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監管將促進“顏值產業”轉型
5月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1 個(ge) 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加強醫療美容行業(ye) 監管。根據該意見,醫療美容服務被明確為(wei) 醫療服務,必須遵守衛生健康有關(guan) 行業(ye) 準入的法律法規。
近年來,我國醫美行業(ye) 市場增速明顯,“顏值產(chan) 業(ye) ”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醫美企業(ye) 近10.4萬(wan) 餘(yu) 家,51.4%成立於(yu) 15年內(nei) ,近30%的企業(ye) 成立於(yu) 1年內(nei) 。而從(cong) 一些上市醫美企業(ye) 公布的年報和今年一季度季報數據來看,今年醫美產(chan) 業(ye) 回暖趨勢明顯,受到投資者的一定青睞。一些醫美機構“預約滿”的情況也見諸媒體(ti) 。
不過,在行業(ye) 回暖的情況下,醫美行業(ye) 也正在麵臨(lin) 轉型。手術曾經是醫美行業(ye) 的主要盈利渠道,但醫美手術具有較高的門檻,特別是合規化要求,有人才、資金、房屋和技術條件製約,因此醫美機構的擴張速度和規模有限。一方麵難有跨地域的行業(ye) 巨頭,另一方麵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
而現在,伴隨著監管的趨嚴(yan) 和技術的進步,加之資金影響,醫美行業(ye) 的盈利模式正在轉變,非手術類的輕醫美行業(ye) 日益受到青睞。但是輕醫美項目客單價(jia) 低,同質程度高,一旦同一地域的同檔次醫美機構在輕醫美項目上陷入價(jia) 格戰,那麽(me) 經營成本較高、資金更為(wei) 緊張的醫美機構,很容易在價(jia) 格戰中處於(yu) 劣勢。當然,這樣的價(jia) 格戰對於(yu) 醫美行業(ye) 的整體(ti) 健康發展並不利,因為(wei) 部分醫美機構采取的是預付卡式消費,特別是輕醫美類項目,一旦機構經營不善,風險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不斷趨於(yu) 嚴(yan) 格的監管,將促進醫美行業(ye) 這一“顏值產(chan) 業(ye) ”進一步轉型,並可能帶來行業(ye) 結構的變化。將醫療美容服務明確為(wei) 醫療服務後,行業(ye) 監管的界限也就明確了,如果監管能夠到位,那麽(me) 類似使用無資質醫療人員、采購非正規器械與(yu) 耗材等“後門”將被堵住,日趨合規的醫美行業(ye) ,不僅(jin) 將迎來更多資金流入,也將促使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品牌連鎖機構發展壯大,過去的“小作坊”模式行不通了。在市場充分競爭(zheng) 且行業(ye) 上下遊均受到監管的前提下,醫美價(jia) 格也將更加透明與(yu) 普惠。
在這樣的情況下,擁有更高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醫美機構,將得到消費者的更多信任,並能夠將消費者的信任有效轉換為(wei) 經營效益。而這樣的市場競爭(zheng) 力與(yu) 品牌影響力,將不再來自於(yu) 營銷話術,而是實打實的技術。(趙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