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好戲山東”:藝術攀峰之路沒有終點

發布時間:2023-06-09 09:42: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dong) 記者 蘇 銳

  在總結以往藝術創作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年初,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係統正式啟動“好戲山東(dong) ”品牌建設。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好戲山東(dong) ”是個(ge) 係統工程,要求藝術創作機構推出的作品,不僅(jin) 要有“好戲”的質量,關(guan) 鍵要讓“好戲”演得好、叫得響、推得開。

  汲取好經驗

  打造“好戲山東(dong) ”品牌,是齊魯大地推動藝術創作攀峰行動的創新舉(ju) 措。近年來,通過完善藝術創作長效機製、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山東(dong) 文藝創作領域湧現出一批深受觀眾(zhong) 喜愛的精品,比如民族歌劇《沂蒙山》、京劇《燕翼堂》、呂劇《一號村台》等。

  這些作品,創作時耗費了大量精力,立上舞台後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且得到多個(ge) 獎項,但是未來怎麽(me) 走?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省直文藝院團、各地創作機構在深入調研基礎上,進一步樹立了“以演出為(wei) 中心”的理念。

  今年,《燕翼堂》將赴全國多地進行巡演。創作單位山東(dong) 省京劇院提出,要通過巡演發現劇目存在的不足,進一步鍛煉人才隊伍,讓這部近年來山東(dong) 舞台藝術創作的“高峰之作”真正在曆史上立得住。

  “翻看劇院的曆史,凡是傳(chuan) 承至今的作品,都是在當年經過多輪演出檢驗過的。”山東(dong) 省京劇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蔣慶鵬說,一部大戲的創作,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創作期間,除了要有好本子、好導演,也離不開好演員、好舞美,以及各個(ge) 環節之間的緊密配合。近3年來,山東(dong) 省京劇院的創作堅持“不能光埋頭拉車”,還要學會(hui) 了解掌握當下觀眾(zhong) 的審美需求,以及對創作過程進行“階段性複盤”和分析總結。

  《一號村台》是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的一部現實題材作品。劇本創作期間,山東(dong) 省呂劇院的演職員十多次赴魯南地區采風,目的就是掌握第一手素材,增加作品的可看性。

  該劇最終的呈現效果也沒有讓主創團隊失望。這兩(liang) 年,《一號村台》多次受邀赴省內(nei) 外演出,紮實的劇本與(yu) 演員細膩的表演,得到廣大觀眾(zhong) 認可。而采風也成為(wei) 山東(dong) 省呂劇院所有演職員如今的創作必修課。

  著眼出精品

  過去幾年,山東(dong) 深化國有文藝院團內(nei) 部管理機製改革,在職稱評聘、收入分配、演出營銷等方麵創新探索,旨在激發院團發展活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同理,院團的管理機製理順,有了科學有效的評價(jia) 辦法,搭建起了廣闊的舞台,出精品、出人才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六一”兒(er) 童節當天,山東(dong) 歌舞劇院打造的首部兒(er) 童歌舞劇《白雪公主》在濟南首演,數百位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劇場,體(ti) 驗這一全新藝術形式。創作排演《白雪公主》,是山東(dong) 歌舞劇院堅持以演出為(wei) 中心、通過市場檢驗隊伍能力的有益嚐試,也是“好戲山東(dong) ”品牌進入落地實施階段、進一步增強藝術創作惠民能力的裏程碑式事件。

  《白雪公主》首演之前,山東(dong) 歌舞劇院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策劃創作。作為(wei) 劇院首次探索嚐試專(zhuan) 門麵向孩子的作品,山東(dong) 歌舞劇院組建專(zhuan) 門團隊在前期進行大量市場調研和走訪,了解濟南市乃至全省的兒(er) 童劇演出市場;創作時,不斷找家長與(yu) 孩子來探班,搜集關(guan) 於(yu) 台詞、舞美、音樂(le) 的意見。

  住在濟南市曆下區的趙燕,是一名小學教師,也是《白雪公主》的首批觀眾(zhong) 。“作品的亮眼之處,就是帶給孩子們(men) 的親(qin) 切感。”趙燕說,看完這部劇,孩子在回家路上一直念叨,音樂(le) 特別好聽,跟電視上看過的動畫片不一樣,能讓人情不自禁跟著鼓掌。

  高質量的作品,是“好戲山東(dong) ”品牌的四梁八柱。

  以往,部分作品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經常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立項時轟轟烈烈,很快就因為(wei) 資金不足、人員不夠等導致偃旗息鼓。今年,山東(dong) 提出建立常態化重點劇目推進督導工作機製,聚力打造精品劇目。

  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特別是基層觀眾(zhong) 的看戲需求,山東(dong) 今年將組織開展好新時代新征程主題創作,推進京劇《大運河》、柳子戲《大河糧倉(cang) 》、呂劇《大道直行》等重點劇目。

  走向大市場

  成功經受住市場考驗,是文藝作品邁向高峰之路的必備條件。

  時至今日,山東(dong) 很多觀眾(zhong) 對《沂蒙山》在當地的演出記憶猶新。作為(wei) 省直文藝院團推出的一部紅色題材作品,《沂蒙山》登上舞台後演出近300場次,每到一座城市,都會(hui) 掀起觀劇潮。

  專(zhuan) 家指出,《沂蒙山》之所以取得成功,不僅(jin) 在作品本身,與(yu) 其在省內(nei) 省外的密集巡演展演有很大關(guan) 係,通過演出提升了作品影響,擴大了知曉率。

  山東(dong) 省呂劇院過去幾年致力於(yu) 探索沉浸式實驗小呂劇。這些作品的演出時間約一個(ge) 小時,題材有的來自文學名著,有的來自時下熱點,創作團隊均為(wei) 中青年文藝骨幹。為(wei) 提升觀眾(zhong) 的觀演體(ti) 驗,山東(dong) 省呂劇院以小成本小製作的方式,打造出“沉浸式舞台”,觀眾(zhong) 圍坐在舞台四周,拉近了與(yu) 演員的距離,增強了體(ti) 驗感。

  山東(dong) 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生吳尹豪說,山東(dong) 省呂劇院的演出如今在山東(dong) 大學校園內(nei) 知名度很高。呂劇是山東(dong) 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通過吸引大學生,為(wei) 今後的發展打下觀眾(zhong) 基礎。

  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明確,2023年將繼續堅持以演出為(wei) 中心環節,構建藝術作品傳(chuan) 播推廣體(ti) 係。組織京劇《燕翼堂》等最新舞台藝術成果開展巡演,支持更多優(you) 秀作品走出山東(dong) 。同時,加強演藝資源整合,搞好優(you) 秀劇目梳理,向中演、保利等劇場院線進行集中推介。健全省直藝術院團演出獎勵辦法,引導各地加大國有文藝院團市場化演出獎勵。繼續做好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mai) 演出服務工作,升級“齊魯雲(yun) 劇場”等網上演藝平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