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健康產業:以技術之“智”賦能醫療之“治”

發布時間:2023-06-14 09:5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當人工智能與(yu) 健康醫療相遇,會(hui) 擦出怎樣的火花?日前,在天津舉(ju) 行的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hui) 上,記者現場走訪發現,在人工智能的持續賦能下,醫藥、醫療發展的潛力正逐漸釋放。不但疑難雜症的破解迎來曙光,而且將更多醫生從(cong) 基礎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從(cong) 而更專(zhuan) 注醫療難題攻堅。智慧醫療造福人類前景值得期待,數字健康產(chan) 業(ye) 藍海待開掘。

  智慧醫療讓夢想照進現實

  既能對聽力進行檢測,又能通過字幕助聽,在世界智能大會(hui) 的智能科技展上,一款形似耳機、小巧精致的“訊飛智能助聽器”吸引了現場不少目光。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零售部市場經理任小宇介紹,為(wei) 切實解決(jue) 聽損患者“聽不清”的社會(hui) 醫療難題,科大訊飛開發了智能化助聽器產(chan) 品,實現數字多通道、App自主驗配、自適應場景識別等功能。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醫療領域創新應用,智慧醫療提升了人們(men) 的健康生活品質,也成為(wei) 醫療行業(ye) 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智能體(ti) 溫管理是智能科技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應用。此次大會(hui) 上,碧迪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攜最新款目標溫度管理係統產(chan) 品亮相。該公司北區銷售經理柳春剛介紹,過去給患者降溫要通過冰敷、酒精擦拭,降溫效率低、不可控。引入自動監測、自動反饋和水凝膠專(zhuan) 利技術後,如今的醫用控溫毯可實現迅速降溫、平穩持久,極大節省了醫護人員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中國電信推出的“醫療影像數據共享平台”則致力於(yu) 推進醫療大數據的整合應用,推進國家檢驗檢查數據共享互認,在保證數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緩解老百姓關(guan) 心的檢查難、查詢難、調閱難等問題,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節約社會(hui) 資源。

  在搭建起來的“天津市智慧健康雲(yun) 影像惠民服務平台”上,患者注冊(ce) 數、文檔數、共享調閱數等可對外展示的統計數據應有盡有。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政企客戶部衛健行業(ye) 中心總監王炅介紹,該平台將醫療機構90%左右的影像數據實時上傳(chuan) ,通過患者授權的檢查數據可實現跨醫療機構共享;患者本人也能實時調閱、分享、下載自己的檢查數據,有助於(yu) 消除醫療數據信息孤島,真正推動行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智能科技與(yu) 醫療行業(ye) 的加速融合,正持續為(wei) 百姓生活賦能。“比如在腦科學研究領域,引入智能技術輔助測試判斷,就能更精確地進行功能區劃分與(yu) 病理研究。”在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dong) 看來,智能化浪潮勢必成為(wei) 未來醫療技術領域科研及應用的助力。多位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表示,智慧醫療前景廣闊,將使問診效率、診斷準確性及求醫用藥的便利程度不斷提升。

  智能製藥更科學更環保

  線上掛號、分級診療、電子病曆……以大數據手段創新發展大健康產(chan) 業(ye) ,構建智慧醫療體(ti) 係,在全國多地落地。與(yu) 此同時,人工智能向製藥領域延伸,高效、綠色製藥成為(wei) 可能。

  傳(chuan) 統藥物合成生產(chan) 通常采用反應釜式的批次生產(chan) 方式,存在溶劑使用量大、能耗高等問題。順應智能化發展趨勢的連續反應技術,提供了一種用連續流動化學合成方法代替批次反應的新途徑,安全性更高,“三廢”生成量更少。位於(yu) 天津開發區的凱萊英已將這項技術應用於(yu) 製藥商業(ye) 化,實現了連續低溫鋰化、連續催化氫化、連續光化學、連續臭氧化等不同工藝類型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業(ye) 務覆蓋醫藥、農(nong) 藥、塗料、先進材料、生物合成等眾(zhong) 多精細化工領域。

  人工智能輔助下,藥物生產(chan) 更精準。製藥業(ye) 通過從(cong) 合成、製造向連續合成、連續製造方向轉型,在提升藥物一致性質量標準、守護人類健康的同時,兼顧了生產(chan) 安全和綠色可持續。

