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數字化重塑城市生活

發布時間:2023-05-12 10:04:00來源: 經濟日報

  開欄的話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采訪調研,挖掘各地區各領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經驗做法和突出亮點。今日起開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欄目,持續推出係列報道,凝聚共識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剛到上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就被城市數字化所驚豔:街頭的公交站牌上,不僅(jin) 可以看到下一輛車到達時間,還能夠顯示車廂乘客是否擁擠;一個(ge) “隨申碼”,可以乘坐公交、地鐵,還可以入住賓館,進入公共文化旅遊場館,也可以掃碼看病就醫;上海的機器人密度為(wei) 260台/萬(wan) 人,是國際平均水平的兩(liang) 倍;在造船廠,數字技術可以使船舶大型總段對接耗時從(cong) 5天縮減為(wei) 70分鍾……數字化在上海成為(wei) 看不見卻可以時時感知的建設力量。

  2020年開始,上海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生態,統籌推進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數字化轉型。

  在構建新型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中,上海提出以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為(wei) 引領。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湯文侃介紹,他們(men) 在汽車、食品、化工、航天設備等領域率先打造一批“綠色製造+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形成以“綠色數字化”和“數字綠色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數字化賦能帶來看得見的變化。船舶生產(chan) 中,經常需要對其安裝的零部件進行點檢,保證安裝到指定位置。過去,工作人員都是拿著二維圖紙校對,出現差錯在所難免。如今,工作人員戴上專(zhuan) 用的AR設備,就可以“虛實結合”看出零部件是否裝全,還可以通過AR手勢、語音交互等方式,在數字模型上進行標注,從(cong) 而指導現實中的操作。

  中國船舶江南造船廠生產(chan) 技術總管徐昇介紹,中國船舶集團以“軟件定義(yi) 造船、數字賦能發展”為(wei) 航標,近3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均超過全球市場份額20%,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中國商飛基於(yu) 5G技術,將企業(ye) 的物理資產(chan) 、行業(ye) 知識和業(ye) 務活動進行完整數字化,實現了人、機、料、發、環千萬(wan) 量級生產(chan) 要素的數據實時在線和萬(wan) 物互聯,用一張龐大的工業(ye) 神經網絡,構建出大飛機數字化研製地圖,實現了大飛機正向設計能力的數字化沉澱。

  如今,深層次的數字化轉型案例在上海不是少數。湯文侃說,上海重點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累計建成100家智能工廠,打造8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上海還在積極打造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臨(lin) 港示範區,深化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全球數字貿易港建設,落地了全國首個(ge) 數字人民幣數字貿易創新孵化基地,加快建設成為(wei) 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

  “一網通辦”是上海首創,目前已在全國推廣。在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內(nei) 的巨幅屏幕上,政府每天為(wei) 老百姓辦實事的數據實時顯示著。5月11日下午,記者在屏幕上看到:辦件總量3.51億(yi) 次、當日受理量227476件,當日辦結量170927件……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主任邵軍(jun) 介紹,上海的“一網通辦”在技術驅動上,堅持以智慧化為(wei) 突破口,由人力服務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持續提升辦事速度。“一網通辦”打通不同部門的信息係統,百姓隻需操作一個(ge) 辦事係統,就能辦成不同領域的事項,解決(jue) 辦不完的手續、蓋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這些“關(guan) 鍵小事”。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wei) 表示,政務部門再造業(ye) 務流程,將職能部門多個(ge) 相關(guan) 聯的“單項事”整合為(wei) “一件事”,打造線上線下方便快捷的升級版集成服務。

  上海的“一網通辦”不僅(jin) 方便了上海老百姓,還“通”到了長三角。他們(men) 會(hui) 同蘇浙皖三省共同推進“一網通辦”,累計上線148項服務,全程網辦超過642.63萬(wan) 件,實現37類高頻電子證照共享互認,電子亮證超過13430.19萬(wan) 人次。

  不論個(ge) 人還是法人,“一網通辦”能覆蓋全周期高頻事項服務。圍繞出生、上學、就業(ye) 、戶籍、婚育等個(ge) 人全生命周期,企業(ye) 開辦、場地獲得、員工招聘、生產(chan) 經營、稅費繳納等企業(ye) 全發展周期,對高頻事項進行流程再造,目前,辦件量已突破600萬(wan) 件。

  上海數字政務改革始終保持了辦事的“溫度”。上海市“一網通辦”推出好差評製度,以群眾(zhong) 切身感受衡量改革成效,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製度,打造政務版的“大眾(zhong) 點評”。據介紹,好差評製度主要有四個(ge) 亮點:一是實現三個(ge) 全覆蓋,服務事項全覆蓋、服務渠道全覆蓋、承辦單位全覆蓋;二是實現雙公開,辦事人對政務服務所有的評價(jia) 公開,政府部門針對所有評價(jia) 的回複公開,其中所有差評,政府部門必須公開回複。三是實現三定位,評價(jia) 對應到辦事人、承辦人以及辦理事項,更精準地發現問題。四是形成評價(jia) 、整改、反饋、監督全流程閉環工作機製。

  記者了解到,自推行以來,服務好評率達99.96%。一位快車司機王師傅和記者聊起這件事,他說:“這些年,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搞定。”

  朱俊偉(wei) 說,“一網通辦”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軍(jun) ,上海將持續推動“一網通辦”從(cong) 能辦向好辦、智辦轉變,以“智”提“質”,為(wei) 經營主體(ti) 和群眾(zhong) 辦事提供更加多元化、個(ge) 性化、貼心暖心的高質量服務。(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理 魏永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