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文化產業園 各有新看點

發布時間:2023-06-13 09:21:00來源: 人民日報

  匯集上下遊企業(ye) 、升級生活場景、加速文旅融合

  文化產(chan) 業(ye) 園 各有新看點

  核心閱讀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印發《國家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基地)管理辦法》,通過統籌示範園區、示範基地的命名、建設和管理工作,提升示範園區和示範基地的建設發展水平。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國家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34家。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如何提供更多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如何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融合與(yu) 創新發展?各地進行了多樣的探索和實踐。

  數據顯示,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我國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從(cong) 18071億(yi) 元增長到52385億(yi) 元,文化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在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新一批“國家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中,獲得命名的15家園區文化企業(ye) 集聚並形成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和服務體(ti) 係,對區域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產(chan) 生輻射帶動作用,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示範性。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其中3家國家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探訪它們(men) 如何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融合與(yu) 創新發展。

  產(chan) 業(ye) 集聚,促進深度合作

  沒有圍牆,園區、城區、校園、商圈無縫交融;沒有分割,上下樓就是上下遊,產(chan) 業(ye) 園就是產(chan) 業(ye) 鏈;麵積僅(jin) 8.2平方公裏,卻匯聚了字節跳動、嗶哩嗶哩、疊紙遊戲、AECOM、聲網等新興(xing) 領域的優(you) 質企業(ye) ——這裏,是位於(yu) 上海楊浦的大創智創新發展示範園區。

  “自2003年起步至今,大創智創新發展示範園區依托周邊大學資源優(you) 勢,依托龍頭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帶動能力,重點培育泛娛樂(le) 、大設計、新消費三大文化科技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構建出政府、企業(ye) 、高校、園區共創的創新生態。”園區運營方上海楊浦知識創新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蔣建星介紹。

  在這裏,龍頭企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聚集。2014年,從(cong) 3個(ge) 工位出發,一家名為(wei) 聲網的企業(ye) 開始在園區創業(ye) 。短短幾年時間,聲網在泛娛樂(le) 社交、在線教育等領域市場占有率領先。大創智積極支持舉(ju) 辦創業(ye) 夥(huo) 伴營,不斷發掘引入優(you) 質初創項目,吸引上下遊企業(ye) 進一步匯聚。

  在這裏,產(chan) 業(ye) 聯盟助推企業(ye) 重塑。大創智聚集了一大批國內(nei) 外設計公司,在大創智推動下,大創智設計產(chan) 業(ye) 聯盟應運而生,每年舉(ju) 辦的大創智設計產(chan) 業(ye) 論壇吸引超過300家企業(ye) 集聚,促成多個(ge) 合作案例,助推設計企業(ye) 轉型升級。

  園區還通過上海網絡視聽行業(ye) 協會(hui) MCN專(zhuan) 委會(hui) 、灣區加速器、五角場創新創業(ye) 學院、楊浦區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中心等70餘(yu) 個(ge) 不同產(chan) 業(ye) 功能、不同商業(ye) 模式的眾(zhong) 創平台和孵化器,為(wei) 企業(ye) 提供資源對接、上市培育、項目孵化、人才培養(yang) 、知識產(chan) 權等服務,積極幫助企業(ye) 成長,促成企業(ye) 間的深度合作。

  在這裏,校企聯動激發創新活力。複旦校友創建的萬(wan) 物新生,專(zhuan) 注於(yu) 中國數字化循環經濟;同濟大學數據科研團隊和騰訊公司機器學習(xi) 算法團隊聯合創立的脈策科技,深耕城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成為(wei) 業(ye) 內(nei) 翹楚。

  另一方麵,大創智也積極為(wei) 周邊高校的學術科研成果提供轉化渠道,探索出政府、企業(ye) 、高校、平台聯動的成熟模式。目前園區有高新技術企業(ye) 459家,企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數312個(ge) ,企業(ye) 軟件著作權4146個(ge) 。“出了校門就進園區”“校門口就能創業(ye) ”成為(wei) 大創智的金字招牌。

  如今,已有超過4500家企業(ye) 在大創智成長,其中上市企業(ye) 15家,總營收突破3000億(yi) 元。眾(zhong) 多頭部文化科技企業(ye) 在此集聚,還有大量小微文化科技企業(ye)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形成了大中小文化科技企業(ye) 共榮共生的產(chan) 業(ye) 氛圍。信息服務、商貿服務、設計文創等主導產(chan) 業(ye) 日趨成熟,智慧醫療、金融科技、雲(yun) 原生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長迅速。

  產(chan) 城相融,豐(feng) 富文化生活

  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天津濱海新區智慧山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的山丘廣場,就成了年輕人潮玩生活的聚集地——坐在“山丘”上,聽場戶外音樂(le) 會(hui) 、看場露天電影,給忙碌的身心放個(ge) 假;還可以逛逛咖啡市集、青草節市集,買(mai) 個(ge) 伴手禮帶回家。

  作為(wei) 智慧山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的一部分,山丘廣場和藝術中心(劇場)、數字公園(兒(er) 童樂(le) 園)、“那山”街區內(nei) 配套商戶店鋪等組成了產(chan) 業(ye) 園的社區生活空間。智慧山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占地100畝(mu) ,建築麵積20餘(yu) 萬(wan) 平方米。整體(ti) 布局呈九宮格形狀,山丘廣場處在最中心區域,前後左右對應的是產(chan) 業(ye) 園的商業(ye) 寫(xie) 字樓,裏麵聚集了400多家企業(ye) 。

