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就業政策頻出 “花式”引才聚才
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ye) 生將達到1158萬(wan) 人,同比增加82萬(wan) 人。招工難、就業(ye) 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會(hui) 同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工商聯日前印發通知,5月29日至6月4日在全國範圍內(nei) 同步啟動“就業(ye) 揚帆 政策護航”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創業(ye) 政策宣傳(chuan) 周活動。與(yu) 此同時,地方人社部門發布各種政策,高校、企業(ye) 等也紛紛采取有效措施吸才、引才,為(wei) 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實現充分、高質量就業(ye) 出實招真招。
——————————
政府招才的誠意打動學生心
5月3日早上7點半,北京大學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大三學生趙錦乘坐火車從(cong) 北京來到山東(dong) 省淄博市。跟眾(zhong) 多慕名而來品嚐淄博燒烤、打卡網紅城市的遊客不同,他此次前來是為(wei) 了參加“淄為(wei) 你 博未來”就業(ye) 體(ti) 驗淄博行活動。
淄博市政府舉(ju) 辦此活動意在吸引更多優(you) 秀青年人才赴淄就業(ye) ,為(wei) 淄博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參加此次活動的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dong) 大學等高校共計201名學生。“吃住行及景點費用均由淄博市政府承擔,當地還為(wei) 我們(men) 安排了統一接送的車輛。”趙錦說。
根據“清華職業(ye) 輔導”發布的信息,此次免費淄博遊,圍繞就業(ye) 體(ti) 驗確定了4條就業(ye) 體(ti) 驗主題線路,包括十幾家科技創新平台、高新技術企業(ye) 和工業(ye) 旅遊示範點,以及10家代表淄博文化旅遊特色的文博場館。
作為(wei) 一名醫學生,趙錦被兩(liang) 家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司所吸引。在山東(dong) 新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為(wei) 學生們(men) 詳細介紹了企業(ye) 的文化、曆史和藥品開發情況。趙錦在實驗室裏看到了很多未曾見過的藥品生產(chan) 設備,“整個(ge) 參觀過程中,我們(men) 感受到了企業(ye) 的專(zhuan) 業(ye) 和真誠的態度”。
經過兩(liang) 天的就業(ye) 體(ti) 驗之旅,學生們(men) 對淄博的企業(ye) 、文化、城市建設有了一定了解。“淄博是一個(ge) 很有幸福感的城市,我們(men) 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與(yu) 繁榮,也看到了它未來的潛力和希望。”趙錦表示,從(cong) 就業(ye) 角度看,淄博有著足夠多的工業(ye) 產(chan) 業(ye) 崗位和發展空間,“同行的部分同學也表達了希望來淄博工作或定居的意願”。
今年2月,即將畢業(ye) 的華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吳平雄,收到了四川成都一家企業(ye) 的麵試邀約。這是吳平雄第一次來到成都,他對這座城市並不熟悉,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通過社交媒體(ti) ,吳平雄了解到成都市委組織部聯合共青團成都市委打造的“蓉漂”青年人才驛站,主要為(wei) 外地本科以上應屆畢業(ye) 生來蓉應聘提供7天內(nei) 的免費住宿服務。
他鎖定了成華區的青年人才驛站,提交資料後,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預約入住流程。到了成都以後,工作人員很快幫他辦好了入住手續,前台還有介紹成都人才引進、就業(ye) 創業(ye) 等政策的手冊(ce) ,吳平雄感受到這座城市對學生的關(guan) 心和熱情,“我更想在這裏工作了”。
“驛站在選址之初就充分考慮了便捷性,既方便‘蓉漂’青年求職時的交通出行,又能滿足生活需要,幫助他們(men) 熟悉成都。”成華區青年人才驛站管理員沈涓說,她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從(cong) 入住申請谘詢到在成都遇到的生活難題,她都會(hui) 事無巨細地幫助學生們(men) 處理。
誠邀八方英才奔赴“青創新城”
“浙江湖州,我來了!”
