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網絡盲道”,讓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人民時評)
暢通“網絡盲道”,需要築牢初始設計這一根基,有賴於(yu) 構建協同發力的行業(ye) 生態,也離不開信息無障礙專(zhuan) 業(ye) 人才的貢獻
打開手機軟件,係統自動讀屏:頁麵上有哪些文字、哪個(ge) 窗口正在打開、什麽(me) 程序正在運行等,一一給出語音提示。看新聞,靠文字識別技術“讀”出資訊;想購物,圖片轉語音“描繪”商品詳情……借助信息無障礙技術,許多視障者可以在工作、生活中,自如使用互聯網產(chan) 品。
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消除“數字鴻溝”,幫助更多人擁抱大千世界,是互聯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目前,我國有超過3.2萬(wan) 個(ge) 政務網站實現信息無障礙。交通出行、購物、娛樂(le) 等移動應用,則讓視障人群靠一部手機便能更好地與(yu) 世界連接。不論是閱讀還是出行,有“網絡盲道”的導航,視障者的生活更加豐(feng) 富,融入社會(hui) 的渠道更加暢通,實現自理自立更有依靠。
也要看到,當越來越多的生產(chan) 生活服務信息向網絡特別是移動應用端聚集,做好信息無障礙工作變得更為(wei) 緊迫。目前,視障人群上網仍然有一些障礙待消除。比如,有些音頻應用,播放鍵隻是一個(ge) 圖標,軟件在讀屏時隻能生硬地說出“按鈕”兩(liang) 個(ge) 字,無法說出它的具體(ti) 含義(yi) ,這就不利於(yu) 視障者接收信息。有些軟件升級頻率快,開發者添加了更豐(feng) 富的功能、設計了更美觀的界麵,但無障礙需求往往沒及時跟上,於(yu) 是出現了新的不便。這說明,信息無障礙建設仍有不小改進空間。
暢通“網絡盲道”,需要築牢初始設計這一根基。互聯網應用的信息無障礙優(you) 化,現在基本上是哪兒(er) 有卡點疏通哪兒(er) ,隻有極少數能下沉到初始設計。一些開發者沒有意識到,也不懂得如何圍繞視障人群的上網需求進行針對性優(you) 化。互聯網產(chan) 品在做初始設計時,應當考慮信息無障礙的要求。相關(guan) 部門不妨考慮出台統一標準,為(wei) 完善應用初始設計提供遵循。
暢通“網絡盲道”,有賴於(yu) 構建協同發力的行業(ye) 生態。比如,一些智能手機廠商開發無障礙觸感設計,讓視障人員觸摸到界麵元素,便於(yu) 他們(men) 快速感知不同控件。有些頭部硬件企業(ye) 對手機係統進行無障礙深度優(you) 化,為(wei) 行業(ye) 做示範。應進一步提高各方參與(yu) 信息無障礙建設的積極性,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激勵推出更多信息無障礙產(chan) 品服務。同時,推動相關(guan) 技術開放共享,幫助第三方平台進行無障礙升級,形成共促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合力。
暢通“網絡盲道”,也離不開信息無障礙專(zhuan) 業(ye) 人才的貢獻。視障人群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使用習(xi) 慣。沒有接受專(zhuan) 門的培訓,程序員很難從(cong) 視障人群的角度去理解需求,進而優(you) 化產(chan) 品。當前,我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較為(wei) 匱乏,有必要通過培訓交流,推動更多工程師把無障礙設計有效融入未來的產(chan) 品開發中。
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全盲及弱視人群在內(nei) ,我國有1700多萬(wan) 視障者。每個(ge) 人也都可能因為(wei) 各種原因,需要借助聽覺獲取信息。可以說,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雖然對視障者更有益處,但它的服務對象包括所有人。推進信息無障礙應成為(wei) 各行各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自覺行動,主動考慮特殊人群需求,攜手共創更加包容、溫暖、便利的上網環境,這樣就能促進信息技術服務社會(hui) 的水平整體(ti) 提升,讓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2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