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為何選擇杭州
光明日報記者 陸 健
北京時間6月12日深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yu) 生物圈計劃(MAB)國際協調理事會(hui) 第35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hui) 將於(yu) 2025年9月22日至27日在浙江杭州舉(ju) 辦。
人與(yu) 生物圈計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yu) 1971年發起的大型政府間科學計劃,至今共舉(ju) 辦過四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hui) 。中國人與(yu) 生物圈國家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王丁表示:“這是集中展現中國在生態保護領域成就、拓展美麗(li) 浙江影響力的重要機遇,也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作為(wei) 聯合國發起的跨政府、跨學科國際科學計劃,人與(yu) 生物圈計劃目前涵蓋了738個(ge) 全球最重要的生物保護區,占地球陸表麵積的5%。50年來,它成為(wei) 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防治荒漠化等最重要可持續發展國際共識的“試驗場”,曆屆成員國大會(hui) 提出的《塞維利亞(ya) 綱要》《馬德裏行動計劃》《利馬行動計劃》等,深遠影響了幾十年人類可持續發展趨勢。
中國1973年加入該計劃,50年相約等到了“中國主場”,這不僅(jin) 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hui) 第一次在中國舉(ju) 辦,也是首次在亞(ya) 太地區舉(ju) 辦。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hui) 為(wei) 何選擇了中國杭州?正在杭州出席“下一個(ge) 50年”主題活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認為(wei) ,中國在過去數年裏,通過一體(ti) 化保護,將不可能變為(wei) 可能。大會(hui) 選擇中國,是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的認可。
MAB中國考察專(zhuan) 家組認為(wei) ,大會(hui) 舉(ju) 辦地需滿足轄區內(nei) 必須有一個(ge)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基礎要求,而杭州臨(lin) 安區的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剛好滿足這個(ge) 條件。
MAB要求保護區必須有“保護、支撐和發展”三大功能。坐擁深厚生態家底的臨(lin) 安區,不斷講述著保護與(yu) 反哺的故事。1996年,天目山保護區是中國較早一批申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單位,擁有世界最大的古柳杉群落和世界最古老的天然銀杏林。目前,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7種、動物135種,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野生南方梅花鹿數量從(cong) 80多頭增加到300多頭,羊角槭從(cong) 1株增加到360多株,天目鐵木從(cong) 5株增加到3000多株。
走進臨(lin) 安天目山鎮的月亮橋村,一條清溪穿村而過,這個(ge) 位於(yu) 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南麓的村落裏,坐落著天目美術館、高端民宿群,遊客絡繹不絕。
在“支撐”和“發展”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也在不斷延展:在臨(lin) 安當地的統籌下,一區帶六鄉(xiang) 鎮的模式走出了新路,建成天目山鎮、月亮橋村等省級自然保護地融合發展鎮(村)8個(ge) 。結合美麗(li) 鄉(xiang) 村、風情小鎮建設,組織發展森林康養(yang) 等文旅農(nong) 創產(chan) 業(ye) ,帶動周邊鄉(xiang) 村社區融合發展,與(yu) 山林“同呼吸共命運”。
“杭州擁有很多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代表作’,這和MAB的核心理念十分契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yu) 生物圈計劃前秘書(shu) 長韓群力把臨(lin) 安天目山視為(wei) 一把破題的鑰匙,“如何能在推動發展的進程中尋求保護與(yu) 發展的統一性,是MAB一直想要尋找的答案。”
杭州和泛杭州地區比較多樣的生態係統類型樣本,也是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hui) 考察專(zhuan) 家組成員、北京林業(ye) 大學教授陳建偉(wei) 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森林生態係統——天目山、清涼峰、錢江源等;濕地生態係統——西湖、西溪、千島湖、崇明島等;海洋生態係統——南麂列島、舟山群島……還有數千年延續下來、經久不衰的錢塘江文明,這些都非常值得展示和交流。
陳建偉(wei) 還強調:“這些代表著不同生態係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類型多,覆蓋廣,交通方便,MAB各成員國可以根據本國的需要進行交流考察、互通經驗。”
“我們(men) 希望浙江能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曆史機遇,依托浙江大學、浙江農(nong) 林大學等高校資源,建立起一支國際領先水平的總結、推廣人與(yu) 生物圈理念的科研隊伍。”陳建偉(wei) 說,按照慣例,兩(liang) 年後的大會(hui) 將製定下一個(ge) 十年綱領,並以舉(ju) 辦地城市命名,“屆時將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記住杭州,並以此展望全球生物圈保護的下一個(ge) 十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