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區縣增至827個 以醫共體之“通”破解看病之“痛”
以醫共體(ti) 之“通”破解看病之“痛”(健康中國 奮發有為(wei) )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是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構建分級診療有序就醫格局、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就醫難的有力抓手,是構建新型衛生醫療服務體(ti) 係的“牛鼻子”。
近日,2023中國縣域醫共體(ti) 大會(hui) 暨中國醫院協會(hui) 醫共體(ti) 分會(hui) 學術年會(hui) 在河南省鄭州市舉(ju) 行。本次大會(hui) 由中國醫院協會(hui) 醫共體(ti) 分會(hui) 主辦、鄭州市衛健委承辦,以“完善農(nong) 村醫衛服務體(ti) 係 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為(wei) 主題,與(yu) 會(hui) 嘉賓圍繞縣域醫共體(ti) 建設相關(guan) 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和分享,探討破解醫共體(ti) 建設難題。
縣域醫共體(ti) 試點區縣增至827個(ge)
什麽(me) 是醫共體(ti) ?它和“醫聯體(ti) ”有何關(guan) 係?
“2015年和2017年國務院分別對分級診療製度和醫聯體(ti) 建設作出頂層設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人口健康科學數據中心管理中心主任劉德培介紹,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推進分級診療製度建設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組建醫療聯合體(ti) (簡稱醫聯體(ti)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推進醫療聯合體(ti) 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探索分區域、分層次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ti) ,在城市主要組建醫療集團,在縣域主要組建醫療共同體(ti) ,跨區域組建專(zhuan) 科聯盟,在邊遠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
換言之,醫共體(ti) 是醫聯體(ti) 的4種模式之一,是指在縣域內(nei) 由縣級醫院牽頭,聯合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的緊密型醫聯體(ti) ,實現管理統一、服務同質、責任共擔、利益共享。
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全國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試點工作,經過幾年探索,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醫共體(ti) 是要把各級醫療機構打造成服務共同體(ti) 、管理共同體(ti) 、責任共同體(ti) 和利益共同體(ti) ,以此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增強基層的服務品牌吸引力,從(cong) 而真正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的有序就診格局。”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院長梁萬(wan) 年表示,醫共體(ti) 建設是要通過構建優(you) 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ti) 係實現分級診療,這一體(ti) 係形成的標誌是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變成“一家人”“一條心”“一本賬”,也就是對醫共體(ti) 內(nei) 部各醫療機構的人、財、物、事等進行統一管理。
“經過數年的建設發展,醫共體(ti) 建設成效明顯。”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運行評價(jia) 處處長胡同宇說,當前,醫療服務回流縣域、下沉基層效果進一步顯現;縣域內(nei) 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患者就醫負擔減輕,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醫保打包付費促進基金下沉作用明顯。2021年,全國縣域醫共體(ti) 試點區縣從(cong) 754個(ge) 增加至827個(ge) ,634個(ge) 區縣符合緊密型標準,占比76.7%。目前,河南、河北、山西等18個(ge) 省份全麵開展縣域醫共體(ti) 建設。
今年達到緊密型標準的縣力爭(zheng) 不低於(yu) 60%
胡同宇介紹,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有4個(ge) 特點:從(cong) 建立以人為(wei) 本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入手,探索人、財、物的統一和集中管理;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探索總額預付、結餘(yu) 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等;以信息化建設為(wei) 支撐,加強資源集約配置,推動醫療衛生信息係統融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引導優(you) 質資源下沉基層。
“促進分級診療製度的利益共享機製有待完善。”胡同宇介紹,盡管基層門急診人次占比提升、牽頭醫院幫助基層開設了更多新項目和技術,但基層醫保資金占比在降低,且醫療服務收入占比未隨著服務量占比的提高而提高。現階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cong) 醫共體(ti) 改革建設中獲益較少,與(yu) “強縣域”相比,“強基層”任重道遠。
作為(wei) 三明醫改的推動者,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會(hui) 原主任詹積富認為(wei) ,政府須承擔辦醫責任,轉變理念,建設管理並監督醫院;須建設縣、鄉(xiang) 、村人財物一體(ti) 化的健康管護組織;須徹底斬斷藥品耗材灰色利益鏈條,把醫保基金從(cong) 僅(jin) 用於(yu) 治病上升到健康;須實行工資總額核定下的全員崗位年薪製,建立健康效益考核評價(jia) 監督體(ti) 係。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從(cong) “患者越多,醫務人員收入越高”到“群眾(zhong) 越健康,醫務人員收入越高”的轉變。
如何建立好縣域中醫醫療衛生共同體(ti)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際歐亞(ya) 科學院院士劉保延建議,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守正創新、傳(chuan) 承精華;轉變研究範式,構建新型的研究體(ti) 係、管理機製、價(jia) 值觀、評價(jia) 方法;通過數字化轉型,借助信息化手段處理好醫共體(ti) 的複雜問題和個(ge) 體(ti) 化問題。
“2023年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重點之一,便是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由試點階段轉入全麵推進階段。”胡同宇介紹,以省為(wei) 單位部署開展,今年的目標是達到緊密型標準的縣(市)比例不低於(yu) 60%。
河南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已實現全覆蓋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醫療服務需求大省。”河南省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張若石表示,河南一方麵著力解決(jue) 醫療資源不平衡和優(you) 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共同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醫學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縣域醫療中心建設;另一方麵,高質量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整合優(you) 化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全麵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讓群眾(zhong) 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係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河南省衛健委體(ti) 改處處長王耀平介紹,2022年6月底,河南省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已實現全覆蓋,103個(ge) 縣市組建的179個(ge) 縣域醫共體(ti) 全部開始實質性運行。
在鄭州市金水區鳳凰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金水區以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為(wei) 抓手,重新整合以區總醫院為(wei) 核心的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目前已經逐步演變形成了以區總醫院為(wei) 核心、附屬3區2院為(wei) 補充、21個(ge) 中心和8個(ge) 社區衛生服務站為(wei) 延伸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
“以前每次看病都要到市裏大醫院,來回路上折騰不說,兒(er) 女們(men) 還耽誤工作。而今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和大醫院一樣的醫生、一樣的服務,真是太方便了。”在鳳凰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民李先生在就診現場說。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的建設是醫療衛生體(ti) 係的係統重塑,是醫療衛生治理方式和治理體(ti) 係的優(you) 化,需要管理者、參與(yu) 者轉變觀念,也考驗著政府的認識、責任和決(jue) 心。構建‘縣級強、鄉(xiang) 村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優(you) 質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需要協作協同、久久為(wei) 功。”胡同宇表示,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需要省級推動、市級統籌協調、縣級實施、醫共體(ti) 及時反饋,注重從(cong) 治療轉向健康管理,從(cong) 單個(ge) 機構轉向縣域共同發展,從(cong) 衛生行業(ye) 管理轉向多部門治理。(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