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企業高端化戰略變革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25 09: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焦豪(北京師範大學京師特聘教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企業(ye) 作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經濟主體(ti) ,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至關(guan) 重要。企業(ye) 的高端化戰略變革,是指企業(ye) 基於(yu) 數字化、平台化、綠色低碳化發展模式,突破傳(chuan) 統相對中低端的發展路徑,通過係統變革進入相對高端的市場實現新的發展,在實現企業(ye) 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帶動所在產(chan) 業(ye) 或行業(ye) 實現轉型與(yu) 升級。企業(ye) 高端化戰略變革不僅(jin) 是企業(ye) 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以數字化戰略變革推動企業(ye) 轉型發展

  加快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不僅(jin) 強調促進數字技術發展以催生更多新業(ye) 態新模式,而且強調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及中小企業(ye) 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戰略變革實現企業(ye) 轉型發展。

  發展智能終端技術以革新企業(ye) 的商業(ye) 模式。商業(ye) 模式是企業(ye) 一係列相互關(guan) 聯、相互依存的活動的架構方式。數字化情境下,通過智能終端技術可以對企業(ye) 相互關(guan) 聯的價(jia) 值傳(chuan) 遞環節進行創新,實現商業(ye) 模式轉型。一方麵,企業(ye) 可通過共享用戶數據、共享生產(chan) 設備、共享產(chan) 能、工業(ye) 物流服務平台和生產(chan) 設備健康維護平台等,與(yu) 用戶進行價(jia) 值共創和共享,實現商業(ye) 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麵,企業(ye) 內(nei) 部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重構產(chan) 品價(jia) 值傳(chuan) 遞過程,推動商業(ye) 模式向“產(chan) 品+服務”模式提升。

  采用商業(ye) 智能技術賦能客戶管理。數字技術可以通過加強智能客戶分析、沉浸式用戶體(ti) 驗設計等不斷創新客戶管理模式,提升客戶管理水平。企業(ye) 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商業(ye) 智能分析,支持實時營銷決(jue) 策和更準確的客戶偏好預測,打開客戶信息孤島。企業(ye) 可以引入虛擬數字技術,在多個(ge) 場景中打造客戶沉浸式體(ti) 驗;部署區塊鏈技術為(wei) 客戶提供更具個(ge) 性化的體(ti) 驗服務;采用服務機器人來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wei) 。企業(ye) 可以采用虛擬技術促進與(yu) 客戶的交流,提高平台上用戶的價(jia) 值認同感。

  通過實施數據驅動戰略來更新企業(ye) 的業(ye) 務模式和管理流程。在高質量發展情境下,大數據以數據流為(wei) 基礎將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和人才流進行有效整合,為(wei) 企業(ye) 打造可持續競爭(zheng) 優(you) 勢提供了新的路徑。通過實施數據驅動戰略來更新企業(ye) 業(ye) 務模式和管理流程,企業(ye) 一是需要將模擬形態的信息轉換為(wei) 數字形態的信息,通過統一數據標準形成標準化的大數據,進而開展數據分析以洞察市場趨勢,利用數據信息指引業(ye) 務決(jue) 策。二是需要實現數據的挖掘利用和循環反饋,以此來更新企業(ye) 的業(ye) 務模式並加強流程管理。三是需要實現數據的內(nei) 化重構、開放共享和知識創新,在重構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同時建立基於(yu) 產(chan) 業(ye) 鏈的數字生態係統。

   以平台化戰略變革打通企業(ye) 產(chan) 銷平台

  企業(ye) 管理的核心是生產(chan) 和銷售產(chan) 品,滿足客戶的需求。企業(ye) 可以通過數字技術整合利用離散性資源,促進產(chan) 品柔性生產(chan) ,極大提升對生產(chan) 風險的管控,使企業(ye) 能夠在少品種、大批量生產(chan) 與(yu) 多品種、小批量生產(chan) 之間進行更低成本的切換。企業(ye) 可以通過數字技術集聚企業(ye) 內(nei) 部的設備、物料、生產(chan) 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的靈活性和產(chan) 品的多樣性,在生產(chan) 過程中保持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

