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昌”手越握越緊了
【一線講述】
“雙昌”手越握越緊了
講述人: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曹遠學
重慶榮昌與(yu) 四川隆昌是鄰居。榮昌安富被譽為(wei) 中國三大陶都之一,榮昌陶自古就離不開隆昌人。雙城經濟圈建設讓榮昌和隆昌相互融入,“雙昌”的手越握越緊了。光是在安富古鎮,就有幾十家川籍陶瓷企業(ye) ,每年產(chan) 值都超過10億(yi) 元。
2021年,榮昌與(yu) 隆昌還啟動了規劃麵積19.6萬(wan) 畝(mu) 的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帶“雙昌”合作示範園區(以下簡稱“雙昌產(chan) 業(ye) 園”)建設,並將榮昌區安富街道普陀村與(yu) 相鄰的隆昌市石燕橋鎮三合村作為(wei) 先行區,打破川渝行政區劃界限,以園區規劃設計、主導產(chan) 業(ye) 、建設標準、政策標準等七個(ge) 方麵統一共建,開啟了農(nong) 業(ye) 跨省合作新模式。
一年多來,雙昌產(chan) 業(ye) 園聚焦打造中國西部“魚米之鄉(xiang) ”,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整治,建設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yang) 示範區,提高綜合產(chan) 出率。規範化、機械化的種植養(yang) 殖切實為(wei) 村民省下了不少成本。有的稻蝦種植養(yang) 殖大戶稻穀的產(chan) 量一點兒(er) 沒減少,但靠每年兩(liang) 季蝦能多出幾十萬(wan) 元的收益。
同為(wei) 優(you) 質豬種發源地和主產(chan) 區,榮昌與(yu) 隆昌還在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圍繞智慧豬場,建立博士專(zhuan) 家工作站、科研試驗基地及科技專(zhuan) 家大院,集合榮昌國家畜牧科技城、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等平台資源,依托西南大學、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四川內(nei) 江市農(nong) 科院等科研機構的專(zhuan) 家力量,以智能化、數字化、現代化生豬養(yang) 殖賦能川渝優(you) 良豬種的保護和利用。
園區開發不斷深入,普陀村與(yu) 三合村也設立起聯合交流機製,定期開展工作對接,常態化舉(ju) 行聯合主題黨(dang) 日,共同組建誌願者隊伍。前段時間,兩(liang) 個(ge) 村子的30多名黨(dang) 員還集中在園區的農(nong) 家院舍、產(chan) 業(ye) 基地,學習(xi) 交流種植養(yang) 殖技術、人居環境整治等方法,共為(wei) 協同發展獻計獻策。
兩(liang) 地幹部群眾(zhong) 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觀光步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便道、公路環線很快就鋪設起來,120餘(yu) 戶農(nong) 房也陸續整治一新,人居環境大為(wei) 改善。走上發展快車道的雙昌產(chan) 業(ye) 園又順勢打造起“歸園陶居-巴蜀美麗(li) 庭院示範片”,以川渝“新風小院”承托院史館、小院講堂等文化平台,並通過“積分製”推動文明村風提升。我們(men) 還在不同平台和農(nong) 旅場景植入陶器、夏布、折扇等本地國家級非遺文化,彰顯“雙昌”合作的曆史淵源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文化特色。
優(you) 勢互補、產(chan) 業(ye) 協同、資源共享、政策疊加、合作共贏,榮昌與(yu) 隆昌手越牽越緊了。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我們(men) 會(hui) 繼續通過跨區域協同,拓展農(nong) 業(ye) 多元化功能,推動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相信未來會(hui) 有更好的成果。
(光明日報記者黃漢鑫、李宏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