  疫苗生產(chan) 企業(ye) 康希諾生物依托建立的mRNA技術平台,以及自主設計、開發的序列優(you) 化軟件,可以得到影響穩定性的關(guan) 鍵位點及有效提高抗原表達量的最優(you) 序列,從(cong) 而縮短產(chan) 品開發時間,快速實現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康希諾生物mRNA疫苗生產(chan) 基地一期項目設計產(chan) 能1億(yi) 劑,目前已進入試生產(chan) 階段。

  作為(wei) 康希諾生物五大核心技術平台之一,mRNA技術的應用領域廣泛,除了新冠疫苗的開發,流感疫苗、新冠與(yu) 流感聯合疫苗、mRNA帶狀皰疹疫苗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等都是未來可行的研發方向。智能技術賦能疫苗生產(chan) ,將給更多疾病的預防帶來福音。

  智能製藥還幫助更多人吃上安心藥、放心藥。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瞿海斌表示,以過程分析係統作為(wei) 生產(chan) 管理手段的連續製藥,確保最終產(chan) 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希望為(wei) 醫藥化工行業(ye) 提供環保安全的一站式智能化共享平台。”大會(hui) 期間,浙江昌海製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均尉表示,隨著柔性技術應用平台的開發,製藥安全降本增效不再是夢。

  智慧醫療普及任重道遠

  人工智能在給更多患者治愈帶來新希望的同時,也使醫生從(cong) 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專(zhuan) 注於(yu) 疑難雜症的診治科研攻關(guan) 。

  據中國醫學影像AI產(chan) 學研創新聯盟理事長劉士遠對外透露,一份麵向全國醫學影像人工智能調研的結果顯示,大醫院的人工智能使用率達到了73%。比如在冠脈影像診療中,以往一個(ge) 病人從(cong) 掃描到圖像重建,再到生成報告,往往需要花費30分鍾左右。如今,在人工智能輔助下,重建處理過程縮短到1分鍾左右,大大提高了檢查效率。“檢查速度更快,就意味著一天內(nei) 醫院能完成的冠脈檢查數量比以前更多了,患者也從(cong) 中獲益。”劉士遠說。

  除此之外,在肺結節、冠狀動脈CTA成像、頭頸部CTA人工智能模型、骨折模型、灌注等檢測上,人工智能已經有很高的檢出率。尤其是在一些容易被遮擋的部位,人工智能的分辨率更高,可以提醒醫生可能存在的病變。

  疫情期間,位於(yu) 天津濱海新區的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持續為(wei) 抗擊疫情提供算力支撐,在藥物篩選、輔助診斷、雲(yun) 端協同診察等多領域加快研發應用。這其中,依托“天河人工智能創新一體(ti) 化平台”,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構建了新冠肺炎CT影像綜合分析人工智能輔助係統,實現基於(yu) CT影像的新冠病毒肺炎特征檢測功能,可作為(wei) 臨(lin) 床輔助診斷手段,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的篩查能力。

  在醫院日常管理上,人工智能也不負眾(zhong) 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賈旺表示,依托“天壇大腦”這個(ge) 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管理中心,可以看到醫院每一個(ge) 局部的運行狀態,且每隔15秒鍾大屏就滾動一次展示實時狀況,讓醫院通過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提高醫院運營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

  數字健康產(chan) 業(ye) 前景可期,但人工智能與(yu) 醫療健康深度融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技術進步與(yu) 醫療需求驅動齊頭並進。而且,擅長人工智能又熟悉醫療行業(ye) 的技術人才緊缺。雖然國內(nei) 出現了不少智慧醫療應用,但現有應用量依舊不足以驅動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與(yu) 此同時,醫療行業(ye) 也存在數據安全風險。如何兼顧便利性與(yu) 安全性,將是伴隨智慧醫療發展的永恒課題。

  360集團天津公司總裁劉霏認為(wei) ,醫療機構作為(wei) 重要的公共服務機構,其網絡安全不僅(jin) 關(guan) 係到醫療機構本身的安全運行,還直接關(guan) 乎社會(hui) 和諧穩定。他建議,通過搭建醫療衛生行業(ye) 公共服務平台,可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監管與(yu) 運營等業(ye) 務流程貫通。

  智慧醫療要惠及更多群眾(zhong) 任重道遠。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建國表示,持續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向縱深發展,不僅(jin) 深度賦能衛生健康行業(ye) ,而且還關(guan) 係到提升患者的就醫體(ti) 驗和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行業(ye) 主管部門責無旁貸。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