  利用工業(ye) 互聯網創建立體(ti) 關(guan) 係平台。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建立在企業(ye) 之間、企業(ye) 與(yu) 外部環境之間、企業(ye) 與(yu) 人之間高度協同、共享智能的全球性網絡,能夠將企業(ye) 以鬆散方式連接在一起,依托“人+機+物”的互聯互通,創建立體(ti) 關(guan) 係平台提高企業(ye) 的組合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一方麵,企業(ye) 利用工業(ye) 互聯網建立蜂巢化的生產(chan) 和服務網絡,可以降低企業(ye) 間交易成本,使得供應鏈更加穩定。另一方麵,企業(ye) 利用工業(ye) 互聯網可以增強協同工作效率,高效共享各種要素資源,從(cong) 而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chan) 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利用消費互聯網構建優(you) 質服務平台。消費互聯網強調在消費領域大規模應用互聯網技術,在促進用戶互動的同時為(wei) 企業(ye) 提供規模經濟效應。企業(ye) 利用消費互聯網構建優(you) 質服務平台,一是拓展以消費者為(wei) 核心的價(jia) 值共創機製,激發客戶群體(ti) 與(yu) 企業(ye) 間的互動;二是以產(chan) 業(ye) 互聯網為(wei) 支撐賦能消費互聯網,使企業(ye) 可智能連接並改造升級原有的商品研發、生產(chan) 、輸配、銷售與(yu) 服務等環節,實現跨界融合和產(chan) 品迭代創新。

  整合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打造價(jia) 值融合平台。科技和現代服務業(ye) 的發展,讓服務業(ye) 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企業(ye) 成為(wei) 一種唇齒相依的雙向互動關(guan) 係,二者融合已成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趨勢。打造製造業(ye) 與(yu) 現代服務業(ye) 的價(jia) 值融合平台,強調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之間形成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關(guan) 係。為(wei) 此,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需要融入更多現代服務業(ye) 元素。以現代服務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企業(ye) 可融入更多先進製造業(ye) 元素,包括現代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服務型製造等。推進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實現業(ye) 態與(yu) 模式創新等。

   以綠色低碳化戰略變革推動企業(ye) 節能降碳目標實現

  通過綠色低碳化戰略變革推動實現用能體(ti) 係的清潔化、高效率和智慧化轉型。一是推進企業(ye) 用能方式向清潔能源轉型,逐步推進清潔電能替代化石能源的進程,淘汰企業(ye) 內(nei) 部的高汙染、高環境風險的工藝、設備與(yu) 產(chan) 品。二是能源消耗強度較高、碳排放量較大的企業(ye) 積極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推動企業(ye) 用能向高效化轉型,提升用能效率。三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先進的過程控製技術,推動企業(ye) 用能體(ti) 係向智慧化轉型。

  進一步優(you) 化企業(ye) 的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等全生命周期運營流程,促進企業(ye) 向綠色低碳化方向轉型。企業(ye) 需要基於(yu) 產(chan) 品生產(chan) 過程,引導從(cong) 產(chan) 品設計到產(chan) 品處置全過程的清潔化轉型。開展產(chan) 品綠色設計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優(you) 化企業(ye) 的綠色製造工藝和清潔生產(chan) 流程,提高產(chan) 品的環境效益。加強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中數字技術的融合利用,實現全過程精準協同減碳。

  強化企業(ye) 對綠色創新技術分層次的開發、采納與(yu) 應用。綠色技術具有社會(hui) 正外部性,企業(ye) 需要分層次發揮成熟技術、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等綠色技術的科技賦能作用。一是加強成熟綠色技術的采納和應用,促進原有產(chan) 品設計和生產(chan) 的高質量變革,實現綠色轉型。二是加大共性綠色技術的研發投入,結合具體(ti) 場景進行應用拓展,構建支持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的技術體(ti) 係。三是加快前沿綠色技術的重點突破,解決(jue) 碳中和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挑戰,鼓勵具備自主研發優(you) 勢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構建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創新平台和實驗室,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對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的綠色約束要求,加強相關(guan) 領域前沿和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研究。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