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西黎川:讓非遺賦能文旅經濟

發布時間:2023-06-15 10: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jun) 李玉蘭(lan) 王 洋

  6月14日,江西省黎川縣第二小學操場上,兩(liang) 名舞獅人撐起一頭形態魁梧的銀白色獅子,在一顆大紅龍珠的引導下,模仿獅子看、站、定、跑、跳、抖毛等動作,惟妙惟肖。掌龍珠人甘文茂一邊揮動龍珠杆,一邊介紹獅子動作。一大群孩子翹首觀看,“好看好看。”二年級五班學生堯曼芝高興(xing) 得不停鼓掌。這場熱鬧的黎川本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舞白獅”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men) 樂(le) 不可支。

  “近年來,我們(men) 高度重視非遺傳(chuan) 承保護,大力推動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利用,讓黎川非遺‘活’起來,並讓非遺賦能文旅經濟,著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優(you) 勢。”黎川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全安說。

  2008年以來,黎川縣成立由音樂(le) 、舞蹈、文字、攝影等方麵專(zhuan) 業(ye) 人員組成的隊伍,對全縣非遺資源進行普查,開展非遺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課題調研,篩選具有代表性的項目,並登記造冊(ce) ,歸類建檔,進行搶救性保護。截至目前,全縣普查涉及項目50個(ge) ,確認縣級及縣級以上名錄35個(ge) ,整理文字資料50多萬(wan) 字,登記訪問民間藝人300餘(yu) 名。

  為(wei) 了讓非遺“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黎川縣文化館爭(zheng) 取非遺保護資金30餘(yu) 萬(wan) 元,在古城老街景區建立了非遺體(ti) 驗館,不定期在古城景區組織開展“舞白獅”等非遺表演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hui) 關(guan) 注、保護和傳(chuan) 承文化遺產(chan) 的良好氛圍。同時大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鄉(xiang) 村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覽等活動,進行宣傳(chuan) 推廣。

  “這些年來,縣裏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黎川舞白獅,灌芯糖製作、木杆秤製作技藝等8項市級非遺和其他26項縣級非遺項目都得到很好的保護傳(chuan) 承利用。”黎川縣文化館館長餘(yu) 思昕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