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要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並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和加強地方政府債(zhai) 務管理等作出重要部署。
統籌金融機構改革化險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近年來,我國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果斷處置高風險企業(ye) 集團和高風險金融機構,有效壓降影子銀行風險,全麵清理整頓金融秩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但也要看到,金融風險形勢仍複雜嚴(yan) 峻。比如,信用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一些企業(ye) 債(zhai) 務風險突出等。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給我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帶來挑戰。
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wei) ,當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仍是重點工作之一,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風險尚未完全出清。金融機構改革化險不僅(jin) 有助於(yu) 金融行業(ye) 自身穩健發展,也有助於(yu) 金融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
“考慮到開放條件下跨境金融風險的積累與(yu) 傳(chuan) 導,以及前期防範化解風險成果鞏固擴大,需要繼續壓實金融風險處置各方責任,積極穩妥壓降存量高風險機構,強化風險監測、預警、評估,推動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說。
“要壓實各方責任,及時加以處置,防止形成區域性、係統性金融風險。”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誌恒說。
促房地產(chan) 平穩健康發展
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房地產(chan) “灰犀牛”風險必須引起重視。
“目前,政策加大金融對保交樓、保民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並強化落地,滿足了優(you) 質龍頭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可引導其探索新的、可持續的業(ye) 務增長點。此外,政策在支持優(you) 質國企和民企改善資產(chan) 負債(zhai) 、有效防範化解風險、防止無序擴張的同時,也應著眼於(yu) 正確處理和防範係統性風險及道德風險。”龐溟建議。
婁飛鵬分析,房地產(chan) 領域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推動建立新的發展模式,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仍是重點。要繼續落實前期出台的各項政策,同時通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發展化解風險。
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避免房地產(chan) 風險、金融風險和地方債(zhai) 風險交織,產(chan) 生係統性風險。“考慮到我國不少中小銀行、保險和信托機構資產(chan) 很大部分都與(yu) 房地產(chan) 相關(guan) ,要謹防房地產(chan) 領域的風險向金融係統蔓延,在局部形成係統性風險。”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說。
“下一階段,應繼續推動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落實改善優(you) 質房企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計劃,繼續促進優(you) 質龍頭企業(ye) 通過信貸、債(zhai) 券和股權等開展常態化融資,繼續帶動房地產(chan) 行業(ye) 現金流、投資活動、重組並購回到正常發展軌道。推動房地產(chan) 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應在堅持‘房住不炒’與(yu) ‘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目標下,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chan) 長效機製。”龐溟說。
加強地方政府債(zhai) 務管理
近年來,我國加強政府債(zhai) 務管理,建立常態化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製,堅決(jue) 製止違法違規舉(ju) 債(zhai) 行為(wei) 、遏製隱性債(zhai) 務增量,穩妥化解隱性債(zhai) 務存量,始終保持高壓監管問責態勢。
截至目前,全國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占GDP的比重(負債(zhai) 率)低於(yu) 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yu) 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國家水平,風險總體(ti) 可控。
同時,還存在一些地方隱性債(zhai) 務規模仍然較大,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zhai) 務風險亟待規範管理等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要加強地方政府債(zhai) 務管理,嚴(yan) 控新增隱性債(zhai) 務。專(zhuan) 家認為(wei)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要堅持“開正門、堵旁門”,遏增量、化存量。
規範管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是防範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的重要內(nei) 容。“要壓實省級政府防範化解隱性債(zhai) 務主體(ti) 責任,加大存量隱性債(zhai) 務處置力度。禁止各種變相舉(ju) 債(zhai) 行為(wei) ,防範地方國有企事業(ye) 單位平台化。加強對融資平台公司的綜合治理,推動分類轉型。同時,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ti) 係,健全省以下財政體(ti) 製,穩步推進地方稅體(ti) 係建設,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羅誌恒說。
近年來,一些地方經濟恢複發展困難較多,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對此,白彥鋒認為(wei) ,隨著經濟持續恢複、房地產(chan) 市場逐漸回暖、房地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逐漸形成,地方財政可持續運行狀況將逐步得到改善。(經濟日報記者曾金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