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

發布時間:2023-05-25 09:42:00來源: 人民日報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

  本報記者 亓玉昆

  作為(wei) “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青藏高原不僅(jin) 是旅遊勝地,更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保護地位特殊,立法意義(yi) 重大。

  2023年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製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加強生態風險防控的客觀要求,是解決(jue)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特殊問題、回應青藏高原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的現實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傑表示,這部法律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起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對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促進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yi) ,為(wei) 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提供了法治保障。

  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

  林木蔥蘢、河水潺潺、岩羊成群,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們(men) 巡護中常見的景觀。

  “青藏高原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形成了大量的高原特有物種,是地球生物十分寶貴的基因庫。如今,在青藏高原見到各類珍貴野生動物,不再是一件新鮮事。近年來,野犛牛、藏羚羊、黑頸鶴等自然種群數量明顯恢複和增長。”全國人大代表、西藏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教授拉瓊從(cong) 事青藏高原生物生態研究工作30餘(yu) 年,拉瓊表示,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具有對全球變化敏感、抗外部幹擾能力弱、退化生態係統的自然恢複慢等特征,其生態係統質量與(yu) 功能狀況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等。

  青海湖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青海湖裸鯉是其特有野生動物物種。環湖40餘(yu) 條河流及眾(zhong) 多泉水形成大麵積的高原濕地,成為(wei) 候鳥遷徙停留和生息繁衍的天堂。

  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通過頒布之際,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一批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典型案例,其中一個(ge) 案例與(yu) 青海湖有關(guan) 。

  2021年8月,唐某等三人前往青海湖環湖東(dong) 路羊場附近,使用橡皮艇、船尾機、漁網、水褲等工具捕撈青海湖裸鯉。次日淩晨,唐某駕駛載魚車輛返回時側(ce) 翻,被執法民警查獲。後來,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檢察院以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對唐某等三人提起公訴,同時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唐某等有期徒刑十個(ge) 月至拘役六個(ge) 月不等,沒收犯罪工具,同時判決(jue) 其共同承擔生態修複費用,並組織增殖放流,及時修複受損生態環境。

  “即將施行的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承擔修複責任、賠償(chang) 損失和相關(guan) 費用作出規定。”辦案法官表示,今後這類案件的辦理將更加有法可依,有利於(yu) 司法機關(guan) 更好地貫徹落實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保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

  多條大江大河發源於(yu) 青藏高原,這裏還有大量珍稀野生動物棲息聚集。從(cong) 雪山到草原、從(cong) 森林到湖泊,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生物多樣性保護曆來備受重視。

  袁傑介紹,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規定國家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同時明確在珍貴瀕危或者特有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和重要棲息地等區域依法設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並要求開展野生動植物物種調查,加強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遷徙洄遊通道和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對青藏高原珍貴瀕危或者特有野生動植物物種實行重點保護,完善相關(guan) 名錄製度等。

  “這部法律還對健全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體(ti) 係、加強生物多樣性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研究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珍貴瀕危或者特有野生動植物物種救護和遷地保護等作出規定。”拉瓊說。

  針對雪山冰川凍土等提出特殊性保護要求

  青藏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廣泛發育著雪山冰川凍土。從(cong) 飛機上俯瞰,連綿起伏的群山被白雪覆蓋,十分壯觀。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主要矛盾、特殊問題、突出特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同時針對青藏高原特定的、突出的問題製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wei) 介紹,雪山冰川、高原凍土是青藏高原重要生態係統,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突出雪山冰川凍土等的特殊性保護要求並作出規定。

  “雪山冰川凍土等具有調節氣候、維護生態平衡的功能。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凍土生態係統敏感脆弱,部分地區還存在不合理的人類開發活動,伴隨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青藏高原受損生態係統的恢複難度仍然較大。由此,突出雪山冰川凍土等的特殊性保護具有現實必要性。”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教授陳海嵩說。

  建立健全青藏高原雪山冰川凍土保護製度;將大型冰帽冰川、小規模冰川群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對重要雪山冰川實施封禁保護,嚴(yan) 格控製人為(wei) 擾動;劃定凍土區保護範圍,加強對多年凍土區和中深季節凍土區的保護;嚴(yan) 格控製多年凍土區資源開發,嚴(yan) 格審批多年凍土區城鎮規劃和交通、管線、輸變電等重大工程項目……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對雪山冰川凍土保護作了一係列針對性規定。

  雪山冰川凍土變化對地表的水文、地氣之間的碳交換、寒區生態係統、高寒植被和地表景觀等都會(hui) 產(chan) 生重要影響。這部法律將“生態風險防控”作為(wei) 專(zhuan) 章,明確國家加強對氣候變化及其綜合影響的監測,建立氣候變化對雪山冰川凍土等影響的預測體(ti) 係,完善生態風險報告和預警機製,同時,開展雪山冰川凍土消融退化對區域生態係統影響的監測與(yu) 風險評估。

  “這些措施有利於(yu) 加強自然生態係統乃至經濟社會(hui) 係統的風險識別與(yu) 管理,以采取切實有效的調整適應行動,有效應對並降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用法治方式保障青藏高原生態安全。”陳海嵩說。

  強化旅遊、山地戶外運動中的生態環境保護

  今年“五一”假期,正值第二十屆www.easyfundingllc.com登山大會(hui) 在拉薩舉(ju) 行,包括登山、滑雪、徒步、自行車等各類山地運動,吸引了全國山地戶外運動愛好者參加。

  本屆登山大會(hui) 舉(ju) 行了山地戶外活動環境保護承諾簽字活動,引導大家做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者、宣傳(chuan) 者。參與(yu) 者通過隨身攜帶、集中打包的方式處置自己在登山活動中產(chan) 生的垃圾。

  青藏高原旅遊和山地戶外運動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日益受到關(guan) 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從(cong) 多個(ge) 角度對此作出規定。

  袁傑表示,法律規定了組織或者參加青藏高原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活動,應當遵守安全規定和文明行為(wei) 規範,符合區域生態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管控和規範要求;禁止破壞自然景觀和草原植被、獵捕和采集野生動植物,並對隨意傾(qing) 倒、拋撒生活垃圾行為(wei) 明確了相應的罰則。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對旅遊活動中的違法行為(wei) 區分個(ge) 人和單位設定處罰,加大對違法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陳海嵩說,破壞自然景觀和草原植被或者獵捕、采集國家、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依照有關(guan) 法律法規的規定從(cong) 重處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