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解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 題:讓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真正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助推器”——解讀《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wei) 、嚴(yan) 賦憬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13日聯合發布《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5方麵19條政策措施。推進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有何重大意義(yi) ?方案有哪些針對性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和有關(guan) 專(zhuan) 家進行了解讀。
統籌解決(jue) 人才培養(yang) 和產(chan) 業(ye) 發展“兩(liang) 張皮”問題
產(chan) 教融合是衡量職業(ye) 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標誌,是實現教育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人才鏈與(yu) 價(jia) 值鏈有機銜接的重要舉(ju) 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姬分析,從(cong) 實踐層麵來看,產(chan) 教“合而不融”的問題仍然存在。職業(ye) 院校容易“剃頭挑子一頭熱”,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協議層麵或勞務用工的表層,企業(ye) 未能深入參與(yu) 到職業(ye) 院校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方案的出台回應了教育呼聲和產(chan) 業(ye) 需求,體(ti) 現了國家推動構建產(chan) 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服務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決(jue) 心。
當前,我國有1萬(wan) 多所職業(ye) 院校、3000多萬(wan) 名在校生,蘊含著巨大的人才紅利。
“出台實施方案,是持續深化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的內(nei) 在要求,是統籌解決(jue) 人才培養(yang) 和產(chan) 業(ye) 發展‘兩(liang) 張皮’問題的重要舉(ju) 措,對於(yu) 完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具有重要意義(yi)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發展司司長劉明在當天舉(ju) 行的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說。
啟動遴選第二批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遴選了首批21個(ge) 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和63個(ge) 國家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
方案提出,梳理總結首批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經驗做法,啟動遴選第二批30個(ge) 左右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到2025年,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ge) 左右,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wan) 家以上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
劉明介紹,第二批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工作將於(yu) 今年下半年啟動。試點的目的是推動各地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探索,真正拿出一批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讓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真正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助推器”。
學科跟著產(chan) 業(ye) 走、專(zhuan) 業(ye) 圍著需求轉
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必須以產(chan) 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現實中,有的職業(ye) 院校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匹配度不高。
為(wei) 了完善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設置,方案鼓勵引導職教院校,優(you) 先發展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chan) 業(ye) 需要的一批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加快建設護理、康養(yang) 、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緊缺的專(zhuan) 業(ye) ,改造升級冶金、醫藥、建材、輕紡等領域的一批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撤並淘汰供給過剩、就業(ye) 率低、職業(ye) 崗位消失的專(zhuan) 業(ye) 。
“主要目的就是推動形成緊密對接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的專(zhuan) 業(ye) 體(ti) 係,切實做到學科跟著產(chan) 業(ye) 走、專(zhuan) 業(ye) 圍著需求轉。”劉明說。
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林宇表示,將持續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布局結構,提高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市場需求的匹配度,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針對“校熱企冷”的情況,方案提出,支持有條件的產(chan) 業(ye) 園區和職業(ye) 院校、普通高校合作舉(ju) 辦混合所有製分校或產(chan) 業(ye) 學院,推進職業(ye) 院校股份製、混合所有製改革,允許企業(ye) 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yu) 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
劉明說,要通過這些措施,打消企業(ye) 顧慮,變“一頭熱”為(wei) “兩(liang) 頭甜”。
“金融+財政+土地+信用”打出政策組合拳
方案針對產(chan) 教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創新激勵扶持舉(ju) 措,進一步健全組合式激勵。
金融政策方麵,鼓勵銀行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ye) 可持續性”原則支持產(chan) 教融合項目和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發展。
財稅政策方麵,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興(xing) 辦職業(ye) 教育的投資符合規定的,可按投資額30%的比例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土地政策方麵,企業(ye) 投資或與(yu) 政府合作建設職業(ye) 院校、高等學校的建設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鼓勵企業(ye) 自願以出讓、租賃方式取得土地。
信用政策方麵,開展行業(ye) 信用評價(jia) ,對評價(jia) 結果好的企業(ye) ,在例行檢查、專(zhuan) 項抽查中減少檢查頻次,在上市融資、政府資金支持、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評優(you) 表彰、政務事項辦理等方麵予以優(you) 先或便利。
劉明說,要讓“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見、摸得著,讓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真正嚐到甜頭、得到實惠。
資金支持政策備受關(guan) 注。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發展司副司長孫誌誠介紹,方案重點梳理了三類資金渠道,分別是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中長期貸款。此外,還有各級財政資金、商業(ye) 貸款、開發性貸款、社會(hui) 領域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債(zhai) 券等。近年來對職業(ye) 教育投入偏少的局麵,已經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各地要弄清吃透各種資金的支持範圍、方式和申報要求,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支持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