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花兒看新疆|津疆攜手 昆侖山農牧民戈壁灘建起新家園
新華社烏(wu) 魯木齊5月24日電 題:津疆攜手 昆侖(lun) 山農(nong) 牧民戈壁灘建起新家園
新華社記者杜剛、周生斌
昆侖(lun) 山北麓和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之間,有一個(ge) 村子叫津南新村,屬於(yu) 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村名取自天津市津南區。眼下寬闊整潔的鄉(xiang) 村道路上綠樹成蔭,400餘(yu) 座大棚裏的蔬菜瓜果生長正旺。但2013年,這裏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
剛從(cong) 辣椒大棚忙完回家的托合提庫爾班·麥麥提江回到家,坐在沙發上,喝了一口茶說道,2018年前,他和家人住在昆侖(lun) 山深處的牧業(ye) 村,距離鄉(xiang) 政府50多公裏,房子是土坯房,隻能喝澇壩水,全家靠為(wei) 數不多的羊和1畝(mu) 多地生活,因交通不便去縣城次數屈指可數。在他和鄰居看來,“世世代代都是這麽(me) 過的”。
直到縣裏幹部把他帶到津南新村,說自願的話可以免費住進漂亮的房子,有自來水和電,還能分到一個(ge) 現代化蔬菜大棚。他還是猶豫了:的確好,距離縣城才3公裏,做什麽(me) 都方便,但“馬路上能放羊嗎?種大棚和繡花一樣難,能種出來嗎?種出來能賣掉嗎?”
想到早早嫁人的大女兒(er) ,他下決(jue) 心給小女兒(er) 和小兒(er) 子提供好的讀書(shu) 環境——搬!
因為(wei) 家具少,最值錢的羊搬不下來,整個(ge) 搬家過程很簡單。當時讓他安心的是,山裏房子還在,羊也交給同村的人。如今,他把40隻羊作為(wei) “存款”托管給其他村民,一隻羊每年有400元利息,產(chan) 的新羔歸托管人。
剛開始,種菜難倒了這個(ge) 放羊的男人。曆經幾次失敗,在農(nong) 業(ye) 技術指導員幫助下,托合提庫爾班終於(yu) 收獲了第一批西紅柿和辣椒。可怎麽(me) 賣?在幹部幫忙聯絡下,他和鄰居的菜賣到了集市、飯館,漸漸一些經營者上門來收菜。如今,托合提庫爾班的一個(ge) 大棚一年約有2萬(wan) 元收入。
5年過去了,小女兒(er) 和小兒(er) 子已在縣城讀書(shu) ,他對種大棚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家裏購買(mai) 了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熱水器等。老房子,有可能再也不用回去了,“我這輩子吃過的苦,孩子們(men) 不用再受了。”
搬遷下山的農(nong) 牧民中,塔依爾江·買(mai) 提努爾邊種大棚邊做二手車生意,艾薩尼亞(ya) 孜·麥麥提江在家門口的天津工業(ye) 園區上班,還有農(nong) 牧民家的孩子考上大學後在城市安家定居。
農(nong) 牧民生活改善的背後是多年來國家對口援疆政策的持續落地。近年來,對口支援和田地區策勒縣的天津市先後投入1.1億(yi) 元,協助津南新村建設溫室大棚401座及大棚種植區滴灌工程配套設施、住宅、防風林等,提供大棚建設、種植技術指導及優(you) 良果蔬品種。
謝磊是天津市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策勒縣工作組組長。他說,一批批從(cong) 天津來的援疆幹部和當地政府攜手,把先進的種子引進來,把沿海企業(ye) 招商到村民家門口,“看到村民生活一天天變化、對未來充滿希望,聽到孩子們(men) 的朗朗讀書(shu) 聲,覺得跨越幾千公裏來這裏工作,值!”
津南新村未來的發展路徑日漸清晰。謝磊介紹,村裏成立了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逐步實現統一良種供應、農(nong) 藥配方、技術指導、防病蟲害、產(chan) 品銷售的供銷一體(ti) 化經營模式,還將大力發展觀光采摘、農(nong) 家樂(le) 等,形成近郊景觀、運動休閑基地。
托合提庫爾班說他有一個(ge) 願望:未來和孩子去看看幾千公裏外的津南區,這個(ge) 和新家有著一樣名字的地方。(記者杜剛、周生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