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鄠邑蔡家坡村:忙罷 來點藝術!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
忙罷,來點藝術!
暮春午後,陽光向暖,微風不燥,我駕車從(cong) 西安出發,沿著關(guan) 中環線一路向西,來到秦嶺北麓的蔡家坡村,邂逅一場藝術鄉(xiang) 村盛宴。
走進蔡家坡村,沿著整潔的村道前行,一幅藝術與(yu) 鄉(xiang) 土完美融合的畫卷緩緩打開。展卷遠眺,青山為(wei) 懷,土地為(wei) 抱,民居幾痕,草木蔥鬱,麥浪滾滾,瓜果蔬菜高低錯落,蟲鳴鳥叫此起彼伏,安逸、靜謐、美好,可謂“村在畫中”。
定睛細看,民居牆上繪有農(nong) 民收麥時淳樸、爽朗的笑容,農(nong) 人成為(wei) 時尚大片的主角;麥田深處有巨大的鏡子,折射畫中人的時空變幻;“大地之子”靜靜地趴在土地上,似有無限眷戀;稻草人、紙飛機的雕塑,讓土地生動活潑……分明“畫在村中”。
“真是毫無違和的寫(xie) 意。”一位路過的遊人不禁感慨。不錯,這裏的村景因藝術而更加靈動,藝術又因鄉(xiang) 村而更富質感。當我們(men) 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商業(ye) 化鄉(xiang) 村,終於(yu) 發現真正的鄉(xiang) 村藝術,本該是這般尊重鄉(xiang) 村原有特點,不破壞鄉(xiang) 土自然之美,卻能讓村子熠熠生輝的傑作。
然而,這隻是蔡家坡藝術鄉(xiang) 村的一角。你相信嗎?這樣小的一個(ge) 村子,竟然村史館、劇院樣樣不少。
在村史館一樓,村民家的老物件成了珍貴的藏品。鐮刀、犁頭、木杈、推板、竹筢是農(nong) 田裏的功臣,見證著父輩在土地裏的汗水與(yu) 輝煌。笊籬、水缸、舀水勺、搪瓷盆、蒸籠是廚房裏的戰士,煙霧蒸騰中,母親(qin) 將樸素的食材變成可口美味。因為(wei) 它們(men) 的存在,昔日艱辛、苦澀的鄉(xiang) 村生活也充滿溫情,讓人回味、流連。走上二樓,滾動播放的視頻展現了村民曾經的勞作、生活以及山村脫貧致富後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堅信智慧與(yu) 勤奮必將引領我們(men) 過上幸福的生活。鄉(xiang) 土舊物與(yu) 奮進往事成為(wei) 藝術元素,點綴在農(nong) 人和遊客心中。
從(cong) 介紹中,我得知這些藝術創意來自西安多所高校與(yu) 蔡家坡村委共同開啟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計劃,而終南劇院就是高校學生與(yu) 村民藝術演出的公共場地。每年麥收時節,終南劇院熱鬧非凡,“關(guan) 中忙罷藝術節”的歌聲響徹原野。這裏已經舉(ju) 辦藝術節等相關(guan) 演出30多場,還有村民自發組織的各類活動20多場。田野化為(wei) 演出現場,文藝熏陶就在田邊,村民真正成為(wei) 藝術的參與(yu) 者、享用者、傳(chuan) 承者。
我繼續向田間地頭行走,看到一個(ge) 孩子和爺爺坐在葡萄藤下,陽光斑駁在祖孫的身上,幸福洋溢在他們(men) 的臉上。一個(ge) 長發姑娘在自家院子裏擺放桌椅,張貼“太陽下山,就是喝酒的信號”條幅,為(wei) 即將開張的燒烤小店忙碌。一位中年遊客抽出一根草穗咬在嘴裏,目光深邃而平靜,似陷入深深的沉思。或許於(yu) 他而言,時光隧道的那頭,彎腰播種的記憶還不曾走遠。一排排高高低低的露營天幕與(yu) 帳篷下,飽經城市喧囂的人們(men) 與(yu) 山林、土地相擁,尋求身心的放鬆……
一路行走,我感動於(yu) “藝不遠人”。這讓人看到美好生活的樣子,給人帶來幸福生活的期待。麥田喚醒遊人的鄉(xiang) 愁,又治愈遊人的靈魂。正是得益於(yu) 如此用心的鄉(xiang) 村計劃,蔡家坡村先後獲得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稱號。這裏的藝術,留得住山居生活,藏得下詩與(yu) 遠方。“窮鄉(xiang) 僻壤”的村子,也可以成為(wei) 精神的彼岸。
我沉醉在這藝術的鄉(xiang) 野裏,不知不覺,太陽斜了身子,倦鳥紛紛歸巢,我的旅行也將結束。但我知道與(yu) 蔡家坡的相遇是一次自然之旅、審美之旅,更是一次心靈之旅。我心滿意足又戀戀不舍地離開,期待下一次更驚豔的重逢。(李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