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千億房企迎來退市終局,陽光城後誰在危險邊緣?

發布時間:2023-06-14 09:54:00來源: 第一財經

  曾經銷售額超兩(liang) 千億(yi) 的百強房企,終是走向了退市結局。

  6月13日晚間,ST陽光城(000671.SZ)發布公告稱,收到深交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shu) ,公司股票連續二十個(ge) 交易日每日收盤價(jia) 均低於(yu) 1元,深交所擬決(jue) 定終止其上市交易。

  作為(wei) 一家高成長性的“黑馬”房企,陽光城在21年的上市曆程中,銷售額曾爆發性增長,14年跨越了1000多倍,最高時突破2000億(yi) 元。但僅(jin) 僅(jin) 用時兩(liang) 年,這家公司便從(cong) 出險走向了退市終局。

  業(ye) 內(nei) 認為(wei) ,對上市房企來講,退市將直接影響其信用和品牌影響力,影響經營、投資業(ye) 務。對出險房企的投資人、債(zhai) 權人、員工、供應商等利益方來說,退市導致的重整困難等一係列不利影響,也會(hui) 限製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兩(liang) 年時間迅速跌落

  過去二十年間,陽光城曾憑借地產(chan) 行業(ye) 飛速發展的紅利,躋身地產(chan) 江湖前列。

  2006年,陽光城銷售額僅(jin) 為(wei) 2億(yi) 元;到2018年,陽光城便實現銷售規模1628億(yi) 元,首次邁入1000億(yi) 房企陣營,2020年時達到2180億(yi) 元銷售額,14年間銷售額跨越了1000多倍,還一度喊出3500億(yi) 銷售目標。

  轉折點發生在2021年。因三季報經營惡化,陽光城被兩(liang) 名“泰康係”董事投下反對票,隨即遭遇“股債(zhai) 雙殺”,流動性危機也逐漸暴露。

  2022年,該公司虧(kui) 損超百億(yi) ,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期內(nei) 營業(ye) 收入399.19億(yi) 元,同比下降6.13%;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及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為(wei) -125.53億(yi) 元、-114.12億(yi) 元。

  進入2023年,陽光城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更是一路下滑。據中銀證券統計,陽光城股價(jia) 3月-4月中旬波動下跌,4月21日後加速下跌,2022年報的披露最終壓垮股價(jia) ,5月15日股價(jia) 跌破1元,4月21日~5月15日跌幅高達36.4%。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yu) 其他房企,陽光城股票簡稱變更為(wei) “ST陽光城”,原因是涉及“違規擔保”。因未按規定履行審議、披露程序對外部單位提供擔保合計5.45億(yi) 元,該公司被年審機構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nei) 部控製審計報告。

  與(yu) 此同時,該公司更多債(zhai) 務數據也披露出來。此前ST陽光城連發三條重要公告,披露了其債(zhai) 務、擔保以及訴訟仲裁情況,逾期未償(chang) 債(zhai) 務的本金已超過600億(yi) 元,擔保總計金額達到了711億(yi) 元,超過母公司淨資產(chan) 的100%。

  一係列利空因素影響下,截至停牌前最後一個(ge) 交易日即6月9日,ST陽光城已經吃下26個(ge) 跌停,連續19天股價(jia) 低於(yu) 1元,該公司股價(jia) 也定格在了0.37元,總市值僅(jin) 15.32億(yi) 元,股東(dong) 人數約為(wei) 13.75萬(wan) 人。

  6月13日,經曆過掙紮與(yu) 自救的ST陽光城,迎來自己的最後結局。5月15日至6月9日,ST陽光城連續二十個(ge) 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jia) 均低於(yu) 1元,觸及深交所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股票被終止上市交易。

  後續,ST陽光城有權申請聽證或者提出書(shu) 麵陳述和申辯,逾期視為(wei) 放棄。如公司股票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jue) 定終止上市,根據相關(guan) 規定,ST陽光城公司股票將轉入全國股轉公司代為(wei) 管理的退市板塊掛牌轉讓。

  有人退場有人仍在自救

  不同於(yu) 現在的冷清,房地產(chan) 行業(ye) 在資本市場也曾有過熱鬧時刻。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自2003年開始至2022年,共有約159家內(nei) 地房企選擇在滬深或香港上市,其中滬深上市房地產(chan) 公司約78家,在港上市房地產(chan) 公司約81家,滬深及在港房地產(chan) 上市公司數量均經曆了大規模增長。

