供動力,存在一定危險係數;而我們(men) 做的火箭依靠的是水和大氣壓提供動力,即使失敗了也不會(hui) 爆炸。”
“要想順利升空,難點還是不少的,比如要在瓶底正中心打孔,這個(ge) 孔就是火箭的動力點所在,如果它和重心不在一條直線上,哪怕稍有偏差,發射後火箭就會(hui) 偏離軌道,導致失敗。”由於(yu) 飲料瓶底部凸起,不平也不圓,孔要想打正並非易事,為(wei) 此王印還特地設計了輔助工具。塑料火箭由飲料瓶、塑料片、橡膠連接管等常見物品組成,材料成本大概在50元。
塑料火箭的設計過程中,孩子們(men) 也出力不少。在不使用電子零件的情況下,如何讓脫離的推進器自動開傘(san) 成了難題,“現實中找不到答案,隻能一起想辦法,有孩子提出拉鏈結構或者發條原理,還有位同學說可以借助一級火箭的分離拉落助推器的傘(san) 帽。”王印說,這個(ge) 設計無需增加額外的結構,還能保證火箭的重量不再增加,提出建議的小男孩有一點口吃,但他每次在手工課上發言都頭頭是道,“他的夢想是當一位機長,成為(wei) 航天領域的一員。”塑料火箭的製作,王印基本都會(hui) 交給孩子們(men) ,包括發射前的裝水等。
在王印的視頻中,記錄了不少次失敗,比如飛不高、飛歪了、推進器不能分離、分離後不開傘(san) 直接掉下來……在成功的這期視頻中,孩子們(men) 看見火箭順利升天,都興(xing) 奮得歡呼雀躍。
希望科學課能給孩子們(men) 埋下興(xing) 趣的種子
王印告訴記者,孩子們(men) 沒有學過相關(guan) 的理論知識,但這並不影響他們(men) 的創作,“學習(xi) 的過程並不是非要先理論後實踐,也可以是先實踐後理論。比如在我們(men) 製作火箭的過程中,孩子們(men) 並不需要明白大氣壓是怎麽(me) 產(chan) 生的,隻需要用好大氣壓讓火箭正常工作就可以了。等他們(men) 學到大氣壓相關(guan) 理論知識時,腦海裏就會(hui) 有一個(ge) 印象,這個(ge) 印象會(hui) 有助於(yu) 理論學習(xi) 。”王印說,希望自己的科學課能給孩子們(men) 埋下興(xing) 趣的種子。
王印出生於(yu) 1990年,九歲時就用塑料瓶、筆芯、墨水做過簡單的溫度計,還製造過和塑料火箭原理類似的空氣炮。“比起我們(men) 小時候,現在的小朋友動手的機會(hui) 太少了。以前我家裏東(dong) 西經常壞,壞了就要動手去修,現在物件質量都好,壞了的話很多家庭也更傾(qing) 向於(yu) 新買(mai) 一個(ge) 。”王印表示,現在的孩子動手能力並不差,但是機會(hui) 比較少,因此自己也希望為(wei) 他們(men) 創造機會(hui) 。
王印的科學課是選修課,目前有四十多位學生,三四人分為(wei) 一組,在他的塑料火箭課堂上,每個(ge) 小組都會(hui) 負責其中一部分,最後塑料火箭在眾(zhong) 人的齊心協力下發射成功。
目前正在做火星車,可以遙控還可以翻山越嶺
采訪中,王印向記者透露了自己正帶領孩子們(men) 做的下一個(ge) 項目——一台可以遙控、可以翻山越嶺的火星車,預計在5月12日左右就可以完工。他準備借此機會(hui) ,給孩子們(men) 講解“腿和輪子的知識”。王印設計的火星車有六個(ge) 輪子,這些輪子行進時並非轉動,而是像人類邁步一般進行蠕動,因此保持效能的同時還有很強的通過性。這台火星車也是由雪糕棒、竹簽等生活中常見材料製成,還配備了電機,孩子們(men) 可以遙控它翻山越嶺,開往普通玩具車開不到的地方。
在學校,王印有一間專(zhuan) 門的手工教室。除了塑料火箭和火星車,王印還帶孩子們(men) 做過液壓水井、拍照穩定器、望遠鏡、顯微鏡……
如今,王印在網上有近40萬(wan) 粉絲(si) 。他表示,自己將視頻發到網上,是希望有更多人意識到,學習(xi) 是可以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去完成的。“實踐對於(yu) 孩子們(men) 的生活也是一種補充,我們(men) 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孩子們(men) 有了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體(ti) 驗,對日後理論學習(xi) 會(hui) 有很大幫助。”
有很多同學向王印說過,未來想當航天員、火箭工程師。王印表示,“我相信孩子們(me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