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2800歲正青春
山西晉中平遙古城是一座“活”了2800多年的古城,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在這裏,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串聯起4000處民居院落,也串起了古城2萬(wan) 居民的生活。
在平遙古城居住了4年的塞爾維亞(ya) 外貿從(cong) 業(ye) 者法裏斯·雷柏亞(ya) (Faris Rebronja)工作之餘(yu) 總是騎著電單車穿梭在縣城,他說:“古老與(yu) 現代在這裏融合、碰撞,對前來旅行和交流的外國人很友好。”
改革開放之初,平遙文旅產(chan)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很小,平房破舊低矮、居民收入低,文化資源優(you) 勢難以轉變為(wei) 發展優(you) 勢。1997年,平遙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26年來,平遙縣並沒有依仗厚重曆史“吃老本”,而是依托平遙古城,以國際性攝影展、電影節、雕塑節、中國年等文化品牌為(wei) 橋梁,積極與(yu) 國際接軌,影響和改變了平遙的發展軌跡。
如今,每年有數以萬(wan) 計的外國遊客在此旅遊、停留。這座曾經GDP僅(jin) 7328萬(wan) 元的窮縣城靠文化產(chan) 業(ye) 突圍,變身為(wei) 國際旅遊目的地。
千年古城煥發新生
平遙古城完整保存了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是明清古城的活樣板、古建築的博覽地。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山西各級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相繼出台多項措施,涉及古城整體(ti) 保護、古民居修繕、基礎設施改造等多個(ge) 方麵,係統推進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1998年,《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製定出台,並於(yu) 2018年完成修訂,成為(wei) 古城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法律依據。晉中市著力推動文物保護科學化、智能化、規範化。平遙縣將古城保護列入財政預算,全縣直接用於(yu) 古城保護資金已近2億(yi) 元。同時,投資1900多萬(wan) 元的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預警係統平台,將覆蓋大街小巷,實現近30個(ge) 文化遺產(chan) 點的監測。
得益於(yu) 一項項保護政策的有效貫徹執行,古城的建築文物得到了高質量修繕保護,街道風貌持續向好,非遺文化傳(chuan) 承發展。2015年,平遙縣政府對私有產(chan) 權、居住性質的傳(chuan) 統民居給予修繕補助的案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ya) 太地區文化遺產(chan) 保護”優(you) 秀項目獎。2020年,平遙古城的平遙電影宮項目再次榮獲該獎項。
2020年5月,山西省人大常委會(hui) 委托晉中市人大常委會(hui) 組成執法檢查組,開展《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修訂以來首次執法檢查。檢查組認為(wei) ,平遙古城違法建設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曆史建築和重點文物保護修繕穩步推進,景區景點管理規範有序,非遺文化得到弘揚傳(chuan) 承,古城保護已經成為(wei) 平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抓手。
小縣城“握手”大世界
從(cong) 平遙中國年到平遙國際雕塑節、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再到平遙國際電影展,一係列文化節慶活動的舉(ju) 辦,讓平遙蜚聲中外。電影、雕塑、攝影等現代藝術形態跟古老的平遙文化“親(qin) 密接觸”,人們(men) 不用來回奔波,所有展覽、觀影、沙龍活動都在平遙古城內(nei) 進行。從(cong) 年頭到年尾,各地文藝愛好者專(zhuan) 程為(wei) 參與(yu) 活動而來。這些文化活動在讓遊客有參與(yu) 感、互動感的同時,也讓平遙獲得更多收益,激發了文旅消費的潛力。
創辦於(yu) 2001年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是平遙眾(zhong) 多文化品牌中的“標兵”,22年來,累計來自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萬(wan) 餘(yu) 名攝影人、28萬(wan) 餘(yu) 幅作品參展,吸引了海內(nei) 外450餘(yu) 萬(wan) 遊客來平遙觀展。不僅(jin) 如此,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精品展還多次走出國門巡展,以攝影作品講好平遙故事。
除了國際化的文化品牌,平遙縣還不斷推進平遙古城“青春修煉計劃”,打造“平遙禮物”文創產(chan) 品、直升機低空旅遊、漢服巡遊、音樂(le) 節等一批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項目,以新業(ye) 態、新產(chan) 品推動文旅融合。
“自1997年申遺成功以來,平遙古城遊客增長250多倍,景區工作人員從(cong) 1000多漲到了7萬(wan) 多。”平遙縣文化和旅遊局有關(guan) 工作人員表示。
與(yu) 此同時,平遙大力扶植推光漆器、剪紙、燈藝、雕塑以及平遙牛肉、老陳醋等具有良好品牌效應的非遺項目,眾(zhong) 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寶也逐漸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美國攝影師蘇珊·都利(Susan Dooley)十幾年前初到平遙時,老舊的工廠和機器讓她覺得這裏是座工業(ye) 化城市,不斷來此參與(yu) 攝影展的過程中,她眼中的平遙發生了巨變:“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平遙幹淨了許多,人們(men) 都麵帶笑容,特色飯店和客棧建了起來,可看的、吸引人的東(dong) 西越來越多,文化氣息很濃厚。”
文旅發展引發“蝴蝶效應”
平遙古城有“龜城”之說,“摸摸龜背背,好活一輩輩”,古往今來,平遙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就藏在方言俗語中。眾(zhong) 多文化活動帶給了平遙兩(liang) 種財富,一種是直接的經濟財富,一種是看不見的文化財富。
走在街頭,剪窗花的老奶奶會(hui) 用英語同遊客交流;隔壁的民俗客棧住過法國前總統夫婦;牆角小店的漆器遠銷東(dong) 南亞(ya) ;南門廣場常見打太極的西方麵孔……古城中,臨(lin) 街商鋪隨處可見中英文對照的櫥窗說明,國際化程度與(yu) 日俱增。
“每5個(ge) 平遙人裏就有1個(ge) 從(cong) 事文化和旅遊相關(guan) 工作。”這句話並非虛言。曾在平遙古城開了20年電瓶車的肖三元在耳濡目染下逐漸對攝影有了興(xing) 趣。2007年,他嚐試帶著自己拍下的照片參展,成功進入當年由10個(ge) 業(ye) 餘(yu) 攝影者作品組成的“十人聯展”,由此,他逐漸走上了策展人、攝影師之路。
如今,已是一家會(hui) 展服務公司負責人的肖三元說:“一個(ge) 接一個(ge) 的文化活動讓縣裏文化氛圍濃厚,讓我們(men) 這種有藝術夢的本地人有了大展身手的平台。”為(wei) 了給像肖三元一樣的本土藝術愛好者更多機會(hui) ,平遙的文化活動均開設了“山西日”“從(cong) 山西出發”等本土展示單元,成為(wei) 普通百姓圓藝術夢的夢想孵化器。
藝術大展讓百姓的藝術審美也逐步提高,視野變得開闊。大展之外,平遙相繼成立平遙古城書(shu) 畫院、晉都畫院等涉文涉藝協會(hui) 團體(ti) ,大量吸收文化藝術創作人才,充實民間文藝隊伍,湧現出了民間鑼鼓隊、民樂(le) 隊、軍(jun) 樂(le) 隊等多家民間藝術團體(ti) ,極富地域特色的表演獲得遊客交口讚歎。
如今的平遙古城,越來越多百姓在文旅發展的進程中過上了幸福生活。據介紹,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一城兩(liang) 寺”一體(ti) 化雲(yun) 端監測係統、平遙非遺數字展示館、“平遙智慧大腦”等將一一落地,進一步加強平遙古城保護,助力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朱 萌 本報駐山西記者 郭誌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