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天然河流過貨量最大船閘疏堵解難 “黃金水道”再提速

發布時間:2023-06-13 09: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梧州6月12日電 題:中國天然河流過貨量最大船閘疏堵解難 “黃金水道”再提速

  中新社記者 楊陳

  西江航運幹線“黃金水道”是中國西南水運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yu) 廣西梧州市的長洲水利樞紐船閘則是西江航運幹線上最大、最後一個(ge) 梯級樞紐,也是西江黃金水道通往粵港澳大灣區的“咽喉”。

  目前,長洲船閘過貨量已連續3年突破1.5億(yi) 噸,成為(wei) 中國天然河流過貨量最大的船閘。然而如何推動黃金水道再提速,長洲船閘還要麵臨(lin) “疏堵”和“解難”兩(liang) 大挑戰。

  疏堵:借“智”深“挖”潛力大

  近年來,全球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船閘通航能力不足問題逐漸顯現。為(wei) 讓船閘更安全、效率再提升,6月11日至12日,長洲船閘通過能力提升關(guan) 鍵技術研究專(zhuan) 家谘詢會(hui) 在梧州召開,中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行業(ye) 專(zhuan) 家、船閘運行單位等代表齊聚一堂,為(wei) 船閘高質量發展獻智獻策。

  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西江集團)副總經理覃仕華在會(hui) 上介紹了長洲船閘過閘效率提升研究工作情況。根據《長洲船閘通過能力提升關(guan) 鍵技術研究》,提出應用智能排檔,加快過閘效率;依據相關(guan) 評分標準,對船舶過閘行為(wei) 評分,細化歸檔管理,聯動船閘聯合調度係統,對過閘船舶實施獎懲。該研究工作成果運用後,第一階段可實現船舶過閘效率提升10%,每年增加過貨量約1500萬(wan) 噸,給船民增加運費約4.5億(yi) 元人民幣。

  中國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原副局長、巡視員解曼瑩代表專(zhuan) 家組對方案進行點評時指出,鑒於(yu) 長洲船閘通過能力日益飽和,過閘船舶平均待閘時間逐年加長,通航壓力越來越大,開展長洲船閘通過能力提升關(guan) 鍵技術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建議下一步可從(cong) 技術、管理以及與(yu) 航運企業(ye) 的相互協調配合方麵,解決(jue) 關(guan) 鍵技術問題,使長洲水利樞紐的運行效率提升,提高整個(ge) 西江航運幹線的運輸能力。

  據悉,為(wei) 了疏堵,近年來,長洲船閘不但引專(zhuan) 家之智,更引科技智慧,在中國率先探索內(nei) 河船閘統一管理模式,實現全流域多梯級多線不同業(ye) 主船閘聯合調度;首次將“北鬥”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內(nei) 河航運,目前西江流域90%的過閘費采用了西江E支付,實現船主不離船、不靠岸,繳費“不見麵”,進一步提高通航效率。

  此外,長洲船閘還於(yu) 今年4月首次開展大規模清淤,總工程量約為(wei) 30.85萬(wan) 立方米。預計清淤完成後,將提高船舶過閘速度,有效提升船閘通航效率,解決(jue) 船舶“滯航”問題。

  解難:小“鐵鏈”大“擴容”護周全

  要提升過閘效率,重要一環是提高船隻進出閘的速度。但進出閘速度提升的同時,船隻碰撞風險也會(hui) 進一步增大。

  對此,西江集團研究人員自主研發了新型重力消能式船閘閘門防撞裝置,築牢船閘運行的安全保障。

  6月11日,記者在長洲樞紐四線船閘下閘首現場觀摩防撞裝置實船試驗時看到,一根小小的“鐵鏈”“四兩(liang) 撥千斤”,攔住了過閘時“失控”的一艘3000噸級滿載貨物的大船。

  “我們(men) 基於(yu) 通航安全和提升過閘效率的需要,創新研發了這套裝置,不但保障船閘、船舶安全,它自身也毫發無損。這其中的奧妙就來自於(yu) 外表看不見的安裝在閘室兩(liang) 側(ce) 的傳(chuan) 動裝置。”西江集團船閘運營管理分公司總經理林寧介紹,上述裝置可攔截大部分過閘船隻,降低撞閘事故概率,提升通航安全。

  夏日的長洲船閘,裝箱碼頭卡車往來穿梭,一艘艘貨輪在碼頭的泊位上有序裝卸;貨運船隻往來頻密,一派繁忙景象。

  溯江而上,隨著大藤峽水利樞紐、紅花水利樞紐二線船閘、西津二線船閘等陸續投入使用,西江航運幹線“瓶頸”逐步打通,一條出雲(yun) 貴、經兩(liang) 廣、連接粵港澳的“水上高速公路”正在加快成型。未來,待平陸運河建成,開辟出西江黃金水道新的入海航道,屆時西江與(yu) 北部灣將譜寫(xie) 新一支“江海聯動”協奏曲。(完)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