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縱橫)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wei) 規範十條》(以下簡稱《規範十條》)。《規範十條》包括關(guan) 愛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等內(nei) 容,為(wei) 公民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義(yi) 務和責任,爭(zheng) 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提供了實踐路徑。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家園,人人有責更應人人盡責,每個(ge) 人都應自覺做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
爭(zheng) 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需要我們(men) 每個(ge) 人積極涵養(yang) 生態道德,將生態價(jia) 值觀根植於(yu) 心、付之於(yu) 行。我們(men) 應掌握環境汙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麵的知識,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不斷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同時,也應牢牢守住生態道德底線。《規範十條》提出“不亂(luan) 扔、亂(luan) 放”“不露天焚燒垃圾”“不隨意傾(qing) 倒汙水”等,導向意義(yi) 鮮明。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心存敬畏,時時警醒自己。
既要知敬畏、守底線,也要積極追求生態文明道德高線,努力向高標準看齊。《規範十條》提出: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閑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我們(men) 應從(cong) 小事做起,綿綿用力、久久為(wei) 功,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朝著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邁進。
既要做好自我,又要積極參與(yu) 監督。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2022年北京市公眾(zhong) 環境意識調查結果顯示,近5年北京市公眾(zhong) 環境意識持續穩步提升,在參與(yu) 環境監督方麵,超七成公眾(zhong) 表示,在麵對破壞環境的行為(wei) 時會(hui) 選擇投訴舉(ju) 報或出麵製止。每個(ge) 人都弘揚主人翁精神,發揮好監督作用,就能凝聚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
眾(zhong) 力並則萬(wan) 鈞舉(ju) ,人心齊則泰山移。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誰也不能隻說不做、置身事外。讓我們(men) 努力提高生態文明素養(yang)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爭(zheng) 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為(wei) 加快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摘編自《福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