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激發潛能 金融加力賦能“硬核科創”

發布時間:2023-06-12 10:0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科技創新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如何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體(ti) 製機製也是業(ye) 內(nei) 人士關(guan) 注的重點之一。

  近來,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在上海調研時紛紛提及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ye) 融資、圍繞科技攻關(guan) 不斷優(you) 化金融產(chan) 品服務供給等。記者從(cong) 日前舉(ju) 行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了解到,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wei) 完整的科創金融服務體(ti) 係,一方麵,以科創板為(wei) 代表的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示範效應和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日益顯現;另一方麵,銀行業(ye) 不斷強化科創金融供給,服務科創駛入快車道。

  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赴上海調研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和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指出,“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ye) 、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融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強經濟內(nei) 生增長動力,促進高質量發展。”6月8日至9日,金融監管總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李雲(yun) 澤赴上海調研時也指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科技攻關(guan) 、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增強欠發達地區發展動能等重點領域,不斷優(you) 化金融產(chan) 品服務供給。記者還了解到,上海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wei) 進一步了解科創企業(ye) 需求,相關(guan) 部門正在開展調研走訪,積極謀劃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在陸家嘴論壇上,科創金融工作室正式揭牌。

  近年來,不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金融對科技創新企業(ye) 的支持力度均不斷升級。

  從(cong) 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來看,設立科創板是金融提升服務科技創新能級的關(guan) 鍵一步。當下,科創板已成為(wei) 我國硬科技企業(ye) 上市首選地,支持科技創新的示範效應和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日益顯現。截至5月底,科創板IPO融資8200億(yi) 元,96%的企業(ye) 獲得了創投資本支持。科創板設立後,打通了募、投、管、退,因此一大批私募基金、創投基金願意投資科創企業(ye) ,投資合計達到6000億(yi) 元。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邱勇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資本市場的市場屬性強、規範水平高,與(yu) 銀行業(ye) 提供的間接融資相比,具有風險收益匹配、激勵約束相融的獨特優(you) 勢。“資本市場促進了創新資本的形成,通過風險投資、股債(zhai) 融資、並購重組等安排,把各類資金高效轉換為(wei) 資本,為(wei) 不同生命周期的創新型企業(ye) 賦能。”邱勇說。

  從(cong) 間接融資來看,由於(yu) 商業(ye) 銀行天生較為(wei) 審慎,與(yu) 科技創新高風險之間存在錯位,因此銀行體(ti) 係的科創金融供給相對仍較為(wei) 短缺。不過,“當前銀行業(ye) 科創方麵的金融服務已經走上了快車道。”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董事長穀澍說。

  近年來,國內(nei) 銀行業(ye) 針對科創企業(ye) “兩(liang) 高一輕”,即高技術、高風險、輕資產(chan) 的特點,創新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ti) 係,不斷強化科創金融供給。以農(nong) 行為(wei) 例,目前服務科創企業(ye) 總量5.3萬(wan) 戶,投放科創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5萬(wan) 億(yi) 元。

  銀行在完善科創金融專(zhuan) 屬服務體(ti) 係、構建科技企業(ye) 創新能力評價(jia) 體(ti) 係方麵已經有諸多嚐試。據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誌宏介紹,建行已經實現了“不看賺頭看專(zhuan) 利”的創新信貸模式,從(cong) 技術轉化能力、研發投入穩定性和強度等多角度評價(jia) 企業(ye) 的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差別化的征信支持。到3月末,中國建設銀行科創評價(jia) 體(ti) 係覆蓋了67萬(wan) 家各級政府名單製的科創企業(ye) ,貸款餘(yu) 額超1.4萬(wan) 億(yi) 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銀行針對科技創新企業(ye) 配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全產(chan) 業(ye) 鏈條的服務。記者從(cong) 陸家嘴論壇了解到,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均已有了較完善的產(chan) 品布局,如早期股權投資基金、股債(zhai) 聯動、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並購融資等,並進行了股權證和信貸業(ye) 務融合的探索。

  “我們(men) 希望銀行業(ye) 在收益風險匹配上往前再探索一步,發揮好集團對企業(ye) 整個(ge) 生長過程全方位深度的理解,同時把供應鏈金融切入其中,從(cong) 企業(ye) 創立、基礎研發、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化等各個(ge) 階段進行長周期服務,著力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和金融的良性循環。”紀誌宏說。(杜康 張莫)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