  但從(cong) 2021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chan) 市場進入深度調整階段,高杠杆企業(ye) 風險不斷暴露,數十家民營房企發生債(zhai) 務違約,行業(ye) 進入加速優(you) 勝劣汰階段。觸發退市風險警示的房企多數是出險房企。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ST嘉凱、ST美置、ST粵泰、*ST中天、ST泰禾、ST陽光城、*ST宋都七家房企,連續20天收盤價(jia) 低於(yu) 1元,基本鎖定退市;ST世茂、*ST新聯、*ST泛海及金科、榮盛和中南,股價(jia) 在1元附近,同樣在退市邊緣。

  上述企業(ye) 中,ST泰禾已收到深交所的《事先告知書(shu) 》,擬決(jue) 定終止泰禾公司股票上市交易。6月13日,*ST宋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ge) 交易日收盤價(jia) 低於(yu) 1元,可能被終止上市,股票自6月14日開市起停牌。

  港股方麵,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目前已有恒大、世茂、奧園、祥生等21家港股內(nei) 地房企處於(yu) 停牌狀態,停牌時間超過18個(ge) 月將麵臨(lin) 摘牌。目前,時間最長的中國地產(chan) 已停牌近2年,退市決(jue) 定仍在複核中,恒大、世茂等已停牌超14個(ge) 月。

  這些身處退市漩渦中的企業(ye) ,有的仍在“保殼”自救。比如榮盛發展日前公布“發行股份購買(mai) 資產(chan) 並配套募集資金”的交易預案,擬進軍(jun) 新能源行業(ye) ,公司高管團隊也將在未來3個(ge) 月內(nei) 增持股票。

  榮盛發展表示,公司目前主營業(ye) 務為(wei) 房地產(chan) 開發與(yu) 銷售,近年來,由於(yu) 經濟環境及行業(ye) 形勢的雙重影響,麵臨(lin) 一定經營壓力,因此主動謀求業(ye) 務轉型升級,布局新能源業(ye) 務。交易完成後,新能源業(ye) 務將成為(wei) 公司主營業(ye) 務之一。

  房企“退市潮”影響幾何

  目前,麵臨(lin) 退市風險的不乏百強房企,如金科股份、中南建設、榮盛發展等。洶湧而來的“退市潮”,對企業(ye) 及行業(ye) 將有何影響?

  標普此前發布報告稱,多數麵臨(lin) 退市的房企都處於(yu) 債(zhai) 務出險狀態,麵臨(lin) 退市風險的11家房企共有等值210億(yi) 美元的未償(chang) 還境內(nei) 外債(zhai) 券,退市將使債(zhai) 務重組談判複雜化,減少股東(dong) 和債(zhai) 權人的債(zhai) 務重組可選方案,加大出現清盤的可能性。

  一方麵,如果房企退市,債(zhai) 權人接受非流通股的意願較低,從(cong) 而使債(zhai) 轉股作為(wei) 可選重組方案的可能性減小。可能導致創始股東(dong) 所持的股權價(jia) 值縮水,通過庭外重組扭轉公司債(zhai) 務困境的積極性下降。對那些不願押注庭內(nei) 重整的債(zhai) 權人而言,下一步可能就是清盤。

  中銀證券則表示,麵臨(lin) 退市風險的企業(ye) 仍屬個(ge) 別現象,市值占115家房地產(chan) A股公司總市值的比重比僅(jin) 2%,對板塊影響相對有限,應當理性看待。短期內(nei) ,房企退市發生,市場對地產(chan) 股的關(guan) 注度將降低,整體(ti) 融資通道也會(hui) 繼續受到影響。

  另一方麵,強化退市製度有助於(yu) 保證股票市場合理供給,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利於(yu) 行業(ye) 加速出清。退市後,這部分份額將會(hui) 讓出,房地產(chan) 行業(ye) “強者恒強”的現狀將持續深化,2023年銷售已開始修複,應理性看待退市風波對行業(ye) 的影響。

  中指研究院認為(wei) ,未來上市房企“退出”現象將更加明顯,新勢力有機會(hui) 借助政策利好登陸資本市場。隨著市場深度調整,行業(ye) 優(you) 勝劣汰加劇,上市房企正處在從(cong) 轉型關(guan) 鍵期,積極轉型探索新發展模式的房企有更多機會(hui) ,否則將被淘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