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細致規劃為高考“意外”兜底
作者:尋彧
近日,有網絡視頻反映江西一考生遲到37分鍾仍能進入考場。對此,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發布情況通報回應稱,8日上午,考生塗某某因受暴雨影響受困高架,9時22分,該考生跑步到達考點門口並緊急求助。根據《江西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務工作實施細則》“自然災害及非人為(wei) 因素影響考試”的有關(guan) 精神,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同意該考生進入考場考試。9時37分,該考生進場考試,考點為(wei) 該考生啟用了備用考場單獨考試。
考生遲到37分鍾後進入考場,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因為(wei) 根據江西省高考考場規則,開考15分鍾後(有聽力考試的外語科目14∶45開始禁止考生進入考場)禁止考生進入考點參加當次科目考試。但上述通報打消了人們(men) 的顧慮。試想一下,考生因受暴雨影響沒能按時進入考場,必定焦急難安,若因惡劣天氣耽誤了多年備考的辛苦付出,注定讓人遺憾。該事件中,有關(guan) 部門快速響應、迅速判斷,從(cong) 考生求助到進入考場隻用了15分鍾,並啟用了備用考場單獨考試,既嚴(yan) 格遵守了高考相關(guan) 規定,又盡可能為(wei) 考生爭(zheng) 取了考試時間,還沒有影響其他考生,這個(ge) 令人欣慰的結果充分體(ti) 現了當地教育部門高效、靈活、人性化的辦事思路,和對考生的體(ti) 恤與(yu) 關(guan) 懷。
而這也正是每年高考前夕,有關(guan) 部門周密排布的意義(yi) 所在。高考看似是教育的事,實則涉及了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從(cong) 教育部門保障試卷安全、安排考場和監考工作,到交管部門勘查考場周邊道路、提供交通幫助,公安部門隨時準備為(wei) 考生提供身份證補辦、準考證找回等服務,再到住建部門監督考點附近建築施工噪音汙染……正因各部門提前規劃,才有了安靜的考試環境,暢通的道路交通,才營造出“高考友好”的社會(hui) 氛圍。
此事也給其他地方在今後處理高考突發情況時提供了一種借鑒,各部門唯有未雨綢繆,針對各類情況備好預案,才能保障每一位考生“應考盡考”。而當跳出高考的範疇,放眼城市治理,各地各部門是不是也能學習(xi) 這種細致與(yu) 高效?麵對問題有據可依、及時響應、靈活應對,這種辦事思路不是高考專(zhuan) 屬,而應成為(wei) 所有民生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尋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