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花費少速度快打卡景點多 “刷國保”的人正打卡全中國

發布時間:2023-05-17 10: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青島一天狂走17個(ge) 景點”“特種兵6小時突擊上海”“30小時往返1300公裏旅遊6個(ge) 省”……“五一”假期前後,“特種兵式旅遊”席卷社交平台,許多年輕人比拚著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打卡最多景點。因為(wei) 花費少、速度快,打卡景點多,被笑稱為(wei) “特種兵”。

  不過這種旅遊方式,在“刷保人”看來,實在有些難以理解。

  浮光掠影不如看到意義(yi)

  與(yu) 浮光掠影的“特種兵式旅遊”不同,“刷保人”更喜歡探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國保”)背後的厚重曆史內(nei) 涵。其實所謂“刷保”,即是指文博考古愛好者打卡全國各地古跡這件事。

  自1961年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產(chan) 生至2022年,國務院已公布了8批共5058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國保”一般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藝術價(jia) 值,接受國家最高級別保護。

  生笑經常遊曆於(yu) 這5000多處“國保”以及各處非國家級文保單位、遺址。對他來說,成為(wei) “刷保人”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2007年前後,生笑就利用休息時間,遊覽全國各地保護遺址,“走到哪兒(er) 算哪兒(er) ,也沒有規劃”。那幾年,生笑走完了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莫高窟等熱門景點後,覺得不滿足、不“解渴”,“當時就很想接著再研究下八大石窟”。

  2019年前後,生笑開始係統地在全國各地“刷保”。他說,現在的社會(hui) 雖然物質條件好了,卻比較浮躁。大家都急於(yu) 辦成一些事情,也比較注重得失。處於(yu) 這樣的環境下,他更想去關(guan) 注具體(ti) 的“細節”。就這樣,“刷保”成了他生活中“細節”的體(ti) 現,也成為(wei) 他的生活支點之一。

  與(yu) 生笑的經曆相似的是另一位“刷保人”桑玉。3年前,她辭掉了媒體(ti) 行業(ye) 工作,正式成為(wei) 一名自由攝影師,不開工的時候,她有近半年的時間可以四處旅遊。

  起初,桑玉也是浮光掠影般在各地遊玩,導遊的解說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對名勝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不求甚解。但一段時間後,桑玉覺得這樣的旅遊“很沒有意思”。她愈發喜歡看壁畫中的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怎樣做飯、怎樣打獵、穿什麽(me) 樣的衣服,等等。

  事實上,觀看“國保”的美妙感受,不會(hui) 憑空而來,隻有當相關(guan) 知識儲(chu) 備足夠豐(feng) 富,它們(men) 才會(hui) 帶來不同的旅行體(ti) 驗。現在,桑玉每次出行前,會(hui) 先在網上對“國保”曆史知識進行搜索。比如,去探訪天津薊州區獨樂(le) 寺時,桑玉提前總結了該寺廟的幾大看點;走訪薊州區白塔寺時,她與(yu) 同行人一起分享了寺廟背後的傳(chuan) 說與(yu) 此前梁思成對該寺廟的描述。

  看到遺跡時的震撼感受,難以忘懷

  在眾(zhong) 多“刷保”經曆中,桑玉和生笑提到了一個(ge) 共同的地點,位於(yu) 新疆荒漠中的一座故城——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位於(yu) 新疆吉木薩爾縣城北偏東(dong) 12公裏處,南枕天山,北望草原,這裏是古代絲(si) 綢之路北道的必經之地,也是唐代北庭大都護府治所所在地。“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這是唐代詩人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所寫(xie) ,詩中描述的也正是當年北庭的景致。

  3年前,生笑剛到這裏時,“就看到地麵上有幾個(ge) 土疙瘩”。望著一片荒蕪的沙漠,一時間不知自己所要探訪的“國保”在何處。

  其實,北庭故城名字聽起來文雅,而在當地人口中,它多被稱為(wei) “破城子”。現如今,在風沙侵蝕下,北庭故城僅(jin) 留有南、北、西三麵城垣輪廓、護城河和壕溝。如果站在高處,可見故城略呈長方形,有內(nei) 城和外城。不過大部分內(nei) 外城核心建築早已在自然的風化侵蝕中消失殆盡,僅(jin) 留下一些斷壁殘垣。

  在北庭故城西邊不遠處,這趟新疆“刷保”之旅最吸引桑玉的則是高昌回鶻佛寺遺址。柏孜克裏克石窟這座寺廟也被稱為(wei) 西大寺,始建於(yu) 公元10世紀前後,為(wei) 高昌回鶻的王室寺院。遺址內(nei) 現留有極高藝術價(jia) 值的壁畫、佛像以及回鶻文題記。

  105號配殿的《王者出行圖》,人物形象描繪生動,聞名遐邇,具有極高的曆史價(jia) 值。桑玉在寺廟遺址內(nei) 仔細觀摩了這幅壁畫。在畫中,她看到一對供養(yang) 人像,彎眉魚眼,高鼻小口,臉部豐(feng) 腴飽滿,大耳垂肩,雙手於(yu) 胸前合十,手持一朵鮮花,帶著鮮明的唐代以來中原人物畫的神韻。

  時至今日,桑玉與(yu) 生笑對北庭故城的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晰,但所處荒蕪大漠中,觸碰曆史文物,他們(men) 所看到遺跡時的震撼感受,難以忘懷。

  以“文物研學”為(wei) 起點

  作為(wei) 普通人,我們(men) 究竟如何開始一次訪古之旅呢?

  生笑分享了自己的經曆。在2019年前後,生笑開始報名參加旅行社的古跡研學項目。他跟隨活動中的考古專(zhuan) 家、學者或研究員,深入考古現場,聽取老師的現場講解,了解隱藏在古跡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研學團裏的老師會(hui) 將曆史脈絡梳理清楚,而且現場觀摩,對文化的了解會(hui) 更深刻。”生笑說。

  可以說,研學項目也是桑玉係統性地探索古跡遺址的開始。3年前,她參與(yu) 了石窟院的研學項目。跟隨遊學團隊,桑玉走訪了河西石窟、新疆石窟、四川安嶽石窟以及山西晉東(dong) 南雲(yun) 岡(gang) 等多條線路。

  不久前,國家文物局等3部門印發了《關(guan) 於(yu) 開展中國文物主題遊徑建設工作的通知》。文物主題遊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wei) 主幹,以特定主題為(wei) 主線,集中展示專(zhuan) 題曆史文化的文化遺產(chan) 旅遊線路。這種“文物+旅遊”的組合也將滿足更多以“刷保”為(wei) 出遊目標的遊客的需求,帶動更多人關(guan) 注我們(men) 國家廣闊土地上星羅棋布的不可移動文物,讓遺產(chan) 更好地活起來。 (見習(xi) 記者 李悅)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