  “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園以生產(chan) 為(wei) 主,新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園區兼顧生產(chan) 和社區功能。”智慧山產(chan) 業(ye) 運營中心總經理張麗(li) 君介紹,截至2021年底,園區入駐企業(ye) 431家,注冊(ce) 企業(ye) 近200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超過50家。

  如何避免產(chan) 業(ye) 園工作日繁忙,假期變空城的問題?智慧山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一直在探索。

  瞄準“文化+科技+生活”的多功能綜合型創新園區定位,產(chan) 業(ye) 園聘請了國內(nei) 外知名建築師,對原有的寫(xie) 字樓園區進行立麵設計,打造了山丘廣場、數字公園、劇場等兼具建築特色和社交功能的空間。除了公共空間的升級改造外,園區還規劃引進了咖啡館、書(shu) 店這些方便社交的商業(ye) 場所。

  “產(chan) 城融合是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轉變,辦公園區節假日空城的現象,會(hui) 被逐漸升級的生活場景所填補。”張麗(li) 君說,有了載體(ti) 後,還要推出一些高質量活動。

  從(cong) 廣告節作品展映,到年度“芒種詩歌節”,再到每周末的大型主題活動,“親(qin) 子藝術節”“那山生活節”“大腦出逃藝術市集”等,產(chan) 業(ye) 園將藝術生活緊密融入商務園區中。

  “活動運營是園區持續提升區域創新創業(ye) 影響力的重要方式。”張麗(li) 君說,園區每年舉(ju) 辦380多場各類專(zhuan) 業(ye) 、親(qin) 民的活動,為(wei) 企業(ye) 創造更多與(yu) 外界、跨行業(ye) 夥(huo) 伴交流的機會(hui) ,也豐(feng) 富了企業(ye) 員工和市民的假日生活。

  文旅融合,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

  夜幕降臨(lin) ,正安吉他文化廣場熱鬧起來,市民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有的圍著路演的樂(le) 隊聽歌;有的抱著吉他,聚在一起排練節目;有的選好角度,架好支架,向網友介紹“流光溢彩的夜正安”。廣場正中央,巨型吉他雕塑正在燈光下變換著顏色。

  這裏是貴州省正安縣吉他文化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業(ye) 園北區為(wei) 集吉他生產(chan) 、研發、物流、銷售等為(wei) 一體(ti) 的吉他文化產(chan) 業(ye) 裝備區,南區有供休閑旅遊的吉他文化廣場和吉他風情街。

  從(cong) 第一家吉他企業(ye) 落戶正安吉他文化產(chan) 業(ye) 園起,經過10年的發展,園區內(nei) 目前年產(chan) 銷吉他超過600萬(wan) 把,約占全國吉他產(chan) 量的1/5。“如果單搞吉他製造,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會(hui) 局限在工業(ye) 領域。”正安縣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楊安輝說,從(cong) 2016年起,正安就開始著手吉他文化的培育、推廣和普及,延長吉他產(chan) 業(ye) 鏈。

  在正安吉他文化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占地2000平方米的吉他文化廣場成為(wei) 縣城的特色地標,街邊護欄點綴著音符和吉他元素,吉他風情街上的餐館也掛著園區內(nei) 生產(chan) 的吉他。“我們(men) 結合產(chan) 業(ye) 做出特色,將吉他、音樂(le) 等元素融入園區和城市建設中,讓人來了就記得住。”楊安輝說。

  午休時間,在南區的吉他風情街上,五六個(ge) 青年人手一把吉他,坐在小馬紮上練習(xi) 合唱。“我們(men) 從(cong) 小學到老年大學,都開設有吉他課。”楊安輝介紹,正安加大吉他文化的推廣普及力度。“通過開展吉他文化進學校、進機關(guan) 、進企業(ye) 、進社區、進鄉(xiang) 村活動,我們(men) 有超過5萬(wan) 人入了門,現在大街小巷,都有會(hui) 彈吉他的老人、小孩。”

  “培育吉他文化,最終是為(wei) 了發展產(chan) 業(ye) 。”2020年,曾經在吉他廣場上組織過樂(le) 隊的音樂(le) 愛好者薛軍(jun) 加入了縣裏成立的吉他文化推廣專(zhuan) 班,搬到了吉他文化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工作。在他看來,吉他文化一頭連著工業(ye) ,一頭連著旅遊,“一方麵,可以培育吉他消費群體(ti) ;另一方麵,濃厚的吉他文化氛圍也能吸引遊客,促進旅遊業(ye) 的發展。”

  “目前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的吉他旅遊正在起步階段。”貴州正安經濟開發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朱梅方介紹,“我們(men) 還將通過在園區內(nei) 舉(ju) 辦音樂(le) 節等活動,持續擴大正安吉他文化產(chan) 業(ye) 園的影響力,真正實現吉他工業(ye) 、吉他文化、吉他旅遊融合式發展的目標。”(記者曹玲娟 龔相娟 陳雋逸)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