5月19日,在江西某高校讀本科的王立,看到20日“湖聚英才·未來可期”青年人才萬(wan) 人招聘大會(hui) 將舉(ju) 辦的消息,當即連夜坐火車,“淩晨3點到杭州,9點從(cong) 杭州轉車去湖州”。對他來說,這已是能最早趕到的時間了。
之所以第一時間趕赴湖州,是他和許多學生一樣看重了這裏能提供的就業(ye) 機會(hui) 。據湖州市人社局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在這場招聘會(hui) 上,湖州全市500餘(yu) 家用人單位,推出了1.2萬(wan) 個(ge) 優(you) 質就業(ye) 崗位,平均年薪達15萬(wan) 元,最高年薪50萬(wan) 元,累計吸引全國1.3萬(wan) 名大學生進場求職。
當天中午到達湖州後,王立馬不停蹄地趕到招聘會(hui) 現場,除了投遞簡曆、和用人單位交流,還收獲了就業(ye) 指導,“你需要注意簡曆上對於(yu) 過往經曆的敘述,增強邏輯性”。
為(wei) 向求職的高校畢業(ye) 生提供完善的服務,湖州人社部門專(zhuan) 門設置直播帶崗、簡曆診斷、麵試賦能等多個(ge) 服務區域,為(wei) 4000餘(yu) 名大學生提供就業(ye) 政策谘詢、麵試技能輔導等服務。
“本來以為(wei) 要去縣裏的便民服務中心辦理業(ye) 務,沒想到在這裏就能辦,更便捷了。”來自安徽的大學生王晨可,正在湖州長興(xing) 縣人才大廈“一站式”綜合服務站辦理人才項目申報。通過創新政務服務,在這裏能“進一個(ge) 門、辦所有事”,像他一樣有需求的人才,能夠足不出園實現一站式辦理業(ye) 務。
2019年,湖州成立長三角地區首個(ge) 人才發展集團,在服務人才方麵下足功夫,緊扣青年人才“關(guan) 鍵小事”,竭盡所能打消青年在湖州工作生活的後顧之憂。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wei) ,優(you) 化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環境,應該切實做好高校畢業(ye) 生的服務工作。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創造良好的就業(ye) 創業(ye) 環境,應該“怎麽(me) 有利於(yu) 求職和職業(ye) 發展,就怎麽(me) 辦”。
當下的湖州,以極大的誠意為(wei) 青年打造更為(wei) 優(you) 質的就業(ye) 創業(ye) 環境,誠邀八方英才入駐“青創新城”。“我們(men) 想向各界釋放湖州渴求人才、禮敬人才的強烈信號,推動更多人才與(yu) 湖州雙向奔赴、彼此成就。”湖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臧雷鳴說。
“魚躍龍門” 職引給力
“老師,我今年讀研一,之前的實習(xi) 經曆特別雜、領域不垂直,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hui) 進互聯網大廠呢?”5月26日,在北京市的字節跳動公司總部,北京語言大學學生羅曉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其實在字節跳動,很多人之前從(cong) 事的行業(ye) 和現在完全‘不搭’,我們(men) 更看重人才更為(wei) 本質的能力。因此,你需要從(cong) 每一段實習(xi) 中總結出方法論,這才是你在職場‘打怪升級’的重要經驗。”負責人力資源的人員給同學們(men) 深入淺出地講解企業(ye) 在用人時的考慮,為(wei) 未來職業(ye) 規劃支招兒(er) ,學生們(men) 感到很“解渴”。
這些學生是通過報名北京語言大學就業(ye) 創業(ye) 中心推出的“魚躍龍門職引計劃”,有機會(hui) 參加這次企業(ye) 開放日。
“很多人覺得就業(ye) 部門是服務畢業(ye) 生的,但要真正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zheng) 力,需要很早就開始培養(yang) 。”北京語言大學就業(ye) 創業(ye) 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說,參加這次活動的大多數是大一、大二和研一的非畢業(ye) 年級同學,他們(men) 比較缺乏職業(ye) 規劃和就業(ye) 知識。今年,北京語言大學推出“魚躍龍門職引計劃”,通過企業(ye) 開放日、校園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參訪活動,滿足學生多元求職就業(ye) 需求,促進學生、用人單位的雙向了解和互動。
“我們(men) 特別鼓勵學生早些去實習(xi) ,增強自身的職場經驗。”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今年3月,北京語言大學舉(ju) 辦了多場線下就業(ye) 實習(xi) 雙選會(hui) ,現場設置有簡曆指導展台、就業(ye) 指導遊戲體(ti) 驗環節。許多學生體(ti) 驗後點讚,認為(wei) 非常切實地幫助他們(men) 指引就業(ye) 方向,解決(jue) 求職中的難題。
記者發現,國家和地方有關(guan) 部門近年來出台了一係列就業(ye) 政策措施,以促進高校畢業(ye) 生高質量充分就業(ye) ,但仍然有很多畢業(ye) 生對一些就業(ye) 政策並不了解。
在此次全國“就業(ye) 揚帆 政策護航”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創業(ye) 政策宣傳(chuan) 周活動中,各地全麵梳理促進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創業(ye) 政策措施,組織“進企業(ye) 、進校園、進社區”宣傳(chuan) 活動精準推送,使高校畢業(ye) 生、用人單位等對就業(ye) 創業(ye) 政策應享盡知,助推政策落地見效。
“政府進一步完善、創新和宣傳(chuan) 就業(ye) 服務政策,多舉(ju) 辦大型招聘活動,對於(yu) 解決(jue) 大學生就業(ye) 難題非常重要。”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李長安教授表示,高校要加強跟企業(ye) 的聯係,在專(zhuan) 業(ye) 設置上應盡量與(yu) 市場接軌,共同助力大學生多渠道就業(ye) 。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陳曉 劉胤衡 崔文瀚 記者 李桂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